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记录 第 1/1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匿名    2007-11-20 21:30:59
中国鸽界前辈经过多年培育而成的国血品系鸽逐渐流失消散,确实令人心疼遗憾。作为主管部门的中国鸽协应对国血鸽适应的赛制加以倾斜优先,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全国鸽友去保留和发展国血品系鸽。而作为我们中国鸽友,对保护和发展国血品系鸽应具有历史使命感。其实,在“外血”大量流入中国大陆之前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们中国的“国血”曾百花争鸣、光芒耀眼过。有“李鸟”、“培尔琴”、“吴淞”、“飞轮系”、“杨绛”、“秀龙鸟”、“跃龙鸟”、“画眉鸽”、“G绛”等等,可因为现代赛制的变迁,这些“国血”名系都销声匿迹了。我以为,当初这些“国血”也都是从欧美引进来的“外血”所培育出来的,其本质也是中短程和长程鸽系,只不过是因当时国内赛制重视程度不同,才逐渐定向培育出适应远程和超远程赛制的鸽系。这种培育的过程凝聚了鸽主多年的心血甚至是几代人的心血,经过无数次赛场的检验,才培育而成。这些“国血”可谓是中国鸽界的瑰宝,我们不要轻易丢弃,而要继承并加以改良,使之适应现代赛制。试想,我们的老前辈能把三五佰或千公里的“外血”鸽系培育成能飞二三千公里“国血”鸽系,难道我们就不能把这些“国血”鸽系提一下速,改良成早熟、快速的新“国血”吗?保护和发展国血鸽,舍我其谁!鸽友们,努力吧!
匿名    2007-10-22 0:37:14
评论写得太好了!
匿名    2007-10-21 17:26:50
其实说到这里我静下心来想了很多,就像文章中提到的,为什么国外的名家能把自己手中的鸽子发扬光大,而我们就不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并不能说中国人怎么怎么样!在国外,很多的赛鸽名家都是职业的养鸽者他们的生活来源就是赛鸽,赛鸽养好了,他们赚的钱也就多了,道理很简单。那么我再问问大家,我们身边的人有几个人是职业的赛鸽家,先不说我们这些无名小卒,就拿当地的名家来说,有几个是职业的赛鸽家呢!他们还是一样的有自己的事业。其实我们不把自己的远程鸽发扬光大,主要的责任并不能全都归到我们的身上。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最初根基就是我们养鸽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爱好,或是一种兴趣!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绝大部分鸽友都会放弃养远程鸽。我敢说如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中鸽协必须下一道死命令就是各个协会和公棚要举办2000公里的比赛,冠军的奖金是100万。这要成为现实了我不说,大家都知道结果了。
3 记录 第 1/1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