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学成:放飞世界首只机器人鸟

      让动物按照人的意图行动,可能吗?这似乎是驯兽师的把戏,或者科幻小说里的情节。日前,在山东科技大学机器人中心,苏学成教授把普通家鸽变成了训练有素的“飞行员”。通过在鸽子脑中植入一个微电极装置,自由翱翔的鸽子竟然“听懂”了人的指令,精确地做出指定的动作。

     

     苏学成,山东科技大学教授,他领导的机器人中心,是国内特种机器人主要研发基地。
     

                          1电脑和微刺激发射装置

     

                  2鸽子的“皇冠”是微电极装置

     

             3安装在鸽子背部的“马甲”是微刺激发生装置

       2月28日,青岛市有些降温。下午四点钟,山东科技大学校园仍处于寒假的宁静中,一栋红色的建筑楼顶上,鸽子翻飞。

  每天这个时候,是机器人中心给鸽子喂食的时间。楼顶上风很大,苏学成教授仍然准时地出现了,在空地上撒下谷物。放养的鸽群已经认识这位老人,很快聚拢过来,咕咕叫着争相啄食,与普通家鸽没有什么两样。

  “看见它们头顶上的装置了吗?”

  顺着苏教授手指的方向望过去,记者发现,有几只鸽子的头顶上,多出一块粉红色的突起。就是这个小小的装置,让鸽子“听懂”了人话。

  人鸽对话的表演

  在机器人中心一楼的大实验室里,上演了一场人鸽对话的精彩演出。

  一只鸽子被带入实验室,它是这场演出的“主角”。实验室这个“舞台”,是一个大车间,长18米,宽17米,高4.8米,空间范围相当大。

  “主角”鸽子穿着专业的“行头”——头戴“皇冠”,身穿“马甲”。实验人员站在一台电脑面前,配合鸽子的演出。

  “起飞。”实验人员一边说着一边通过电脑输入指令,他告诉记者,当他输入指令时,电脑旁边带天线的一个小装置就会把电信号发射出去。几乎同时,记者看到鸽子背部的马甲上,红色的信号灯开始闪烁。“这表示接收到了信号。”只见鸽子徘徊了几秒钟,呼啦一下飞了起来。

  实验人员又输入了左转飞行的指令,鸽子向房间左侧飞去。他再连续输入右转飞行的指令,鸽子右向盘旋了一圈后,继续飞行,成功地完成了环室内一周的路线(如图4所示)。想让鸽子怎么飞,它就怎么飞,整个过程令人惊讶。

  表演的背后

  奥秘的关键就在三件道具身上。据苏学成教授介绍,鸽子头部的“皇冠”(图2),连接着一个通过手术植入脑内的微电极。鸽子身上的“马甲”(图3),是把一个微刺激反应器固定在了鸽子身上,并连接了头部的“皇冠”。为了便于观察,这个反应器也可以固定在微电极的裸露部位。而电脑旁带天线的小装置(图1),则是一个微刺激发射器。人的指令,通过电脑操纵的微刺激发射器,发射给马甲上的微刺激反应器,再通过植入鸽子脑部的电极,对鸽子脑部特定的神经位点发生电信号刺激,促使鸽子做出相应动作。这就是机器人鸟的工作原理。

  “动物的神经系统里,包括人,传递信息的都是电信号。所以人们一直希望可以把电信号读出来,弄懂它。如果真正能够实现的话,就能对一切心理活动一目了然。这个过程反过来,如果读懂了电信号,就可以模仿这个电信号,并把它加在神经系统里面,做到以假乱真,控制它们的行为。动物机器人就是基于后者,用电信号刺激神经系统,使它听人的指挥。”苏教授说。

  2006年5月8日,苏教授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实验成功的日子。那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之后,看到的第一缕曙光。

  目前,机器人鸟已经能够根据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完成起飞、盘旋、转向飞行等动作。在电信号的“翻译”下,鸽子“接收”到人的意图,并作出强制反应。虽然实验的有效空间范围仍局限于室内,但据苏教授介绍,如果给鸽子身上带上微GPS导航系统,在原理上说,户外的控制飞行也是可以实现的。

  与鸽子相处的日子

  今天,机器人中心生活着100多只鸽子,大部分鸽子都戴上了“皇冠”。没有戴“皇冠”的,多半是他们新近繁衍的后代。

  喂食时,苏教授走到一个鸽笼前,特意多撒了一些谷物。“这个笼里的鸽子刚当妈妈,应该多吃点儿。”据苏教授的长期观察,实验并不影响鸽子的正常生活。手术在鸽子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鸽子本身无疼痛感。即便日后电极不能取出,对鸽子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每天亲自喂食,亲自打扫鸽笼,苏教授对鸽子的体贴无微不至。2006年冬天,第一场寒流来袭时,苏教授担心的是:动了手术的鸽子,头部缺失了部分皮毛,肯定会感到寒冷。于是,他和课题组人员一起,把楼顶上的鸽笼搬到机器人中心的楼道里。当时实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好几只鸽子能够完成控制飞行,苏教授更是对这几个合格的“飞行员”关爱有加。然而,鸽笼搬进楼道后没几天,苏教授清点鸽子的时候发现,表现最出色的一只鸽子丢失了!

  苏教授心里一紧,想它也许是飞走了吧。于是仔细检查了鸽笼,加了护板。然而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又丢失了一只鸽子。

  “当时很心疼啊。”回忆起这件事,苏教授有片刻的沉默。“它们都为科研出过力。”苏教授说。

  进化的搜救天使

  为什么在鸽子身上大做文章呢?这不是突发奇想,更不是偶然的发现。如今我们看到的机器人鸟,经历了从蛇形机器人,到机器人老鼠,再到机器人鸟的“进化过程”。

  苏教授是资深的机器人研究专家,曾成功研发过多种机器人,蛇形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蛇形机器人是由履带带动的机器人,因为善于弯曲行走、攀爬穿越,所以取名“蛇形机器人”。研发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发生事故或灾难时,便于跨越障碍,抵达人迹罕至的地方,展开搜救工作。

  虽然蛇形机器人研究取得了成功,但是瓶颈也随之出现了。“一来是它体积比较大,遇到狭小的空间就难以穿越;再说它携带能源的能力有限,经常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如果能找到一种动物来代替,这些问题不都解决了吗?”苏教授试图找到一个比蛇形机器人更好的方案。

  最先想到的动物是老鼠。老鼠是实验动物,它的生物学资料丰富,便于研究。2005年,苏教授成功研发了国内第一只机器人老鼠,与机器人鸟的原理相同,它能够按照人的指令做出规定动作。然而苏教授又进一步发现,让老鼠帮助人类搜救,有它致命的弱点——老鼠胆小,稍微遇到外来的干扰,就不再敢动弹。并且,它的行动速度和范围也很受限制。

  2005年底,机器人老鼠研制成功后,苏教授马上投入了机器人鸟的研发。家鸽的生物学资料相对欠缺,研究起来更为困难。但是它的实用性更高——飞行的鸟类运动速度更快、活动范围更广,便于协助野外大范围的搜救,此外,在各种探测、空中摄影、投递等任务中,机器人鸟更能帮助人类达成难以实现的目标。

  不为人知的教授

  一个又一个成就,把苏学成教授推到公众的视野中。由于机器人鸟的成功尚属世界首例,吸引了国内外多家重量级媒体对苏教授进行采访。

  习惯了实验室里潜心钻研的安静日子,苏教授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热闹”很不适应。“前些日子,有家媒体对我的情况过于吹捧,不客观。我很生气,让他们写了检查给我。”记者抵达青岛的当天,苏教授已经拒绝了三家媒体的采访。“我不图名不图利,搞这些东西做什么。”然而,当看到记者本人远道而来,他又心生体恤,放下手头工作,亲切地表示配合。对于那位报道失实的记者,苏教授也没有把检查转交其领导,以免他受到处分。

  眼前的苏学成教授,身材高大,脊背微驼,和蔼亲切。用课题组成员刘小峰博士的话说:“一看就是一个忠厚的长者。”

  对于自己的成就,苏教授并不多谈。他更愿意让大众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关于苏教授本人,记者所了解到的消息,更多地从他身边的人口中得知。

  “跟着苏老师做科研,很快乐。最初这个课题组经费很紧张,苏老师拿出他自己以前承担国家863项目的节余,给这个课题小组公共使用。有问题,我也可以畅所欲言,开会的时候公然提出来,他都会乐呵呵地接受。”机器人鸟课题小组的另外几位成员告诉记者,“苏教授为人很执著,机器人动物这个课题,从1999年起他就开始申请,申请了4年都没有成功,但他每年都不放弃。除了吃饭睡觉,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通常都在晚上十点之后回家。不要说科研报告了,就连打扫鸽笼这样的脏活、累活,他也从来不支使别人,而是和大家一起去做。”

  然而苏教授自己却说:“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容易,二十多年了一直这样,已经成习惯了,闲下来反而不习惯。”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了这个精神,就会认真、执著,就能吃苦、吃亏。”这是他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标签: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关注赛鸽资讯网微信
鸽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07-03-08 21:23:22
这条掉教授有本事研究出飞机大炮打美国啊.不看不发火一看就来火
    2007-03-08 21:11:08
这条掉教授真残忍.假如在你头上安装一个你又会怎样.这条教授也不要忘记鸽子是有生命
    2007-03-06 16:23:43
你还当教授了?? 有那么残忍的教授了?? 那是人干的事吗?那么残忍.. 这就是所谓的科学实验??? 你不是真的爱鸽人/
    2007-03-04 19:54:56
麻烦你们没事多在网上看一些军事消息吧,个人建议看"军事-中华网"
    2007-03-04 12:00:14
算了吧!什么科学试验?忽悠人的事.诚然许多科学试验都是动物而完成的!但每个试验的目的都很明确?请问苏教授你的科学试验的目的是什么?你又想取的什么样的科技成果?真象有些鸽友想象的用于国防安全吗?那也太滑稽了???忽悠几个国家科研经费好象立提有点太嫩!没事可做捣鼓出个机器鸟,哗众取宠来炒作?也真有你的?出了挨骂?你又能引得多少赞同?更不用说你的机器鸟二五不对就溜之大吉了?不是很听话吗?我真替你难过?也替你悲哀?人活了一辈子,干什么事不行?非要搞点损人不利己,残害生灵的事呢?
    2007-03-04 11:36:55
世界真悲惨!
    2007-03-03 20:33:50
你们知不知道这在军事的用处,目前我国的战机如果真和F-22和猛禽打起来要损失多大你知吗,台海或东海有事,如果能用鸽子扰乱敌方战机,能减少多少损失你明白吗,是国家百姓飞行员安全重要还是那些鸽子重要,一点爱国主义精神都没有!!!!!!!!!!!!!!!!!!!!!!!!!!!!!!!!!!
    2007-03-03 20:22:25
真要是喜欢鸽子就不会拿来做试验了,何必一边做冷冰冰毫无人性的实验,又一遍假惺惺的装作关怀鸽子?!虚伪! 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恶、可恨。
    2007-03-03 11:07:54
什么玩意儿,就知道白吃国家粮食. 这样的研究有价值吗?要是把你的脑袋开花放上蕊片看看. 虐待动物.终于哪一天会死在鸽子脚下的.
    2007-03-03 10:55:05
是啊,我心里也不舒服,靠,搞什么啊
    2007-03-02 23:26:42
为了科技发展这种牺牲是值得的,它们毕竟只是鸽子中的一小部分。 我认为这种“机器鸟”在未来的战场上应该回有可发挥的空间! 但是如果敌方发射干扰波怎么办?
    2007-03-02 18:51:17
我表示怀疑,机器如何和鸽子的大脑连接并控制它.如果不是真鸽子是机器鸽还可以控制.
    2007-03-02 18:26:58
看了那只所谓的“机器鸟”,觉得很难受,这样对鸽子实在是太不公平了,真替鸽子难过。
赛鸽资讯网声明:
1.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及评论仅代表赛鸽资讯网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赛鸽资讯网的立场。
2.凡本站注明“原创”字样的所有稿件,未经赛鸽资讯网及作者本人同意,不得剽窃、篡名、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若经本站或作者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署上作者的名字,同时注明“来源:赛鸽资讯网”字样,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仅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剽窃、抄袭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的监控能力,他人在我站的任何剽窃行为,所引起的法律纠纷,概由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谩骂、污蔑、诽谤。
5.网友应自觉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国家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则。
6.网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信息内容;对于严重违反发布条款的网友,网站管理人员有权屏蔽其账号。
7.网友应对所发布的信息承担全部责任。
8.网友发表文章或评论即表明已阅读并接受以上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