阅读电子版 - 2006年第6期

【兽医师专栏】赛鸽新城疫病的防与治

发表时间:2006-12-18 9:23:59   浏览数:1926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文/王玉田


    赛鸽新城疫病又称为“鸽瘟”,“鸽Ι型副黏病毒病”或“鸽巴拉米哥病”。它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由于新城疫(PMV-1)引起的疾病首次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英国的新城(1926年),并分离出病原,故得名为新城疫。它被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对畜禽危害最大的A类动物传染病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中公布的一类传染病;是我国法定预防、控制和消灭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1 赛鸽新城疫病原及特点
    本病原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禽副黏病毒Ⅰ型 (APMV-1)的唯一成员。病毒核酸类型属于单股RNA病毒。一般呈圆形,直径120-300纳米,有囊膜,囊膜外层呈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物或称纤突。它具有能刺激宿主产生抑制红细胞凝集素的病毒和抗体的抗原成分。
    新城疫病毒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能够吸附于鸡、鸭、鹅和某些哺乳动物(人,豚鼠)的红细胞表面,并引起红细胞凝集(HA)。这种凝集现象能够被抗新城疫病毒的抗体所抑制(HI),所以人们常利用这个特性进行疾病诊断、鉴定病毒、免疫抗体监测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新城疫病毒的酸碱性较稳定,当pH值为3-10时不被破坏。对乙醚、氯仿较敏感。用2%氢氧化钠、5%漂白粉或70%酒精在20分钟即可杀死。


2 新城疫病的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种类多,多种禽类可以感染发病。如:鸡、火鸡、野鸭都具有易感性,其中鸡和鹌鹑最易感。传染源是发病禽类或带毒而不发病的野禽。传播途径:呼吸道和消化道水平传播,也可通过产蛋垂直传播。创伤和交配也可感染。野禽(在50个鸟目中有27个目的236种鸟可感染此病)、外寄生虫或其他动物机械传播。此病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较多。
    (2)该病至今还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多年中全世界新城疫病毒曾发生几次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从1926年至六十年代初期,在30余年中从印度尼西亚和英国传播到世界各国;第二次大流行始于六十年代末,从中东开始,仅仅数年又从南美洲和印尼传入欧洲和美国等许多国家。这次流行与笼养鸟有着密切的关系,野鸽、欧洲赛鸽和食用鸽等家鸽已被认为是新城疫的潜在传播途径;第三次大流行于七十年代末从中东开始至八十年代中迅速在世界许多国家发生。这次流行与鸽子病毒的变异性有关系。第四次大流行是九十年代在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流行发生,也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3)病毒宿主范围在不断扩大。APMV-1病毒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次发生于鸡,六十年代开始发生于鹦鹉,七十年代开始发生于鸽和鹌鹑,八十年代开始发现发生于鸵鸟、孔雀、企鹅,九十代年发现发生于鹅。鸽源APMV-1为F基因Ⅵ型,它对鸡的毒力较弱或无毒力,说明鸽源副黏病毒与新城疫病毒有较大的差异。在自然情况下新城疫病毒对鹅不致病,但1997年发现的鹅源APMV-1为F基因Ⅶ型,对鸡和鹅均有很高的致病性和致死率。鸽源APMV-1和鹅源APMV-1对不同宿主的致病力也有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新城疫第二次大流行与鸽源APMV-1有关。新城疫病毒一旦在某些禽类上适应后就会逐渐增强其毒力。

3 赛鸽发生新城疫病的临床症状
    病鸽精神不振,体温升高,有时握住爪子感觉发热,厌食喜欢喝水,有时产软蛋或沙皮蛋,严重的产卵停止。羽毛蓬松逆立,垂头缩颈,两翅下垂,无力飞行,排乳白色或黑绿色稀便,有轻度呼吸困难,张嘴呼吸或腹式呼吸。部分病鸽发生严重的呕吐,临死前口吐黄水。液体有酸臭味。没有进行免疫的鸽子死亡率高,病程短。急性24小时内死亡。
    (1)消化道型:急性感染后初期排绿色粪便,粪便不成型。之后病鸽逐渐腹泻拉稀,排白色粪便,呈石灰样,嗉囊积液,倒提吐酸水。
    (2)神经型:病鸽出现头颈颤抖或扭斜、后仰,阵发性痉挛等神经症状。有的步态不稳,甚至瘫痪,常常伏地而死。两种症状有时同时可以发生。病鸽腹泻拉稀,头颈扭曲或歪斜,采食困难,双翅下垂,站立不稳,转圈运动,最后废食,极度消瘦,脱水而死。

4 赛鸽新城疫病的病理变化
    新城疫病毒可以侵害鸽子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导致机体各组织受到损伤,引起全身败血症。导致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
    (1)消化系统:嗉囊内食物减少,内有酸臭液体。腺胃乳头肿胀,可压出白色黏稠的液体,腺胃乳头有点状紫黑色出血,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肠道黏膜广泛性出血,十二指肠和小肠的淋巴集结处有肿胀,或轻微出血。泄殖腔处黏膜有条索状出血。胰腺有大理石状病变。另外可见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
    (2)呼吸系统:有时气管黏膜充血或出血,内有黄稠的黏液。肺脏充血,气囊末增厚、浑浊,内有黏液或干酪样渗出物。
    (3)生殖系统:卵巢产卵停滞,卵巢黏膜出血,卵泡膜充血出血;严重的卵泡破裂,形成卵黄性腹膜炎。
    (4)其他器官:肝脏、胸腺、胰腺、肾脏、神经系统、肌肉发生广泛性的充血或出血。

5 赛鸽新城疫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1) 病原学检测
    1)病毒分离鉴定:取死亡鸽子的脑和气管等组织剪碎研磨,超声波裂解,取上清液加入双抗,接种于SPF鸡胚收集24—120小时死亡胚尿囊液。用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是否是新城疫病毒。并做动物回归试验测定其是否具有致病力。
    2)分子生物学技术: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新城疫病毒的特异性核酸,从而检测新城疫病原的存在与否。利用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检测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再通过其他手段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这种技术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 快速、 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
    (2)感染抗体检测
    检测感染抗体以证明其被感染过。此法在非免疫情况下方可适用。抗原与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特点,通过用已知标准抗原血清检测出感染抗体。主要包括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HA和HI。

6 赛鸽发生新城疫病的原因
    (1)病原广泛存在:由于禽类是新城疫病毒的携带者,在许多禽类的体内,粪便中、痰液中都存在大量新城疫病原。有时这些禽类自身并不发病,但是可以不断地向外排泄出病原。信鸽容易与其他禽类接触,容易接触感染病原。
    (2)感染途径多样:此病既可垂直传播,又可水平传播,而且通过空气的传播速度更快。病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鸽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健康鸽通过接触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经消化道感染。通过呼吸道、眼结膜、交配等途径也可感染。本病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是经带菌蛋垂直传播。当有应激因素或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出现临床症状。
    (3)疫苗免疫存在问题:疫苗种类、质量、保存方法不当,免疫程序不当都可以导致免疫失败,起不到免疫效果。

7 新城疫病对信鸽业所造成的危害
    信鸽不同与其他经济动物的用途,饲养家禽以肉用为目的,饲养观赏动物以观赏为目的,饲养信鸽是为了能够参加信鸽竞翔比赛为目的。信鸽发生新城疫后往往造成多个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失去其运动比赛价值。新城疫可以造成败血症,并且可以造成自身中毒,可使信鸽多个器官损伤。
    新城疫可以导致非免疫信鸽快速死亡,即便存活下来也可能导致生理上的不足。(1)消化系统受到损伤导致肠道黏膜发生损伤,导致营养物质吸收能力下降,导致机体水分和蛋白大量丧失,引起自身中毒。(2)可以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脑部神经可以发生坏死,神经传导受到影响。神经传导障碍可导致多个器官功能低下,如肌肉、心脏运动功能低下。(3)可以使肌体免疫器官(如脾脏)受到损伤,导致自身造血功能,防御机能低下,容易患病。
    通过以上叙述可知一羽心肺功能低下,运动能量物质补充发生障碍,脑部神经损伤,神经传导不良,肌肉运动不协调的信鸽是很难经受住长距离、高强度的飞行比赛的,更不要说飞出好的成绩了。

8 赛鸽新城疫病的防与治
    一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速发型病例,应按农业部《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中的一类疫病上报疫情。高致病性、急性的病例应按传染病处理条例尽快上报疫情,并且要隔离,进行扑杀。对于毒力较弱,致病力较轻,或者鸽子较名贵的病例可以进行严格隔离治疗。新城疫病属于病毒性疾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数量多,危害大。新城疫病毒可以侵害信鸽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防御机能遭到破坏。而且病鸽还可以向外排毒感染其他鸽子。所以对于赛鸽新城疫病仅能提前以预防为主。对于已经感染的鸽子最好淘汰,或隔离治疗。
    (1)预防:可以采用弱毒苗滴鼻、点眼、滴口免疫,并结合灭活油苗注射免疫预防。要制定免疫抗体跟踪监测方案,及时了解鸽群新城疫免疫抗体的水平是否在免疫保护之上。如果免疫失败要找出原因,及时补种疫苗。
    (2)治疗:对于毒力较弱,致病力较轻,或者鸽子较名贵的病例可以进行严格
隔离治疗。可以注射抗新城疫病毒高免抗体血清,注射干扰素,同时进行解毒、补糖,调节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对病情较轻的可以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也可以用中药进行治疗。
    (3)注意环境消毒:应及时深埋因病死亡的鸽子,及其粪便和分泌物。其接触过的水槽、巢穴及其用品要经过消毒药浸泡,鸽子窝可以进行熏蒸消毒,并且采用光照、空舍等方法消除病原菌。
    总之,新城疫是一种发病急,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治疗困难的烈性传染病。此病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合理的疫苗接种免疫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此种疾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