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鸽友飞鸽传书相互问候

  不发短信,不打电话,68岁的张依伯和朋友老肖用信鸽频频书信往来。


  “最近好吗”、“身体舒服些了没”……虽同处一城,但各居一隅的两位老人,时常通过信鸽传递几句简短问候,保持着彼此相识20多年的温情。


  张依伯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养鸟。1982年,调到福州工作后,养鸟兴趣慢慢转移到信鸽身上。1986年,张依伯加入信鸽协会,那时,小他几岁的老肖担任会长,两人都在铁路部门工作,有着共同爱好、性格接近的两人一见如故,相交至今。


  5年前,张依伯退休了,他搬到鼓楼区北二环永恒新村,由于住的地方相隔较远,两位好友见面的机会少了许多。3年前,张依伯忍不住在杂物间开辟一角,养了些鸽子。这时,老肖送来了几只年幼的信鸽。等鸽子长大时,张依伯萌发了一个念想:可以用信鸽作为他和老肖之间的联络大使,这比上网、打电话、发短信有意思多了。和老肖一商量,对方也认可。


  训练信鸽懂得在两家人之间来回飞,还不会迷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张依伯挑选了几只信鸽,在自家和老肖家各养一段,先让信鸽熟悉两家人的鸽舍。之后,先进行单向飞行,让信鸽掌握路上的环境。足足训练了大半年后,信鸽终于实现了双向飞行。“我们两家直线距离蛮短的,就几公里,鸽子也飞丢过。”张依伯说。


  两人之间传信的内容也很简单,几句类似于“最近好吗”、“身体舒服些了没”之类的话语,“不过,看完大家心里都很舒坦”。张依伯说,之所以用信鸽联络,因为收到信的那种感觉,是电话和短信无法替代的;最重要的是,有时候鸽子不懂飞回来,对方会亲自把它们送回来,“这也为两人见面创造了机会”。


  不过,养鸽之路并不平坦,有人投诉杂物间养鸽不卫生,影响到了邻居,于是,今年开始,张依伯陆续把鸽子送人。如今,他的鸽舍里只剩4只鸽子,其中一只刚出生,还不会飞行。“过几天都送人了。”张依伯说,虽然不舍,但为了照顾邻居的感受,必须这么做。



标签:飞鸽传书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关注赛鸽资讯网微信
鸽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赛鸽资讯网声明:
1.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及评论仅代表赛鸽资讯网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赛鸽资讯网的立场。
2.凡本站注明“原创”字样的所有稿件,未经赛鸽资讯网及作者本人同意,不得剽窃、篡名、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若经本站或作者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署上作者的名字,同时注明“来源:赛鸽资讯网”字样,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仅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剽窃、抄袭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的监控能力,他人在我站的任何剽窃行为,所引起的法律纠纷,概由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谩骂、污蔑、诽谤。
5.网友应自觉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国家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则。
6.网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信息内容;对于严重违反发布条款的网友,网站管理人员有权屏蔽其账号。
7.网友应对所发布的信息承担全部责任。
8.网友发表文章或评论即表明已阅读并接受以上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