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鸽舍日记

养鸽生活中的等

来源:原创   发表时间:2005-12-05 13:55:50   浏览数:13027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文/陈文斌

    像登高盼子归来的慈母,像倚窗思郎回家的闺妇,牵肠挂肚,等得心焦,等得心跳。一个“等”字,既能给赛鸽者迎来雀跃欢呼,也会带来悲伤沮丧。
   又是一个“有得等”的时刻。这次决赛是历年来参赛羽数最多、高手云集的大赛。事先已有人放言推测,这次丘陵700公里空距的比赛,将打破当天不见鸽的纪录,下午4至5点便可见个分晓。我提前两个钟头便来到了楼顶。等车、等飞机,哪个人不都是赶早等候?早来空等,闲来无事,我便泡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拿上一本书,斜倚在鸽棚边小憩间的沙发上浏览《东坡诗词选》。苏轼有咏鸽诗。“草长江南乱莺飞,年来事事与心违。花开后院还空落,燕入华堂怪未归。世上功名何日是,尊前点检几人非。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诗未作者自注“杭人以放鸽为太守寿。”放鸽祝寿,这大概相当于现代的放“彩鸽”吧。古诗中咏鸽诗颇为罕见。难得宋代豪放派大词家与吾等同好,为我们留下佳句。作者将“雪衣”代“白羽色的鸽子”。这“雪衣”与“飞奴”一样,后来均成为信鸽的别名,原来典自出于此处。我一时来了兴致,遂研墨、展纸、挥毫,倾刻间一幅作品书就。但发现诗中有“未归”二字,便感到在此时此刻多少有所忌讳。于是仅择其中末二句: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书罢,悬于壁,退数步,频生出几分敝帚自珍、孤芳自赏的慷慨。
    闲等好过哟!已到了所推测的时间,我便踱出小憩间,抬望眼,空中的情景与往日迥然不同,已然不见东一群、西一簇的鸽子在翻飞的热闹景观,眼前呈现出一种大战前夕的宁静。遥远的天际,隐约可见一风筝在蓝天之下晃荡,犹如那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逐波戏浪。望着那风筝,记起鸽友们常爱说的一个比喻:风筝不论飞得多远多高,都可栓得住,任主人摆布;而鸽子一上了天就由不得人了,只好听天由命。想到此,适才的闲情逸致烟消云散。爱鸽哟,此时你在何方?我搜索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终不见有鸽子的影子。究竟如何?是大部队被阻隔,还是先遣军团已归来?如是先遣军已到家,那么何苦再等呢?只消化鸽会挂个电话电话,便全然知晓。我赶忙拿出手机拨动鸽会的号码。刚接通,我又犹豫地摁断了。我惧怕会从电话里传出我最不爱听的“已报满,不要再等了!”这句话,会一下把我的等趣尽毁,没有了希望,没有了企盼,那是何等扫兴的结局。我再次抬头往空中搜索。空中仍旧是一片死寂,依旧见不到有鸽子的影子,希望还是存在的。一阵风把悬于壁间的“墨宝”刮走了。若是在平时,我必定会追下楼支寻找,可此时顾不得了,随它去吧,免得落了个“人一走鸽就来”的懊悔。我又点燃一根烟,直立鸽棚边,呆望着天空。残阳已西坠,我猛吸了一口烟:管它去吧,不等了。我刚走了两步,但又不甘愿就这么算了,于是又回到小憩间斜靠在沙发上。刚眯上了眼,突然一亮:只见天边有一小黑点在移动。一瞬间小黑点由远而近,紧接着在自家的鸽棚上空盘了几盘,便夹着双翅俯冲而下,我也随之跳了起来冲出小憩间。但,哪有鸽子的影子,只有那一眨眼笼罩而下的夜色。每天此时,当我从鸽棚里辛勤耕耘完毕,拖着疲惫的身子,弹净了身上的鸽绒鸽屑,洗完了双手,站在楼顶上欣赏那多彩多姿的夜色时,心中总泛起一串串绮丽的憧憬。可此时的夜色在我的眼中却别有一番姿态。那各式各样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霓虹灯,仿佛也变成了一只只嘲讽的冷眼,令人不敢正视。
    我无奈地报以一哂。结束了这一季的“等”,再等来年的“等”。
    “等”字是有深意的。等是一种考验,等是一番较量,等是一份煎熬,等是一束光明,等是一道方程;等,或许还深含种种“难与君说”的哲理呢。也未可知!?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该信息禁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