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刷刷……”每天早上6点,颍泉区新建社区太平巷的“鸽司令”柏士彬红旗一举,几十只赛鸽便如脱缰的野马冲向天空。一个小时后,“鸽司令”的几声“嘟嘟”哨声再次划破长空,一小会儿的工夫,这些赛鸽像约好了似的,纷纷从远处飞回鸽棚。如今,柏士彬养的鸽子大大小小有近300只,在圈内影响不小……
小时候,鸽子就是好朋友
5月15日,记者来到“鸽司令”柏士彬的鸽棚。近200平方米的鸽舍,被分割成大大小小不同的格子间。有种鸽居住的套间,还有赛鸽居住的单间……它们有条不紊地蹲守在自己的巢格上,等待着柏士彬喂食。
信鸽们翱翔天空的一个小时,柏士彬早已把它们要吃的十多种鸽粮一一准备好了。鸽粮配制是养好信鸽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配出能满足不同信鸽所需不同营养的鸽粮,才能使信鸽生长得更加健康并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柏士彬靠着鸽子的羽毛颜色、眼睛特征从近百只信鸽中抓到了为他赢得最多荣誉的一只信鸽。对于如何分辨各种鸽子,柏士彬道出了自己的绝招:别人靠脚环上的代码和电脑记住鸽子,他靠的是和鸽子的朝夕相处来记住鸽子。“哪两只是母子,哪两只是夫妻,我一眼就能看出来。”鸽棚里有大大小小近300只信鸽,柏士彬能将它们分得清清楚楚。
其实,62岁的柏士彬是个大忙人,他的物流公司有七八条长途托运专线,公司业务上的事情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公司的事再忙,也无法阻止他对鸽子的那份痴迷。在柏士彬的“鸽友会客厅”内,大大小小的奖杯有500多个,其中100多个是冠军奖杯。
柏士彬是土生土长的阜阳人,兄弟姐妹五个,他排行老三。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差,柏士彬一直没能上学。他依稀记得,父亲也喜欢养信鸽,但家里只有几只鸽子。他每天除了要去街口卖面蚕豆,就是回家逗那几只信鸽玩。
11岁那年,看到身边的伙伴纷纷走进校园,柏士彬觉得自己应该去学点知识,至少得识几个字。于是,柏士彬就将上学的想法告诉父亲,父亲则告诉他,上学可以,但前提是将每天的面蚕豆卖完。
聪明的柏士彬每天起得很早,很快将面蚕豆卖完。这样,就能去学校学点知识了。尽管跟不上学校老师上课的进度,但至少他能够见缝插针地学习一些简单的字词了。
除此之外,柏士彬最大的乐趣就是和父亲的几只信鸽说说当天学习的内容,俨然如老朋友一样。
赛鸽飞得越远,他信心就越足
1970年,柏士彬应征入伍,1976年退伍回到阜阳,在阜城某单位上班,一个月的工资30多块钱,住的地方也很小。但柏士彬还是从那少之又少的工资里,从挤了又挤的房子里,挤出一些钱和地方给信鸽。开始时,柏士彬的鸽舍只有几个平方,养了10来只信鸽。柏士彬经常开玩笑说,刚开始养鸽就像养鸡一样:地方小,还没有资金。
起初,柏士彬不知道信鸽比赛还是一项运动项目,养信鸽仅仅是出于爱好。1982年,阜阳职工信鸽协会成立。那年秋天,阜阳市举办了第一次信鸽比赛,目的地是放飞合肥。
直线距离180公里,鸽子如何能准确找到在阜阳的家呢?柏士彬对自己的鸽子有些担心:因为平常的放飞训练中,他的鸽子最远只能从淮南飞回阜阳。
再三考虑后,柏士彬准备试试。他选送了3只信鸽参赛,结果争气的鸽子不仅从合肥飞了回来,还飞出了第七、八名。这样的成绩让他高兴得合不拢嘴。
之后的每一年,柏士彬都会带上有着“柏氏特色”的鸽子频繁亮相于各地的信鸽比赛。因此,柏士彬放飞信鸽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西线放飞近到河南、远到甘肃兰州……这样的放飞距离,让柏士彬对他的信鸽信心倍增。
好鸽子,在哪儿都能赢
2001年,柏士彬的几位鸽友建议他参加公棚赛(信鸽公棚赛是信鸽竞翔比赛的一种,指信鸽在赛鸽棚集中管理、饲养和训练后进行的比赛)。鸽子的训练一般是从50公里到80公里,再到120公里,一直加到280公里,之后就成倍地翻公里数。
柏士彬思考着:地方赛,饲养、管理、训练,主动权都在自己手里。而参加公棚赛,小鸽子就送过去,自己什么也顾不着,还要拿奖,谈何容易?
这时,柏士彬的一位在鸽会担任裁判长的好友给了他很大鼓励。他从三个方面分析,认为柏士彬的鸽子在公棚赛一定能赢:一是柏士彬的鸽子归巢性强,而且成绩长期稳定;二是柏士彬的鸽子个体速度快,常常在比赛中有惊人的成绩;三是柏士彬的鸽子长期以来都是自己配出来的,形成了自己的血脉品系。
朋友的鞭策和鼓励,让柏士彬郁闷的心情陡然开朗起来,他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鸽友们的期望,要在公棚赛上飞出个名堂给大家看看。
2002年初,柏士彬抽出5只自己比较满意的幼鸽,2只送到了江苏宜兴公棚,另3只送到南京五台山国际公棚。转眼间秋季赛开始了,等待了6个多月,柏士彬终于盼来了检验自己赛鸽成果的时刻。
在宜兴公棚,清棚时仅剩下1只鸽子的柏士彬,在500公里决赛中获得了第59名、指定鸽亚军、鸽王杯29名。在五台山公棚,500公里决赛,柏士彬的信鸽获得了第96名、110名的好成绩。
首战告捷,柏士彬喜悦万分。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一个理念:“好鸽子,在哪儿都能赢。”
每次比赛前,都要给鸽子“开会”
38年来,他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上午去鸽舍打扫卫生,喂鸽子,和鸽子们说说话,每天都要陪鸽子四五个小时。
没比赛的时候他是教练,安排信鸽玩飞行、散步、晒太阳,和它们一对一“聊天”。上百只鸽子他都不用看,仅仅听叫声就知道哪只是哪只,他也能清楚地说清每只鸽子的脾气秉性。
有比赛的时候他是“司令”,走进鸽舍给信鸽们“开会”,“同志们听好了,明天就要比赛了,大家都得好好努力,比好了回来有好吃的,比不好的回来可得挨罚了!”鸽子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从它们的眼神里就能看出,他的会议精神鸽子们都懂。
为了激励信鸽,“鸽司令”也颇费心机。“鸽子是非常忠实的一夫一妻制,我就利用这点激励比赛的鸽子。赛前先让夫妻分开,等到快要比赛时再让它们夫妻团圆,之后将其中一只带到远方去比赛,这样为了爱人,比赛的鸽子就会非常拼命往家里飞,成绩也会非常好。”
柏士彬说,类似的激励方法还有很多,当然鸽子胜利归来他也会好好奖励它们,比如给它们吃最爱吃的花生。
志在参加国际鸽联“奥运会”
“任何事情,没坚持3个月以上,就没有发言权;没坚持3年以上,就不能说自己懂;没坚持7年以上,就不可能是专家;没坚持10年以上,就不会拥有权威……”这是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流行的一段名言。对于柏士彬来说,近40年的养鸽赛鸽经历,算得上是权威中的MVP了,鸽子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在长期的放飞训练中,也不乏有鸽子飞出去再也没有飞回来的情况。这个时候,柏士彬总会站在家中阳台的最高处,盼望鸽子能回来。
和信鸽打交道有很多心疼的瞬间,但是成功带来的喜悦也是相当令人自豪的。
2007年,全球京港国际公棚赛首届百部轿车大奖赛举行。全国一万多只信鸽参赛,柏士彬的信鸽一举冲进了前100名,为他赢得了第一辆轿车——夏利车。
2013年秋,柏士彬的鸽子参加山东舜峰赛鸽文化交流中心比赛,获得总决赛第10名、三关鸽王亚军、双关鸽王4名、奔驰汽车挑战赛3000元组冠军(获奔驰汽车一辆)、500元指定鸽季军、200元一把抓冠军、500元一把抓冠军、团体第八名。
2009年1月16日,国际鸽联奥林匹克大会通过了中国举办2015年第三十四届国际鸽联奥林匹克大会的决议。目前,柏士彬正在备战2015年国际鸽联奥林匹克大会。“如果入选上了,就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鸽联奥林比克大会的比赛了。”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