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终于把所有24个2008年春季幼鸽赛的足环都挂好了。看看24羽幼鸽大大小小,参差不齐的样子,无论是视觉感官还是心里都觉得不好受。多少年来,我一直希望自己有个强大的育雏阵容,能够一口气将所有的幼鸽做出来,而且整整齐齐地下地、上瓦,可是由于鸽舍结构、种鸽、保姆鸽的原因,一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今年也是一样,不过最大的幼鸽和最小的幼鸽出壳时间已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值得一点点欣慰。 每年育雏之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幼鸽进行汰杀。那些同时出壳,发育迟缓、个体差异太大、肚脐长得不好、离开父母还是无法正常啄食、骨架不符合个人标准、肌肉僵硬或者主观认为不够具备灵气的鸽子都在汰杀之列。 回想几年来参赛的过程,那些平时在眼里就不过关的鸽子,无法在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战绩,即便是能够飞回来的迟到鸽,其身上的种种劣质基因,也会让人反推出其父母方面的不理想遗传基因。所以,目前棚里的鸽子在现有的赛线、赛距下,有些只配承担保姆的角色。物尽其用,一点也不冤枉它们。我认为,一对心目中理想的种鸽作育4羽健康的小鸽子,就足以参加比赛了。 好多鸽友对于幼鸽的汰杀,总是下不了手,认为这羽血统高级那羽父母战绩彪炳,心存一丝侥幸,渴望老天爷会给他一个惊喜。殊不知对幼鸽的汰杀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竞翔的开始。作育太多的幼鸽,如没有及时进行淘汰,那就意味着在起跑线上就比别人慢了一步。到时候不是人玩鸽,而是鸽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