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我的藏经阁

走进鸽眼

来源:汤兴光 摘自《中华信鸽》01年第三期   发表时间:2006-05-27 18:00:10   浏览数:6676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走进鸽眼
                         陆之粱
             汤兴光 摘自《中华信鸽》01年第三期
    鸽眼是大约1,2毫米X1.5毫米大小的球状物。平时只是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眼底镜观察它,这次我们将进入它的内部,观察眼沙、眼志等组织的位置和作用,并能亲手去触摸感受它,我感到兴奋。
    我们看鸽眼,并以此来鉴别鸽子,了解鸽子的品质。鸽眼是一部复杂的视觉机器,如果我们死抱着已知的解剖知识,只对鸽眼的生理功能作些枯燥的诠释,实在太乏味了。鸽眼要告诉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鸽眼对探索者从不吝啬,谁知道每天会有多少新的发现呢
    我常常想,就鸽眼对鸽子非视觉的重要作用而言,我们能否从人类学、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社会学的角度对人眼也作一番探索呢抑或能开拓洞察我们自己的新的视野呢这不会
是空想。离题似乎远了。         
    带我旅行的颜教授不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是一个驾驭三维的高手。当他运用高科技使我们变成灰尘般大小时,世界一下子变了:周围熟悉的景物变得朦胧,喧哗声成了科幻片虚幻的音响,我头脑中的杂念刹那间消失殆尽。原本小小的鸽眼兀然变为山丘般巨大,我们已被移挪在鸽眼眼睑上,在起伏的折皱中行进。
    趁眼睑微开,颜教授拽着我,一下子跳在了角膜上。角膜是鸽眼的一面半圆形的盾牌,质地薄且坚韧,透明度极高。表面布满了泪腺分泌物,滑溜溜的。我扶靠着眼睑,费了很大的劲才制住了打滑。低头一看,防滑鞋已把光亮的角膜划出了一些印痕,我感到很不自在。颜教授说,问题不大,角膜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功能,过一段时间划痕就会消失的。
    在角膜和眼睑之间,我发现有乳白色的薄膜在闪动,颜教授说,这就是眨遮膜。半透明的眨遮膜,固定在眼睑深部的前上角,平时折叠收拢,不轻易显山露水。一旦角膜受到刺激,眨遮膜会急速地罩合下来。教授笑了笑说,幸好事先已设法把它固定,否则,它这一“眨”,后果真不堪设想。
    我学着教授的样子,佩带好水下呼吸器。穿透角膜,跳进了五色透明的水里。教授向我示意:已进入眼房了。眼房被虹膜层隔成前后两部分,我们在充满蛋白质的眼房水中游动,抬头只见白云在角膜穹顶外湛蓝的天空中漂浮。身下是斑斓的虹膜层。透过眼房水的粼波,堆积的虹彩如同浅海下的珍宝,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一个猛子沉入水底,进入虹彩的缤纷色管堆中。教授说,虹膜层依附在睫状肌上,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呈环状围绕着瞳孔。它主要是由血管和色素细胞组成,是睫状肌能量的来源。
    我们如同进入阿里巴巴的藏宝洞中,如山的色管纵横交迭,盘根错节。在光线的调和下,
红色、蓝色、黄色相互混融,染化出千姿百色:充满血液的红色、紫色的色管层层扣扣,晶莹剔透;片状、条状、块状、散沙状的底砂在色管之间闪烁;虹膜基层如同绣着金丝银丝的锦缎,紧紧地裱贴在起伏的睫状肌上。颜教授说,虹膜的血管层和色素细胞层形成了微妙的色彩关系,冷色调的桃花眼:红色渐变成紫色,紫色渐变成蓝色;暖色调的鸡黄眼:黄色渐变成橙红,橙红渐变成棕绿色。色彩变幻无穷无尽,色管起伏延绵不断。我常常赞叹鸽眼虹彩之美,想不到竟会如此瑰丽!在这之下,还蕴藏着多少令人心动       不已的惊奇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我们沿着色管缝隙,依依不舍地向中间游动。松软富有弹性的色管慢慢消失了,虹膜变得平坦,色彩变得单纯——眼志圈到了。眼志圈紧紧围箍在瞳孔外,粗的、细的金银沙粒或凝聚、或松散地分布在深色的底层上,沙粒间不时露出一些断断续续的缝隙,有的被更细的沙粒填满,有的露出深色。这就是所谓的眼志“速度线”和“距离线”。颜教授说,眼志是虹膜色素细胞内层的延伸。整圈、半圈、宽狭不等的色素层是视网膜的虹膜终止缘边所形成的色圈环。大多鸽眼的黄沙粒层、蓝沙粒层只遮住眼志环的后上部分,有些眼志环甚至无沙粒层,只见到深色的虹膜底层,这就是所谓的“黑全圈”了。眼志的质地是由睫状肌的形态而决定的。眼前或平坦、或起伏、或细腻、或粗糙的眼志除了勾画出睫状肌的真容外,到底还隐藏了多少鸽子归巢的秘密.
    我们在眼志圈边缘跳人瞳孔内,踏在一圈窄窄的台阶上,这层台阶就是内线口。内线口是睫状肌伸进瞳孔内缘的重迭边。和睫状肌一样,是深色的。内线口虽然露出很少,只有1—2毫米,但此时对我们来讲,已足够宽了。我们踩着宽宽窄窄的内线口漫步,有时“路”全隐进眼志圈内,有时凸隆拱起,顶破了眼志圈内缘,深色的“犄角”侵入眼志圈内。有些内缘波纹起伏,有的内缘曲折、残缺甚至呈锯齿状。颜教授说,内线口的发达与否与睫状体有关,它完全受睫状体的支配收扩瞳孔的大小。鸽子的年龄越大,内线口越变得松弛,显得变化多端。
    离开了内线口,我们潜入后眼房,教授扯了一下我的手,回头一看:只见睫状体的背面,满是条纹和折皱,由瞳孔进光口向四周辐辏扩大,一直延伸撑着了四周的眼壁,象孕育着巨大能量的云团,只需惊雷的催动即会爆发。教授说,这就是鸽子超凡视力的动力来源。鸽子的灵敏反应,就是因为有了睫状肌有力的纤维收扩,控制着瞳孔进光口的大小,调节着晶状体和角膜的表面曲率。这一系列物理动作,只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同时,睫状肌的纤维收缩,又压缩着晶状体,调正缩短焦距。睫状肌又是前后房强有力的隔离层。可见,我们赞叹虹彩的粗壮、层次、绮丽;我们赞叹眼志的结构、形态、力度;我们赞叹瞳孔的反应、内线口的多变,这一切都离不开睫状肌默默的作用。
    晶状体就象虹膜层和玻璃之间一块水晶制成的双凸镜头,这“镜头”以改变形体产生的折光功能,把瞳孔进光口的每一道光线进行筛选后投入视网膜。经由“镜头”的控制、过滤、折射,使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最清晰的画面。那么,晶状体自己会改变形态吗1“不会的,”教授说,“晶状体的变形也是受睫状肌控制”。我顺着教授的指点望去,只见睫状肌的带状物连接着晶状体,“这叫悬勒带”,教授说,“由它直接控制晶状体”。我们如同在电影院,看着“放映口”射出光线在视网膜这一深色“银幕”上打印出一幅幅“活”画面。颜教授说,晶状体会产生一些美丽的“癍痕”,这些“癍痕”的色彩与虹彩的色彩一样,发出金色或银色的光芒,这就是所谓的“点眼丛”。我知道“点眼丛”,养鸽人趋之若骛。但谁又知道这些晶体状中的小点在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我们告别晶状体时,已进入折光很强的玻璃液中。因为粘度大,我们游起来很费劲。我感觉像被困在了装满粥的巨大容器里。教授看着我,笑了笑说,这些稠厚的液体能使眼球保持一定的内压,具有改变光线通过眼球时的折射率。
    借着瞳孔的一丝亮光,我们向眼壁游去。突然,一阵剧烈的波动把我高高掀起,一片巨大的“水草”擦面而过,我一阵惊恐,教授在边上笑了,“这就是栉膜”。栉膜象一片波士顿兰叶,头部连接在视网膜脉络膜上,身子和尾部在玻璃液中漂浮。随着视网膜透焦的生理动作,栉膜有节律地翻动。它上一次的翻动几乎打着了我。教授说,栉膜约3毫米宽,长约7到10毫米,呈多种颜色。除头部和尾部的中间部分为干部,两边长有15至18个栉叶。我
们抓住栉叶,爬上了栉干。
    栉干表面较平坦,有的质地光滑,有的质地毛糙,中间有一道脊起,顺着脊起的两边,有一些不明物质发出长条形的反光。在栉膜的头部,我们看到眼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洞,教授告诉我,这就是鸽眼与“司令部”——脑的通道,洞中白色的索状物就是视神经。鸽眼所有的视觉情报、信息都经由视神经传递到大脑。
    我们在栉膜上休息了好一会儿,游向眼壁。眼壁由三层膜构成。最内层棕褐色的是由视网膜和脉络膜二层不易分离的纤维肌膜组成,脉络膜也叫色素膜,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滋养着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中层的血管膜,是眼球营养的“供应商”。
    当我们企图突破巩膜时,遇到了一层坚
韧的物质。教授说是巩膜环,它是巩膜周围的软骨片形成的支架,可抵消眼内压力,也是调节肌的依附点。巩膜环起支撑、保护鸽眼的作用。教授说,鸽子是单视眼,双眼的视角大于340度,眼球必须突出眼眶,所以必须有软骨组织加以保护。有人认为巩膜环的软骨组织对光线具有特殊功能,光线也是一种电磁波,有微粒子,有波动性,鸽子的软骨通过光线对声波有一定的骨性传导作用。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才穿过了巩膜环,回到了阳光下。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该信息禁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