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汰杀之引种篇
来源:原创
发表时间:2006-02-19 22:19:14
浏览数:5665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避免汰杀之引种篇
文/自然居
“ 育”与“汰”是养鸽人心中永恒的主题,每个鸽友在自已的养鸽生涯中总会面对汰杀鸽子的现实问题。汰杀鸽子的方法因人而异,有的鸽友喜欢一杀了之,有的鸽友喜欢一放了之,也有的鸽友喜欢听之任之(不作重视,任其自然)。其实作为养鸽者我们在面对汰杀时将会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付出,曾经有过汗水的浇灌。这种付出了心血后的自我摧毁是相当痛苦的选择。那么我想在养鸽生涯中我们是不是可以避免走上汰杀之路呢?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了一些灵感,那就是在我们鸽子的淘汰与育种的思路中,我们能不能来个换位思考。即在处理鸽子之前从根缘去想想为什么要处理这羽鸽子,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要去淘汰它。是配对原因、管理原因、先天不足、还是种鸽的问题。我想大家都听过曾有一些鸽友花大价引入种鸽,出了一大批后发现鸽子飞得不行,最后无奈之下只好痛下决心不再用其育种,在这类鸽子上许多花了大钱的朋友是不太会轻易杀了它们的,哪怕是用来做保姆鸽也是要留在棚中的。美其名曰本人家中保姆鸽价值好几万价。其实作为鸽主这也是无奈之举,走上这一步更是养鸽者的悲哀。但我们通过这样的事,是不是可以想想我们在这之前是不是可以避免什么呢?这就是我所想到的观点,那就是把握好引种进鸽关。
由于赛鸽本来就是一项很花钱的活动,特别是引种,没有好鸽作为基础是无法达到比赛的要求的。故我认为引种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鸽主未来的赛绩。引种与淘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引种是为了避免淘汰,而淘汰是为了更好的引种。前几天看朋友的谈起如何做理好育种与处理鸽子的思路,不由于让我想起曾经被一些名家曾说过,育鸽路上要懂得如何淘汰鸽子。这句话相信好多朋友在好多的养鸽名家成功经验的访谈中都有看到过,之前我也是非常欣赏这句话的说法,因为这句话的意义是为汰杀留下了依据,是唯物辩证的结果的。其实引种与育种才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成功的引种也是成功育种的奠基石。所以在育种与淘汰的思路上对引种起了直接的反向作用。所以对如何处理淘汰的时候我还是想反驳一下,当初在引进种鸽的时候你又想过什么了,其实有些问题换位思考是很好的一种方式。为什么我们要在淘汰时花这么多的功夫来了解它,认识它,甚至浪费大量的时间,难道当初在引种的时候就一点没有错吗?这里我先避开中间的育种方式及育种质量不说,单从鸽子的质量来评论,我相信如果好鸽子主人最终是不会让其作保姆鸽的,我也认为至少这羽鸽子鸽主在引进的时候实在是太冲动了。我甚至可以说当初他引在的时候不是听信了别人就是在冲动的结果下作出的选择。把握进鸽关,这就是要我们反过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汰杀鸽子,是不是我们在这之前就存在一些问题,其实是育种与现实结果的两方面。要求我们在将淘汰所花的精力多花一点在进鸽的思路上,引种是育种的根本,育种是未来的基石。引种的成功与否是未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养鸽引种就象我们买股票,你看中了哪一个,绩优股还是潜力股,大盘股还是小盘股,传统股还是高科技股,自已有无分析能力,自已有无时间管理,选择购买这股还是那股与盈利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关系。这情况与养鸽人引进鸽子一样,鸽子有长距离鸽、短距离鸽,有能吃苦耐劳的、不能吃苦耐劳的,鸽主有管理粗的与管理精的,所以这些情况的组成对鸽子的要求也不一样,其最终导致能否成功,能否给鸽主带来荣誉。所以我说一方面就是要求鸽友在培育鸽子的时候养成的过程中要懂得淘汰不好的鸽子。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引种的失败之处。我的周围也有许多朋友在一直按照这种方法在做的,至少在不成功的时候多想想当初走错了哪一步棋子,这种思考的形成对自已在今后遇到挫折时也是一种帮助。养鸽其实真有很多学问,就看你是不是能够把他们结合起来。
这些年来我的确对先人说淘汰这句话采取了怀疑的态度,到不是反对这话,而是我一直在想这层意思的背后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尽量避免走汰杀的道路,主要也是不好把握汰杀之路。理由:第一、好鸽不好选;第二差鸽不好选;第三时机不好选。一般鸽友们处理鸽子都是等一次比赛后成绩不太突出时采取的方法。但往往最后就是杀不下手,我是非常有同感的,我这个人有点心慈手软,辛辛苦苦出的鸽子就这么一刀下去了,实在不忍心。我本人是一个小棚户,种赛鸽的数量并不算多,但是我却从来不杀自已棚子的任何一羽鸽子。这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存在,我们会里有一位前几年成绩相当优秀的鸽友,他在全市的各级比赛中曾取得过非常优秀的成绩,这几年也是相当可以,但与前几年的成绩来看提高不多,最主要的一点是他在几场比赛中输给了自已支援出去的选手,以前他们也处理一些回来比较晚的鸽子,有朋友来就半送半买了,这些鸽子一般是第一二次比赛成绩不突出,没能引起鸽主的重视,虽为关联主系,但不是最集中的血系里。这些鸽子到了别人的手上,也许是引进的朋友做为了自已的主力血系,也许是该朋友运气好,曾有二场比赛他以该系鸽子子代直接夺得了冠军的宝座,另有一次大面积丰收。而该鸽友以前的成绩仅仅一般,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成绩出现,象这样的成绩一些高手也为之点并头。通过这个事例,我们能说明一些什么呢?那就是在处理鸽子,杀掉鸽子的时候我们是非常难以把握的。所以我坚持不杀自已棚中的鸽子,以训放淘汰赛来决定他们的去留。这几年也逐步习惯成自然了。
那一定会有有朋友要说了,这样不是造成我们棚中的鸽子越来越多了吗?出得不好当然是要杀了,这点我不否认。当你棚中的鸽子多的时候就应该痛下杀手,而且不应只杀一个,而是连根端了它。但反过来你应该自已总结一下当初自已的做法。当初错在哪里,其实你可能也知道不应出得太多、出得太滥,更没有在管理上投入心血(如果你投入了太多的心血,你是不可能在没有比赛前会把他们给杀了,要杀的都是些可有可无的鸽子),没有做到优生优育!我觉得,如果真是鸽子不行那么就是引种的错误,不过引种的过程不好把握,但我还是建议要把握好进鸽关。
以下我简单提出五种情况不可进鸽子要点,供鸽友们参考!
一、要注意不适合自已棚中管理的鸽子不要进。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人的管理有好有坏,鸽子也一样,有的需要精心调养,有的精放饲养即可以了。不是任何鸽子都适合每种饲养方法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在原棚中飞得很好,但为什么引到新棚后出不了成绩。记得有一位朋友在一位养鸽名家手中进了二十羽幼鸽参加当地的比赛,一年来,他是起早摸黑,对鸽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秋赛开始后,他就发现一路失鸽,到了决赛站后已所剩无几,最后在决赛以后,他的二十羽赛鸽全部留落他乡,然后他打电话至原引种的鸽主家里,据说反而被鸽主奚落了一顿,回后他是大发脾气,认为是对方欺骗了他。我对他分析,这件事可以一分为二。其一就是你的管理不合适鸽子的性能,这些鸽子的管理要求你可能没有达到,也有可能过度照顾鸽子,最张害了鸽子。据我的分析,后者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他在引入鸽子的时候没有向对方询问鸽子的性能,管理思路,调理,注意点在哪里。作为原鸽主我想在买卖鸽子的时候人家一下子买了这么多也是应该有所交待的,买主听得进听不进是另外一回事。这次被原鸽主奚落我觉得也有可能是这样,当初购买时没有听从鸽主的意思去办。另一种也有可以是鸽主欺骗了他,但是这种可能性不是太大,每个人都可以想想,当一个人向你引种达到20羽幼鸽的数量,再坏的人也不可能全部拿了差鸽去应付吧,即使都是保姆鸽出的,但我也认为不至于差到这种地步,这我不是说保姆鸽有什么好,这是一种情况的分析,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性上就是出在管理上。全军覆没的情况不是没有听说过,但一般都是由于管理者原因造成的。后也证实,他引入了这些鸽子后真的是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每天好吃好喝,生性冻着,热着地关心这些小家伙。后来我对他说你这是把鸽子当作宠物来饲养了。我还是认为对鸽子的宠爱就是对自已的残忍。所以在引种的时候一定要与鸽主多谈谈,解他的管理理方式,管理理念。这样可以保证在育种及管理过程中不用自已去摸索了,避免走弯路,
二、不适合本地飞行的鸽子不要进。鸽子的性能不同,体形不同,生理不同,习惯不同也会造成鸽子能不能落户当地的依据。就象现在台湾飞海翔,以前的山地鸽以稳这见长,但这在海赛上变成了鸡肋。所以引鸽更要看地形。当然这得了解鸽子的性能,也要看一看鸽子的体形骨架如何。从引种处历年的归巢情况来分析,了解成绩了解对手。有的血统鸽子不适合飞高原,有的不适合飞山区,有的在平原反而不会发挥过快的速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引种时学会分析地形,学会分析鸽性,更要当会分析成绩,不要盲目崇拜。当然我相信有许多鸽子在平原及山区同样能飞得相当好,但毕竟不多,高速鸽在山区飞行很容易冲死,这是什么原因,山区的气流会阻碍鸽子的飞行,有些强而有力的鸽子在飞山区时拼命冲刺反而会消耗体能,特别是海拨较高的山区在引种时更要注意适应性如何。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代半的配种方法来试试,通过子一代的试飞,将适应的鸽子留下来让其做为过渡过种鸽来引导血系,让鸽子有一个逐渐的适应过程。
三、不适合自已棚中配对的鸽子不要进。这里主要指鸽子的合配性,配对的要点是什么是要尽量选择用归巢性佳、地盘意志强烈、适应力良好与鸽性镇定的鸽子。这些鸽子不会显得太急躁或太愚笨,而且成绩大都会比较稳定。同时在外观上的条件在配对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首先外观条件直接影响到鸽子本身的素质,特别是骨架的坚实绝对是必要条件。而广义上的内架:龙骨、耻骨、背脊骨、上膊骨、尺骨、桡骨、掌骨甚至于羽轴,这些都是一羽超级鸽的必备条件。认为只有内在的血统记录才重要的鸽友,那绝对是以偏概全,因为有些情况并不是人所可以控制的。当然引种更要注意配法,现在的鸽子配对方法很多,但也切不可将二个差异太大的鸽子配在一起,现在提倡近似配法,性能及体形的相似配法,眼砂与结构的相似配法,性能的相似配法(长配长或短配短等方法可以借鉴)。要说明的是,每户鸽主对自已棚中的鸽子是最了解的,首先要学会分析自已的鸽子,棚中鸽子的性能如何,适鸽飞怎么样的距离,速度如何,性格如何,这都是必须清楚的。当你在引种前首先要想一想自已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鸽子来结合,以保证鸽质的进化。千万要记住,别人的鸽子再好也不能处理了自已原有的鸽子,这是任何名家都提醒过的,我相肯定有其中的道理,没有必要去犯这样错误。因为新引入的鸽子不一定能发挥成绩,原来的鸽子能在一定程度内维持你的赛绩,保证了有一个良好的梯队过渡。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可以对引入的鸽子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对今后育种反而有利。
四、不如自已棚中的鸽子也不要进。往往有的鸽友很容易受现场买鸽环境的左右,其实有些鸽子根本不能与自已棚中的鸽子相比,他却还去引进,特别是一些底细都不甚了解的鸽子。我以前见过朋友引进别人的鸽子,我问他是什么统,鸽子的特性在哪里,他说不出,只是说这鸽子这次的成绩不错。我听后马上问他了,那场比赛你也参加了,你是几名?他报给我的名次比这羽引入的鸽子前面的多。这我就要问了,你自已的成绩鸽是不是升为种鸽了,他说没有。我想说象这样的鸽子是没必要去引进的,你引进的鸽子是用来改良你的鸽子的,如果连你自已棚中的鸽子都不如谈何进化,谈何成功。这里我认为是因为许多鸽友报有太多的幻想,就象我们平时在买二元一注的体育彩票,因为有人成功过,所以就充满着幻想。这我认为这种概率用在鸽子上是不可取的,我还是想提醒一句养鸽路上千万不要希望“歹竹出好笋”的思想存在,天底下没有那么侥幸的事,到时你可以不只是浪费金钱,更重要的是浪费了时间与信心,人的信心是最重要的,他是建立在韧性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信心受损时,他就会变得相当脆弱。引种之时信心百倍,二年后,如果鸽子没有发挥出理想的成绩,我相信你的信心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五、不了解当场比赛情况的名次鸽不轻易引进。有些朋友引进了一羽名次鸽,听上去非常好听,如前十名等等。但一定要了解那场比赛的天气、赛线、总放飞羽数等因素(因为这是你引种后育种最有效的借鉴数据)。所以我要说的是朋友们在引种时一定要学会分析,不要盲目崇拜,不盲目性引种是今后能否成功的关键。赛绩鸽必须有一个比赛综合环境氛围的特殊分析,这几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对每一场比赛的综合分析,分赛前与赛后,看看自已赛后的成绩与赛前的预测的距离在哪里,这些数据是经验积累的必要条件,但千万不可自欺欺人。要综合分析本场搴事的艰难程度,周围鸽友飞得如何,参赛总羽数,归巢率如何。有了这样的一种习惯,我相信在引种之时有好多方便。第一本地引种你只要了解是哪一场比赛你就可以很快分析出该场比赛的情况,是好天、坏天、大致分速如何。第二在异地引种时你也可以与鸽主谈一些当场比赛的状况好何,但请不要正面直接询问,询问要有些艺术。以下我可以告诉一些心理学在人性中的反映情况。不要象审问犯人一样,这样鸽主会不高兴的,好鸽更是如些。而且当你直面询问时一般所有的鸽主会往好的一方面说,都会说得很好。而且多数的鸽主都没有记住该场比赛的具体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还是要注意了,因为所有的大赛只要是用心的鸽友都会记住比赛的具体竟争情况如何)。通过这种询问一方面你可以对鸽主有个了解过程,买鸽也要看人嘛。另一方面也可以对鸽性有个初步的了解。记得有一朋友从外地引进过一羽鸽子说是40多名,但回来后发现总的参赛羽数却不到100羽。或多或少,这与当时的心理距离还是会产生的,而且有了这种心理后用鸽也会产生疑惑,对自已非常不利。
以上我大致谈了一些引种时的注意点,当然在引种过程中也要了解鸽主的为人,因为为人如何将是对你承诺的负责与不负责,所以鸽友们都喜欢去口碑好的鸽友家中引种。在以上五点进鸽关中如果把握得好,那我相信,你在淘杀的路上可以少走一些重复路,少走一些弯路。实际上出鸽时的质量与数量是一对矛盾,就是看你如何选择其中之一。引种也是如此,不要以为棚大而随便进一羽无关紧要的鸽子,出一羽你心里都没有底的鸽子,因为这会导致你在养鸽路上养成不良的习惯。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定位的观念问题,我是个学经济的人,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定位的思路决定了能否获取最大利润,在开店前先要了解你是想开个精品店还是开个百货店,如是开个精品店你的管理、服务员不必太多,店面不必太大,但你照样还是攒钱。当然更要依个人情况而定。
下面我来谈谈引入种鸽的条件要求
引入种鸽时,应该对种鸽本身有哪些要求呢?我认为起码有以下几个主要的要素需要考虑进去:
第一:记录与血统 。亦即名舍鸽铭血,由常胜的鸽舍里引进常胜的家族。常胜鸽舍里也有许多不会发挥的劣等鸽,千万不要买到强豪的淘汰鸽。而鸽子血统的重要性在于,第一:血统为记录的传承,记录可谓鸽子血统优劣的评鉴标准;第二:血统是确保鸽子外在结构或是鸽性能够延续的保险,良好的血统可使鸽子优良的基因被保留下来。而且因为我们导入鸽子时,最重要的是想要导入的鸽子能够将自己的精英,以延续其鸽族鸽系的优秀血统,所以导入的鸽子应该越高代越好,最好能是基础鸽的子代或是其兄弟鸽。
第二:良好的鸽性。 有记录的鸽子可以直接被检视,但是没有记录的鸽子,光凭血统书来判断好坏就够了吗?事实上不论有无记录,判断一羽鸽子时还是得回归鸽子本身的条件上来。鸽子的聪明、智慧与方向感的优劣,隐藏于内在的是血统,但是表现在外的是鸽性,所以鸽性绝对必须纳入导进种鸽的条件要求。而判别鸽性时可以将鸽子捉在手中观察其是否镇定,也可以在鸽舍外观察是否有良好的固定栖息处,或是归巢行为佳不佳。
第三:外在结构性。 如:体型大小、骨架坚实、翅膀与鸽眼…等都必须要求达到标准。不过笔者也认为鸽主自己感觉是否合意也重要,养鸽除了养好鸽也要养喜欢的鸽子。而且如果有基础鸽系的鸽主,在引进其他鸽系时一定要要求外在结构与自家鸽系相似。在笔者个人的认知里,鸽子并非血统佳、记录好就可以引进,除非是位刚加入鸽界的新人,倒是不用拘泥鸽子的外观条件,只要名血就是追求的目标,因为不管任何体型的鸽子都有入赏的机会。但是一旦建立了基础鸽系之后,引进的鸽子一定要求其外在结构,最好能与自家鸽系雷同,否则作出来的下代鸽可能不伦不类。
第四:健康要求。 衰老病弱的鸽子作不出健康的仔鸽,不健康的子鸽无法帮助鸽友角逐胜利,所以最好购买健康的年轻种鸽。因为鸽子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比赛成绩的好坏。导入与配对时,其健康状况是很重要的因素。例如幼鸽赛,从幼鸽出生到比赛不过五、六个月时间,而虚弱的种鸽作出虚弱的幼鸽,那么这样的幼鸽又存在多少的获胜概率?除非你实在考虑了自已价格的承受能力,只能通过过渡过型育种方式来改善种鸽的不利体质。
我想写了这么多,肯定有朋友认为太啰嗦,很简单的一件事情,没有必要分析得这么透切。但我认为,引种是一件大事,从这么多的引种失败情况来分析,这当中肯定还有相当多的问题存在。所以这里还要提一些关于引种鸽子血统的条件要求。在我认为在配对与引种上,这两个层面是有差别的,在导入鸽子时,因为他是异血鸽,所以要求越高代或是记录鸽的近亲鸽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配对上面要求的是比赛的胜利而不是血液的浓度。所以,近亲或杂交都无所谓,反正比赛会帮忙检验鸽子的优劣,不佳的鸽子将其严格淘汰即可。而且近亲作出不佳的近亲鸽,其比例也是非常高的。所以选择配对的条件上,不需要太局限于血统近亲或是杂交。甚至于有鸽友说比赛鸽不宜太近亲作出,但是我也看过父女配作出的记录鸽,所以近亲与否或是杂交这绝不是配对的必要考量,只是配对出就要接受比赛检验,记录不佳者就要勇于将其淘汰。
同时也要考虑记录是选配上必要的考量。因为赛鸽的课题中,如何延续记录甚于如何延续血统,所以记录鸽是配对的首选,其次是记录鸽的家族鸽,同系,平辈鸽的发挥情况如何,这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参考数据。最后,外观条件对于配对也有直接的影响。一般而言配对法分为讲求平衡性(互补性)与相似性的配对法。很多鸽友喜欢借互补性的方式来达到中和的目的,像是大型鸽配上小型鸽;或是大翅膀配上小翅膀;或是西仔眼配黄眼;或是长龙骨配短龙骨,使龙骨长短适中…。然而这种配对法笔者并不喜欢。笔者认为配对上应该采取外观结构相似的配对方式,是以不改变原有种鸽特征为目的,假如鸽子偏偏就是要肉质丰富的大型鸽才会有爆发力、才会入赏,当你改变了他的体型、肉质的时候,等于可能也是在削弱鸽子所应有的爆发力,降低其速度,作出的赛鸽又如何入赏?而且如果是一羽好鸽,鸽友又何必想去改变鸽子的外观结构?会入赏、会伯马的自然就是好鸽。而外在结构相似的鸽子,配对后所作出的子鸽,比较不易变型,当然入赏机率就会提高。而且另外一方面,笔者甚至认为鸽族鸽系的建立上,体型是否相似也是个重要的因素。所以有自己鸽族的鸽友,对于体型与自家鸽系差异太大的鸽子,一开始就不要将其导入,而配对时最好能避免外在结构差异太大的互补配对法。
说到这里我想每个会员是不是该想想自已养鸽过程中是不是该转变一向观念了?以前有朋友向讨要鸽子,由于我鸽子少,每年出鸽有计划,因此不轻易给鸽(计划一乱会威胁到鸽子的状态,最终会导致自已失败)。养鸽人都有一种共性,那就是自私,我发现我也是无法避免这一点。但碰到多年的朋友也不好拒绝,一般我会问他鸽子的数量、鸽舍的大小、上下班后管理的时间,如果对方鸽子超过我的想象的数量我是不太会给鸽子的。因为什么,因为我怕他被鸽子所控制。为什么这么说,最近与朋友谈及我们的一位鸽友有一大半鸽子被偷的事,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我问为什么,他说当鸽子数量多时自已是被鸽子所控制的,这些有感情的动物会左右我们的思维,每年套环时会套一些没有用的家伙。然后他也提出了他自已同样在犯的错误,而且不能改过来,无法做到育尖子、杀鸽子的做法。其实鸽子被偷从“塞翁失马”的寓言去分析也是一种淘汰。我入协会后给自已定了一个规则,建棚不可以大,让鸽棚来控制我鸽子的数量,十多了年了,因为鸽棚小,我进鸽子从来不会太过轻易,与自已鸽子不合配我不进,与自已鸽子性能不一致我不进,不适合自已赛线的我不进,不是实战系的我不进,大做广告的我不进,比自已鸽子飞的差的我不进,鸽主人品不好的我也不进,不适合我管理方式的好鸽我也不进,总之进鸽子宁少勿滥。没有合适的就暂时不进鸽子,自已在棚中一定要多花功夫。正是这样的自我封闭才使我这几年在进鸽子方面控制得相当好,从这几年比赛的投入回报看也算蛮不错了,毕竟我认为我们与职业赛鸽手不一样,有个自我满足也就足够了。我常在看一些成功的鸽友,我觉得这些鸽友之所以能赢,你说他赢在哪里,我认为他是赢在“思路”。养要有自已的思路,切不可跟着别人的思路跑,因为你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
实际上我为了做到避免走杀鸽的道路,这几年也是苦苦思索,想尽办法。为了减少汰杀带来的不利,一方面加强了赛鸽的训放次数,如实在不愿意留下该鸽子也会在不合适的时候送入赛程,路上淘汰是最好的淘汰。另一方面就是严格引入种鸽,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这几年我一直根据鸽棚的大小维持了这么几对种鸽,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怕引种后将来无休止的淘汰.那么上面说了这么多,如果有朋友也不想走一边育鸽,一边杀鸽的道路,我还是想对他说“把握好进鸽关”我说这句话可能会刺痛一些鸽商,要想鸽子养得好,就不要没有目的的把鸽子引入到你的棚中来,哪怕是一羽保姆鸽。试想想,如今的比赛鸽也只有5%的名次机率,那么我们在进鸽子时能不能也按这个概既率来把握呢?其实好多朋友在引入鸽子的时候大多也存有侥幸的心里,反过来说心里也是没有底。当然鸽种是一方法,配对有讲究,育鸽更有讲究!曾经与一些台湾成功的鸽友交谈过,我问他们一个赛季选手鸽的数量,他们给我的答案非常明确20羽不到,然后他们告诉我养鸽要会分析回报率。我想这就是发达地区的赢家之言吧,如今时代不同了,每年鸽子上的花费也不少,足环价格也是越来越高,未来职业赛鸽手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亲爱的朋友,你能说服自已吗?你能控制好自已的思路来获取更大的胜利吗?
参考资料《择种与选配的条件要求》小唐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