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我的藏经阁

中国鸽坛 呼唤中国制造

发表时间:2007-07-03 0:11:07   浏览数:19197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中国鸽坛 呼唤中国制造
                                              ——鸽坛断想之三
  
                          

 文/吴戈平

  
  不容置疑,中国赛鸽运动目前呈现着良好的发展态势,鸽坛一片繁荣兴旺景象,各地赛事红红火火,各地公棚也如雨后春笋,人气越来越旺,是中国赛鸽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是在风光无限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遗憾的看到,在这繁荣的后面,我们中国赛鸽运动还存在着一个最大的隐患。那就是至今为止我们仍然没有我们的自主品牌。

  尽管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养鸽大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赛鸽人口,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赛鸽市场,更有着世界上难得的赛飞区域。然而,论赛事,我们没有欧洲巴塞罗那,波治那样的经典赛事。虽然我们也曾努力,试图用国家赛的形式抗衡欧洲巴塞罗那大赛,但几多年下来,却事与愿违,日渐式微,几乎沦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也许,至今仍值得我们这个赛鸽大国津津乐道的并在世界还有些影响的,还是我们上个世纪的超远程赛事。但在满世界流行中短程的今天,也已成了昨日黄花。

  论公棚,我们也没有南非那样有影响的品牌公棚,虽然我们具有世界上最多的公棚,有些公棚的奖金数也直逼南非公棚,也在国内搞过世锦赛,但却没有一家公棚能有令人信服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论品系,我们更是诚徨诚恐,环顾鸽坛,我们自己的鸽系在哪里,没有,起码说有影响的鸽系还没有,这也许就是我们最大的最致命的缺憾,我们至今仍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系。

  也许,我们还会说我们曾有过李种,黄种,甚至有吴淞,高家绛,但那也已是上个世纪的往事云烟。

  在我国强调自主创新能力的二十一世纪,在中国赛鸽事业飞速发展的现在,在我们鸽坛向世界敞开大门近二十年的今天,在我们持续多年引进输入欧洲强豪种系,寻寻觅觅,像猎狗一样不断挖掘比利时荷兰赛鸽高手的当前,我们是否也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鸽坛,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赛鸽运动的发展方向,重新审视一下我们赛鸽培育的发展战略,从而寻找出中国赛鸽的出路,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赛鸽自主品牌呢。
  

  一、再提逃出最高买府

  逃出最高买府,这个话题是我国台湾人先提出来的,多年以来,台湾的赛事热火,竞争也非常激烈高额的奖金,刺激的比赛,促使台湾成为欧洲赛鸽的最大买家。

  买来就赛,赛完再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可以说,凡是欧洲著名品系都在台湾可以找到。台湾人曾自豪地就我们把某某强豪买空了,买倒了,也曾自诩自从把某某大名鸽买来后,某强豪就不行了。而事实上,欧洲人在不断地输出的同时,自己的实力却在不断地增强。卖出名鸽,再不断地育出名鸽,所谓被买空了买垮了,被抽掉了最后一根顶梁柱的欧洲强豪们仍在不断地创造着优良的赛绩,其鸽系也仍在源源不断地继续向外输送。

  出了名鸽就不断地输出,再不断育出名鸽,形成了良性循环。而输入者们在拥有了名系名鸽之后却无法继续拷贝出原有赛鸽品质,仍然需要源源不断地继续买入,买来就赛,赢了钱再买。这就是一些人的“取胜之道”。

  鉴于此,台湾有识者从而提出了逃出最高买府的观点。

  现在,我们中国大陆成了欧洲赛鸽的最大买家,凡是欧洲有点经济头脑的赛鸽人和经纪人,都知道最大的市场在东亚,最火的市场是中国,飞出个大赛冠军就会有人来推荐,然后……就等着中国人来买吧。确实,在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后,有经济实力的中国鸽友也多了起来。现在最高,最大的买府已不在台湾岛,而是在大陆。

  据有关资料明,前些年每年通过正当渠道进入中国的欧洲赛鸽约有万羽,而近年来欧洲赛鸽进入中国的则无法统计。仅通过贺伯特一个经纪人每年就有几千羽之多。还有在北京、廊房、上海、天津……在全国各地连连举办的一场接一场的拍卖会,展销会,更有一队队的买鸽团炒鸽团直奔欧洲比利时、荷兰。而比荷等国的大名鸽也不远万里接踵而来,纷纷移驾到中国,一年又一年,一度又一度,市场却丝豪没有饱和的意思。从杂志广告上看,这些名鸽名血也却实不辱使命,为我们这些中国大腕们赢得了一串串的成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为我们中国鸽坛增添了色彩、亮点,于是,环顾鸽坛,满眼都是欧洲的名血——詹森、穆利门、桑杰士、戈马力、佛洛英格斯……于是,买来就赛,赢了钱再买的逻辑也在大陆翻版。

  可是,进一步思考:我们有我们自己的鸽系吗?我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吗?

  我们买来了名鸽,买来了赛绩,但我们没有买来核心的东西,买来了产品,没买来生产线,买来了硬件,没买来软件,买来了不少好鸽,却没买来产生好鸽的系统,否则,我们就用不着这么无休止地买下去了,为了维持我们的赛绩,为了维持我们的名声,我们还要继续买,要继续进,不断淘汰,不断引进,可是我们还要永远再买下去吗?难道我们就逃不出最高买府,走不出欧洲大师们的阴影,要永远地跟在大师们的后面亦步亦趋吗?

  逃出最高买府,真的要永远地成为我们中国人的魔咒吗?我们已经买了许多,我们还要买什么?买预期,买希望,买机会?这难道就是我们要继续买下去的唯一理由。

  

  二、奇妙的现象,与现象的对比

   

  在鸽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现象之一:名鸽遍地。

  在中国,一些大腕棚中的欧洲名鸽绝对不比欧洲一些大师少,巴赛罗那冠军,波治高位,KDGB鸽王,NPO冠军,十几羽,几十羽下来个个身世不凡。而那些欧洲大师自家的名鸽也不过就那几羽,或十几羽,但要据此就认为自家的鸽质就比大师高那就大错特错了。拥有不等于一切,关键是能够自主作出。否则只是个名鸽收藏家。收藏家和育种大师是绝不能相提并论的,就如日本的大田诚彦与岩田诚三。尽管都是大名家。岩田诚三拥有的是自己的,大田诚彦拥有的是别人的。

  现象之二:漂亮至上。

  在一些鸽友棚中,可以看到引进的种鸽是一水水的漂亮,上手后是一水水的舒服,这说明这些鸽友引种水平十分高,也特别的挑剔,和一些大师的鸽子比,上手的素质绝对要好得多而且要整齐得多。

  大师家虽不是一水水的漂亮,却是一水水的一个模子。而我们一些鸽友棚中的鸽子虽不是一水水的一个模子,却是一水水的漂亮,但要据此就认为自家的鸽质就比大师高那就大错特错了。你东一家西一家挑来的所谓的好鸽子是无法同大师家属于同一系统的所谓垃圾鸽同日而语的。

  欧洲大师的鸽系,是经过几十,上百年的育种成果,他们认为外观是否良好,并不是主要条件,更不是选种成败的关键,对他们来说比赛记录才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而你的所谓高素质是凭着自己的感觉东挑西选,一促而蹴的,速成的和有着久远历史沉淀的东西是无法相比的。单个的好鸽是无法同好的系统相对抗的。如果不是这样,那赛鸽育种也就简单多了,只要去各家捡漂亮的抓就行了。

  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有些鸽友引种方法恰恰就是去各名家捡漂亮的抓。

  现象之三:名系杂货店,演变名系杂品军现在中国真是和世界接轨了,不出国门就可以看到世界名系,只要你走进稍微有点实力的鸽友家,就完全可以一睹各世界名系风采。

  一般家拿个几个,十几个品系的不成问题,詹森、林波尔、杨阿腾、乔司吐内、克拉克、胡本、霍夫肯、凡-龙、杨-龚多拉斯、盖诺斯、比佛丹姆、佛尔布文,盖比-凡得那比、考夫曼、凡戴克……等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有些人的鸽子并没有形成完全成熟的系,只是我们中国人这样认为罢了。而一些繁殖场就更是名系百货公司了。

  相比之下,欧洲一些有几十年底蕴的赛鸽名家往往都是自家一路,偶尔引进或者只保留其它二三种系列的个别鸽子杂交参赛,最后还要返回到自家品系上。

  除了那些做鸽子生意的,绝少有像我们这样开货铺的。有开杂货店的也只是新手。在商场上百货超市也许可以挤垮专卖店,在赛场上却未必如此。

  事实上,不系统的引进与引进系统从来就是赛鸽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只引进单个的名鸽,和系统地引进同一系统的不同名鸽,其成功的比率是大不相同的。

  可喜的不少国内的有识之士已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成功引进几只成功之后,又大批引进同一品系,同样血缘的近血赛鸽,同时又不惜重金请原鸽主上门指导,相信不久便会走上成功的捷径。再说一句,不参加竞翔的繁殖场,品系再多,也永远成不了赛鸽大师,再大的繁殖场也卖不过詹森一个老头。

  记住荷兰詹森系的先驱者,凡林晋特(克拉克)的一句话:“保持一个系统的特性,比赢几次冠军更重要!”如果各家都成了名系杂货店,那也就真的成了不折不扣的杂牌军。

  现象之四:重复引进,资源浪费。愈是高手愈在不断地大批进鸽子。
  

  同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引进技术设备一样,我们的赛鸽也存在着重复引进的现象,有点身份和经济基础的人碍于面子绝不会输给别人。你有詹森原棚,我也要有;你有盖比,我也要有;你有考夫曼,我也拿得出来。尽管鸽子多得用不过来,我也一定要拥有,再眼红也绝不从国人手里引进子代。

  欧洲哪个人火就要有哪个人的,爆棚也不怕,就是两字:“引进”。同时资源绝不共享,尤其是本地的,更不能串换。你玩你的,我玩我的,除非是铁哥们,否则不花点代价甭想要半个鸽毛。

  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现状,有实力的人引进了好鸽,但仅是为了短期的功利,拿到了成绩,但却没能力继续发展、消化、创新、培育,因为育种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不是一促而蹴的。那些有实力的往往都是有事业的人,事物繁多,多数没有这样的精力和耐心,至多只是找个教练而已,而那些人有这等耐心,有时间,有能力育种的人却没有可供培育的种源和条件,两极分化现象不仅在社会上有,在鸽界更是严重。

  反观欧洲大家们,受欧洲百年赛鸽文化的熏陶,对于赛鸽的育种有着足够的耐心和长远的目光,以及足够科学的方法,并亲历亲为,全身心地投入到赛鸽运动中,有的甚至是几代传承,全家族参与,而且一些大师,大家,相互间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也用不着花什么钱,就可以自己的鸽系需要掺进外血的时候掺进最合适的鸽子。于是我们不难理解在电脑戈马力的血统表里可以找到胡本年青艺术家的血脉,在胡本的血统表里也可以找到秃头199的血统。詹吉的鸽系里甚至也会有夏拉肯的丝丝。用一个最好纯血外系统的名鸽,再配上自己系统内最好的纯血的名鸽,这就是欧洲大师们有效利用资源,不断提升自家鸽系素质加强本系统鸽系的典范。

  以上种种现象不胜枚举。结论只是两个字:差距。

  
  三、逃离误区,缩小差距

   

  我们之所以有差距,是我们在引种育种上存在有极大的误区。

  误区之一:任人为系。

  我们常把有些欧洲名家的鸽子误认为是品系鸽。其实有些欧洲名家成绩虽好,但却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系,而且这些名鸽多数是杂交鸽,一家中的鸽子含有不同的血统,不同的基因,而我们把这一家的两羽不同血统的鸽子配在一起就叫上了纯血的什么什么系,以为就提纯了,就是种精了,其实还是杂交,还是杂杂交,结果是骗了别人也骗了自己。

  当然,杂杂交也不是出不了成绩,但几率并不高,其特质却很难把握。也许鸽子看起来是好了,但鸽子的平均素质却降低了。就是经过许多年的淘汰,鸽质也不会有根本的提升,这也是我们引进了好鸽子,却只能玩一二代,二三代,再玩就玩不下去的原因。

  如果育种象买大名鸽一样简单,满世界都成大师级人物了。

  其实就是在欧洲,能拥有和创造独家品系的强豪并不是很多,只有占据鸽坛高手地位几十年的有育种能力的强手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品系。我们熟悉的有狄尔巴、詹森、马克罗森斯、凡龙、佛罗-英格斯、戈马力、胡本这些人的鸽系还算是成熟的,而另一些高手强豪,包括一些在我国大红大紫的当红明星,他的明星鸽的后代也不过才发挥了一二代,顶多二三代,还不是算很成熟血系,只是他的名鸽太有名了,我们也就把它称为血系了。其实这只能算一路鸽或一线鸽。只有它这一线的鸽子能整体持续发挥下去,在相对的封闭状态下延续更多代,才能算创造新的血统,新的血系。

  而我们通常说血统其实无所谓血统,只是我们国人把引进谁家的鸽子就以他的名字叫成了他的系,象贺伯特血统,杨-贺尔曼血统,这样的我们以人名命名的系其实并不精确。

  贺伯特是鸽子经济人,在他棚中有欧洲许多人的鸽子,他养的原有的品系是史多西系,杨-贺尔曼是鸽界报人,也是赛鸽收藏家,其鸽更是来自众多名家,要了解和使用他的鸽子真正血统还要进一步研究,也许每一只鸽血统都不尽相同。

  误区之二:以外观选种,只买有成绩的个体,只买手感好的个体。

  目前我们多数鸽友的育种水平,仍停留在挑外观及看漂亮阶段。各种所谓选育标准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种鸽媒上,从头、眼、鼻、脖、胸、羽翅、大条、龙骨、耻骨、手感……讲得头头是道,但其实是小儿科。以这样的理论去选种、育种,其结果完全可以想象。其实,含有劣质基因的冠军与含有纯正基因的冠军其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正如詹森育种原理一文所说,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鸽子,自然无法培育出世界级的鸽系,如果全为了作出标准完美之鸽,欧洲铭鸽系的育成,根本不需要经过百余年的努力。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如果胡本不把回回来人,回回都推荐不出去的年青艺术家留种,如果克拉克不把丑得实在可以的怒克留种,如果夏拉肯不亡羊补牢把没人要的丝丝从日本接回,大师们的辉煌还有这么夺目吗?

  误区之三:只认炒做,时髦流行,不看实质。
  

  赛鸽一旦成为商品,就不免要沦为炒做的对象,从鸽坛看,流行的鸽系也年年不同,前些年的詹森,林波尔,胡本,戈马力,桑杰士,近年的芬尼卡,凡代克,克拉克,沃迪维德,佛若。英格尔斯,国外名家的炒做一拨接一拨,一些人也耐不不住忽悠,鸽系一茬接一茬的换,好象不如此就不时尚,就跟不上形势,就要落后。别人一炒就热血沸腾,光看包装,光看名牌,不能静下心来研究自己手里的东西,要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速成的,尤其是培育品系,是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误区之四:只认硬件不认软件。

  再好的计算机如果没有好的软件去驱动也是一个高级摆设。

  不可否认,我们经过多年的引种,确实输入了不少优秀的鸽子,但是我们却没有足够的消化能力。我们有财力进行输血,却没有能力去造血。我们引入了好东西,却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老外把东西给了我们,核心技术却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呢,只买了产品,没买生产线。我们要来了血统表,只看上面那些辉煌的纪录,没看上面大师育种痕迹。

  没有更好地研究此系统的特点,没有输入大师的育种方法,拿来就飞,飞不好了再买,如此下来,我们就只能不断地买下去。

  不错,我们也不是不重视育种,我们也不是不想具有造血功能,但我们是在按照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在配种:冠军配冠军,詹森配詹森,胡本配胡本,父配女、子配母、兄配妹,走近亲,但结果如何呢?结果还是要大批引进。

  我们有多少人去花象买大名鸽一样的大价钱和寻觅大名鸽一样的精力去引进大师的育种方法了呢,其实育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一定的,必备的条件,需要研究生物的“遗传法则”。起码需要掌握一点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

  目前,一些鸽友并不重视繁殖理论的研究,只凭借自己的预测和经验。这样在信鸽繁殖领域瞎摸乱撞,也许偶尔也能繁殖出少量优秀的个体,但这种碰运气的做法是没有稳定基础的,是脆弱的,无法长此以往获取真正的成果。

  育种理论是建立在前人大量的、正确的经验的基础上,并且通过微观科学的理论发展起来的,尽管繁殖理论并不能百分之百解决所有问题,或者说学习了繁殖理论并不会立即培育出一只大名鸽,但是按照繁殖理论指引的方向,或者说掌握了大师的育种方式,是可以培育出优秀的后代的,把我们引进的东西消化掉,把人家的东西便成自己的,这样的胜算要比胡摸乱撞要大得多。

  作育代表自己的鸽系,是每一位鸽友的梦想,但我们成功的不是很多,环顾中国赛鸽江湖,顶尖高手不少,可育种大师何在?要想走出中国赛鸽发展中的迷雾,要逃出最高买府,要突破品系培育瓶颈,要想打造中国赛鸽自主品牌,必须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我们不旦要引进鸽子,还要系统地引进鸽子,不旦要系统地引进鸽子,更要引进育种方法,我们从大师那里不光要引进硬件,也要引进软件,引进软件要从从血统的研究开始,但我们研究外国名家系统,研究血统书时并不是要你去熟记那些号码与鸽名,或欣赏上代辉煌的纪录,而是要看看名家到底是怎么做的,要从中获得一些育种线索,要琢磨推敲,并把心得付诸实践,这样我们才能创造自己的系统,有了自己的系统,才能育出杰出的种鸽和层出不穷的冠军鸽。

  
  
四、突破品系培育瓶颈。打造中国赛鸽自主品牌

  与比荷的大师比,我们是有差距,但有差距并不就等于我们就一无是处,事实上我们有不少有识之士在成功引进欧洲的名血之后已成功地发挥了三四代,甚至是五六代,按照纯种品系的定义,“连续繁殖数代,如见同一品种的后代,皆具有其祖先完全相同的特征,便可以鉴定其为纯种”。连续发挥了四五代,说明鸽主在育种上是成功的,是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的,如果还能继续保持原有的特性,并保持有百羽以上的整体一致的群势,再持续几代都有发挥,就基本上可以说初步形成自己的鸽系了,起码来说是初步有了品系的雏形,或是形成属于自己某一线的鸽子了,如果说此原始血统是詹森系,就可以打上自己的标签,如欧洲的就可以叫成什么什么氏詹森,我们也不妨可以自信一点,叫上个自主品牌的什么氏詹森也未尝不可。其实在我们中国鸽坛,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了现在看来足够先进的育种理论,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上海召开的中国鸽协的一次会议上,笔者就看到了一篇关于如何育种的论文,其育种方式与现代欧洲名家的育种方法竞不谋而合,而在研究了几百份欧洲名家的血统书之后,也不难发现有些方法和理论与我们的一些方法有类同之处,只是我们的不够系统,不够深入,或者说我们还很少有人去广泛地实践罢了。目前我们中国面临着赛鸽运动发展的拐点,我们不仅要保持中国鸽界的红火,也要使我们中国的鸽系持续地发展,要打造中国赛鸽的自主品牌,我们不光要要拿成绩,我们更要持续地拿成绩。我们不光要从赛鸽发达国家引进鸽子,也要创造出好的东西输送出去,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发展,连年实现贸易顺差,中国制造已在全世界叫响,而我们中国赛鸽界也理应迎头赶上。



  目前限制我们赛鸽运动发展的以及限制我们自主品系发展的瓶颈在于以下几点因素:一是过度的商业行为,当前中国有关赛鸽的活动很多,但多是商业行为,展览,拍卖,考察,功利性太强,而有关中国赛鸽发展的研讨活动却几乎没有,印象中好象在上个世纪的1986年中国鸽协在大连搞过一次。二是过度的迷外观念,三是盲目引进,不引进对的,只引进贵的,四是育种先进理论匮乏,多数育种理论只停留在小儿科阶段。一些鸽友的繁殖方法也只注重于单线繁殖,不注重于“族系流”繁殖,而从目前一些成功的欧洲名家的繁育方法看,“族系流”的育种方式,不失为一种先进的育种方法。(关于“族系流”育种方法,笔者将下一篇文章中探讨。)五是太过功利,急于求成,大部分鸽友只关注比赛成绩,对育种缺乏耐心,只要能赢得胜利,只要立即见到比赛的成果,于是导致永无休止地去追寻新东西,不论花费多少代价也在所不惜!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买机会,买希望。六是资源封闭,不参与资源共享。一个高级品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但又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很少有人能象詹森兄弟那样自我封闭而成功的,如果都只认詹森的育种方式,恐怕只能是成少败多。

  缩小差距,培育自己的品系,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

  缩小我们同赛鸽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光讲空话,要靠我们多方面的努力,要靠协会,也要靠传媒,更要靠鸽友们观念的转变。

  一方面要加强先进育种理论的研究与交流,各鸽媒也要在这方面多加引导,我们的各级协会、一些赛鸽专业公司也不能光搞赛事,光在引种挣钱上搞活动,也应在公益性的活动上出点力,为中国的赛鸽事业的持续发展做点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而有志于作育代表自己的鸽系的鸽友最重要的是要沉下心来,不要太功利,因为创造品系是长期的工作,要耐得住寂寞。育种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艺术更是一种天赋!也需要知识的补充和悟性的提高,要不断地学习。同时要形成品系圈,因为一个人的条件有限,而品系的打造需要有一定的种群,具有相当数量的种群数量才有利于品系的发展。所以有一个饲养同一路鸽的小圈子是必不可少的。

  再一方面要实现资源整合和资源的共享,不光要加大国际名鸽交流,也应加大国内名鸽交流。各养鸽名家要舍得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去和别人进行交流,不要太封闭,鸽系的创造与发展是相对封闭的,同时也应是相对开放的,只有同心协力才能共同发展中国的品系。

  还有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不光是要给人打商业广告,也要有点公益性的宣传。其实我们有些地区的赛事还是有些特点的,比如说武汉前些年的发起的千公里幼鸽赛,还有一些地区的300、400、500、600、700公里五关赛,这些都是能检验出好鸽子的赛事,也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关注,但名牌效应还没有宣传出来。有些有识之士也在引进国外大师鸽系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自己的东西,但是宣传出来的也还是别人的东西,是给人家贴金。虽然,在人们观念还没转变之前,打人家老外的旗号还是能多赚钱,但从长远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才是立足鸽坛根本大道。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07-07-23 20:43:24
老吴您好!拜读大作,其中内容非常尖锐、率真,非常钦佩你的锐智,也钦佩你爱鸽的情节,你如有机会出差来上海请一定光临寒舍。袁民敬上。
    2007-07-17 14:55:14
读此文章后,贫有感觉从内心而发,下面我在来说说我的读后感觉.  现在的养鸽子的朋友门大多是引进的是外血鸽子玩的是短程,要的是速度,其实我感觉这样也不是不好,吸取外血的长处再来培育--这篇文章所说的中国制造!  引进外国的的鸽子在中国培育育雏,育出适合在中国这片辽阔的上空飞翔的鸽子,在于我们国家的鸽子进行杂交.这样取长补短,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一个响当当的信鸽品牌.  就象海霸王一样这么多年一直在默默的培育属于自己国家的精英,而且在世界及各个国家取得的优异成绩,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骄傲的,也是很值得我们每个中国的鸽友学习的!
    2007-07-14 16:43:50
阅读全文感受颇深。现今在中国鸽坛打造中国品牌的呼声日益强烈,谈及中华赛鸽之前景的确令人忧虑。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中华赛鸽应该走哪一条路的问题,是跟着老外后面跑?还是巩固自己成绩,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品系? 自开放国门后,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早已虎视眈眈的老外立刻抢占了我们的市场,以低价购走了我们善于飞超远程的国血鸽,却已天文价把他们的短程鸽卖给了我们,而我们被忽悠了之后还在沾沾自喜,于是就毫不犹豫将前辈们的心血积累拱手相让。殊不知现今“巴塞罗那赛事”才是老外们追求的目标,而我们却把300至500公里赛事搞得热火朝天并引以自豪...... 国人当自强,也该到了挺起腰干的时候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在连续两届世锦赛上已扬眉吐气,向世人展露出了中华赛鸽的美好前景。洋为中用本来是件好事,一旦演化成为崇洋迷外,毫不掩饰地把自己全盘托让,到头来后悔莫及还会是谁呢?! 为此我们呼吁国人清醒吧,让我们共同发扬光大前辈们的辛劳杰作成果,并在巩固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保住国粹、保住品牌、保住品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称霸世界的日子离我们还会远吗!
    2007-07-13 17:53:54
中国赛鸽界育种品系的形成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就像楼主说的,育种需要耐的住寂寞,赛鸽品系的育种不如赛鸽品系的炒作来的便当,现今鸽界的养鸽人大多都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心态,有时间去育种,搞一个赛鸽品系,不如商业性的买进卖出来的经济。中国赛鸽环境中的弊端实在是太多,楼主文章中例数均为实情,国内赛鸽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赛鸽环境,金融.商业利益的浮躁心态占据充斥了赛鸽赛事的市场。大环境的趋向,导致小环境的地方赛鸽环境的更加恶化,地方赛鸽赛事更是弊端重重,很多赛事难以维持,这样 的一个赛鸽环境,赛鸽品系之论,从何谈起呢?赛鸽是一门艺术,育种更是一门学问,一个赛鸽品系的形成更需要一个拥有育种天赋,至于懂不懂的什么孟德尔定律倒是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一个养鸽人的养鸽育种的感觉和敏感。给国人一个时间,中国赛鸽品系的形成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事实。耐心一点吧!等到一切火热和浮躁的东西冷却之后,沉淀的就是中国赛鸽品系的精华。欧洲赛鸽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几百年多代人的努力。世界赛鸽北斗,詹森赛鸽品系的形成更是几代人一生心血和结晶。一个物种的成功进化,是需要时间的改变,中国赛鸽品系的崛起,也一样需要时间来验证。作为有志之士的赛鸽爱好者,让我们静下心来,着手做好自己的养鸽工作,创造中国赛鸽品系的未来。
    2007-07-13 0:14:19
你好,你的观念与某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有机会,还请指教.QQ;624208676
    2007-07-07 5:52:43
你好! 赞同你的思路,望商讨. 南京 汤兴光 南京金粟庵路5号102 邮政编码210006 电话/电传/小灵通025-52218720 手机:13584043288 geyoutd2003@vip.sina.co qq735579504 超远程
    2007-07-06 20:05:19
写的好!作者有着先进的思想,敏锐的思维,超前的思路!实在是佩服!
    2007-07-05 9:31:19
好文章!楼主的观念和思路很先进,值得学习、理解、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