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我的藏经阁

旧话重提话训翔

发表时间:2007-06-11 7:32:33   浏览数:43210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旧话重提话训翔

   种、养、训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种、养上下功夫后,训翔就是关键性的一步了。对此,决不能轻视、忽略。否则,即使种好(血统纯正),养(管理)到位,不重视或训放不当,也直接会影响竞翔成绩。本文试就训翔略抒浅见。

   一、 训放目的:
   训放目的在于:锻炼、提高信鸽身体素质、增强体能,提高飞翔耐力,激发导航潜能,使之发挥其固有的生物学特征,有助于提高辨别方向和归巢能力。具体方法是;

   1、近站多放。

   国外名家,有以五至十公里起站,以鸽舍为中心,四方训放由近至远,以五百公里为半径的训炼方法。而我国因大多无其训放条件。从国内比较成功的经验看,以鸽舍为中心,以五十、一百或二百公里空距范围内,由近及远反复多次进行放飞训炼为宜。在山区、高原地区以五十至一百公里左右多次训放可行。这种近站训放,存在东、南、西、北多方向和单一方向两种训练法。但大多数信鸽不适应多向(东、南、西、北)训放、多变(放南后再放北)的训放,不少在换方向的训放中飞失。如赛线确定的地区,以单向训翔为妥。可使信鸽形成条件反射,一旦离笼迅即向鸽舍方向飞去,有利于提高归巢速度。

   2、远站猛跳。

   笔者身处高原,就进行五百公里决赛的成功体会是:在训放后,放翔三次一百公里,或两次一百公里、一次二百公里左右,直上五百公里决赛。比站站参加训赛更理想。比如,参赛三百公里后再上五百公里决赛,较只放一百公里(或二百公里)多次后,得到休息充分的速度差。而笔者一羽参加武汉国家赛, 空距为千公里的赛鸽, 上年放过520公里(南线), 次年参加千公里竞翔时, 在参赛武汉国家赛前(东北线), 仅在东北线放过220公里的马场坪, 后在本会就直上千公里夺冠(原定放620公里冷水江, 因气候原因拉回未放成)。而关键是:该鸽在一两百公里多次训放过。信鸽只知方向,不知距离。笔者认为:凡属赛距达标之鸽,在五百至千公里赛距范围内,百公里以上多次训放,或训放二百至三百公里,得到充分休息,猛跳站直上五百或千公里竞赛,是可行的。

   3、掌握鸽龄。

   跳站采用对象:凡年龄已达比赛赛距,三站即可放到比赛站。如半岁或一岁鸽,三站可放至三、五百公里。如远程竞翔,成年鸽,也仍然三站放到决赛站。不管决赛站是1000公里或2000公里。但经训放后,第一站不宜超过两百公里。但每站之间务必要有充分休息时间,让赛鸽恢复体力。

   由于赛鸽年龄与赛距存在必然联系。因此,不可忽视赛鸽年龄与翔距的辩证关系。一般正常情况下,(1)、半岁——1岁,以三、五百公里为宜。(2)、一岁半——2岁,以700至千公里为宜。而信鸽潜力一般在二岁以上才能发挥其最佳优势。因从生物学观点看,二岁以下信鸽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放远程危险性大。(3)、3岁及以上成鸽,适于参加超远程竞翔。

   此种训翔,似乎保守些,但更适用于超远程竞翔。

   二、 训赛注意事项:

   1、必须在良好气候条件下训放。信鸽是太阳鸟,气候条件对训赛具有头等重要意义。这虽是老生常谈,但实践中却有人故意违反。比如,有人在春节前夕,为睹谁的鸽子好,在冰天雪地的情况下,却将各自归巢鸽拿去百多公里外比试。

   2、赛鸽应充分得到休息。

   充分休息以让赛鸽恢复体力,是赛鸽参加训赛、从而夺取佳绩的重要问题。不少失鸽,包括已飞过五百或千公里的归巢鸽(含获奖鸽),在训赛中飞失,除因天敌等情况外,疲劳是失鸽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除了气候原因,因赛鸽疲劳,还是失鸽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训赛中让赛鸽充分得到休息以恢复体力,是决不能忽视、大意的问题。充分休息胜过任何补药。就赛鸽训赛节奏而言,100公里(左右)应休息7至10天;200公里(左右)休息半月;500公里(左右)应休息半月至一月;千公里不宜少于休息一月。

   3、不能忽视训翔中慢速鸽。

   实践证实:决赛夺冠之鸽,常常不是前几站训翔的优胜者。甚至是连名次都排不上的迟归鸽。而前几站优胜者常常在决赛站,特别是中长距比赛中落伍,甚至遗失。故可以这样说,训练站慢些好,决赛站快些好。在此,可举一例。1981年重庆放北京山海关冠军。在放孟源站时飞了32天。中间一天未休息,第二天就上路决赛。结果夺了冠军。所以,在训赛中,不可忽略慢速鸽的潜力。它们还很可能是一批夺取最后胜利的主力军。这在公棚和千公里决赛均可得到印证。自然,真正导航性好的鸽子,常常保持稳定的归巢速度或愈放愈快。而慢性的远程或超远程鸽,在中短距离中往往争不到名次。要注意欧美中短程快速赛鸽,在远程比赛中,由于性急,中途力竭而丧失归巢能力。

   4、下列情况不宜参加训赛:

   (1)、雌鸽产蛋前后三天内不应训赛。因其生殖系统充血,训放易伤生殖脏器;产后营养消耗多(雌鸽产一对蛋相当于飞行500公里的体能消耗) ,体质下降。       (2)、鸽子全身换毛或换追风条(第十根边条),不应训赛。(3)、精神不振、有病。(4)、眼砂飞变浅淡、消瘦体质未恢复者。复原后可跳站训赛。(5)、训赛期必须加强管理和营养。(6)、鸽棚应保持安静,不要惊吓,随便让外人扑捉,以培养其恋巢性。


    刊于5月28日出版的<<信鸽市场报>>(总第2—3期)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07-07-04 19:19:25
学习!对照本地区的情况,高强度,高质量,合理科学地训练。
    2007-07-03 13:40:45
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训练肯定是对赛鸽有好处的,关键要掌握的是赛鸽赛前的健康和训练是否统一。
    2007-07-01 10:52:55
好好学习!学习~~~
    2007-06-14 19:38:00
没条件训放,只要几十公里多次近距训放,仍可达到增强体能,激发导航潜能,达到竞翔时的要求.
    2007-06-14 11:06:54
训练真的是一个永久的话题,鸽子的训放的前提是种养,然后是训只有有了前两个前提才考虑他,鸽子的训放要注意训练的密度和鸽子的恢复不是训的越多越好,鸽子要合理的训放训放的目的是使鸽子训醒,不是认识路鸽子训放不可能直线飞回,也不可能从开始就脱群飞回呀.那么主要在50到100公里这个范围内多训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呀,同时还要用粮食来调节鸽子的状态不要上来的太早所以到了比赛的时候没有状态啊.
    2007-06-11 17:34:36
赛鸽的训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赛鸽竞翔赛的速度,比的是体能。所以培育一羽优秀的赛鸽,除了精心选育良种与科学饲养管理外,最重要的就是训练。也就是我们长说的种、养、训。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文章谈到一些训练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说得不无道理。 科学的训练是成功的关键。在训练上,我们应该根据比赛的项目、赛制,制定科学的训养计划和流程。大家都明白中短距离的鸽子讲求是爆发力,快、准。远距离鸽子讲求的是耐力,稳。所以在训练的时候,应该因鸽子而异,因赛制而异。 在对信鸽科学管理的同时,对信鸽的训翔讲求高标准,对每羽信鸽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对信鸽的质量达到量化。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训翔的过程中,只有充分的了解每一羽赛鸽,把握好每一羽赛鸽的状态,才能把握住成功的机会。 赛鸽训翔因人而异,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经验。但是殊途同归,目的就是提高赛鸽的体能、速度。
    2007-06-11 12:47:18
看了这篇《旧话重提话训翔》的文章,引起了自己很多的感慨。是啊,“种、养、训”这按个词始终挂在我们每一位养鸽者的口中,对这三者的关系每个人都是见仁见智,可谓是百家争鸣啊。在这里,我不是对这三者的比重关系进行阐述,也不是说这三者哪一个更能够体现我们鸽主的水平。我这里也只是根据作者的说法,结合自己这些年的训练、比赛的情况,分析自己这些年取得的成功与遭遇的失败作为例子,来肤浅的说说训练对竞赛的重要作用。目前,在中国大地上,最具中国特色的超远距离的比赛已经越来越少,除了上海、江苏等少数几个地区尚且保留着外,其他地区基本已经消失了,即使还有,也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就拿我们宁波来说,去年总算放了一次1500公里,今年总算又出现了2000公里,但是综观参赛的羽数和人数看,少的可怜。于是,参赛费用高了许多,奖金却少的可怜。这也难怪,目前我们宁波地区的(包括各个俱乐部)主赛事是400—1000公里,尤其是400—600公里之间的距离是所有特比环的比赛距离。这300、400、500公里级别上奖金最高、竞争最激烈、刺激也最大,所以对鸽子的训练也是达到了从来没有过的高度和强度。有条件的鸽友在50公里以内的训放基本是一天一次,100公里以内的也是隔天一次,甚至也是一天一次。自己没有汽车的、没有条件的鸽友,除了参加市协会组织的每站训练外,还积极参加各个俱乐部组织的各类训练,同时自己在百忙之中也会尽最大努力去私放,尤其是比赛前二周、一周的时候。当然,这里的每天训练一次也是根据具体情况做决定的,并非是风雨无阻。事实证明,这些高强度、、高质量、合理科学的近训练,确实取到了很明显的效果。赛鸽的状态、冲刺力、爆发力、定向性都得到了很高的提升,在晴好天气的500公里以内赛事中,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充分说明,合理科学的训练对中短距离、尤其是短距离的比赛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