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作者的文章,就饲料配比方面,我认为在幼鸽结束家飞后的短途私训的训练期中,这期间的饲料中就要适量的添加玉米,最多占20%同时减少豆类的比例。以增加飞行动能碳水化合物的转换,这期间家飞后早餐要改喂易于消化的清除饲料,让鸽子尽快消化产生饥饿感,晚餐足量投喂训练饲料,以始终保持鸽子抢槽行为。训练期鸽主不要担心鸽子不上膘,因为这个期间正是赛鸽生长肌腱的时间段,通常处于训练期的鸽子手感骨硬、肌肉紧实就象一根橡皮棍的感觉。当距赛还有25天左右时赛鸽早晚应换喂营养饲料。这是一个进一步引导促使肌腱发达健康的重要步骤。大家都知道,肥胖沉重的鸽子由于自身的体重会加大飞行负担,而我们需要的是一羽骨胳健壮、肌肉坚实、结构紧凑,手感肌腱饱满发飘有浮力的鸽子。脂肪的堆积会增加体重,这期间要想消耗掉多余的脂肪,除了增加私训飞行时间外,还要将玉米在饲料中的比例增加至35%。随着赛期临近当距决赛还有12天时,玉米的比例还要增加至50%-60%以加快碳水化合物的积蓄。要坚定早餐少喂晚餐足量的原则,使参赛鸽始终保持抢槽的状态。 以上几个步骤的饲喂方法,使幼鸽在出巢后的肌体最初逐渐脱去了常说的水膘。然后在训练中尽管会出现骨多肉少的手感,但骨质更强硬、精神更饱满、反应更灵活。那么在后期的营养保健和饲料的逐渐恢复补充作用下,使赛鸽的肌体出现了第二次高峰。原有的水膘变成了丰满的肌腱,使赛鸽重新生出血液充沛弹性十足的强健胸肌,强劲的羽翼关节上生长着坚硬的羽轴和轫性的肌腱及丰实的腰肌。还有一双明亮机警的眼神。柔轻紧贴的羽毛和耳毛,给人一种跃跃欲试的爆发力。科学的赛鸽饲料配方中营养比例搭配效果,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而赛鸽由家训到决赛前的肌腱发育过程也恰恰正符合了饲料配方的设计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