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记录 第 1/2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匿名    2007-07-25 0:40:58
点眼丛现象,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急进心态的表现,恨不得在赛鸽身上发现能确定一只超级赛,种鸽的标志,好抄捷径,不想付出,又渴望早成功,赢大奖.实是在钻牛角尖.赛鸽飞的快不快,远不远,主要是它的血统,基因决定了的,而这些恰恰是人类无法看见的.人们所能够看得到的,也只不过是赛鸽健康与否罢了,可总是有无数的眼睛论,翅膀论,骨架论......等等一大堆无用论在误导广大的鸽友.
匿名    2007-07-16 23:47:56
点眼丛的鸽子我没比赛过,成绩好不好我无从说起,不过我家的几羽点眼丛台鸽出的小鸽子飞得还比较稳定,不过前几名的名次就没有.而且个人自己发现,我家的点眼丛的下代也会有点眼丛的情况出现,不过要在鸽子一两岁以后才会出现.当年出的鸽子和幼鸽就没发现点眼丛的情况.
匿名    2007-07-16 12:07:03
正如作者后面文章总结的,赛鸽的鉴别应该先从鸽子的血统考虑,然后在从鸽子的骨架,羽毛翅条.各方面综合条件入手,这样才能挑选鉴别出来的比较优秀的赛鸽个体.赛鸽点眼丛的现象在赛鸽比赛实践中没有任何的示例和科学可以证明他在赛鸽的归巢和比赛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医学学术里面点眼丛的在赛鸽的眼中应该是一种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由于赛鸽物种的进化变异,点眼丛也可能只是赛鸽眼中存在的一种色素变异现象.是不是一种病态和缺陷,如今也没有一个科学性的医学定论.但是赛鸽的眼睛的确可以成为一种赛鸽品质的鉴别手段,有经验的养鸽者,可以从他们多年饲养的赛鸽品系中,通过眼睛鉴别出他们赛鸽的优劣,只是这种从眼睛上面鉴别赛鸽优劣的手段一般的养鸽人不太好掌握.这个需要有多年的养鸽赛鸽的实践经验才能做到.所以一般赛鸽鉴别应该从综合方面入手,至于点眼丛鉴别赛鸽可以说是没什么科学和实践的依据性.
匿名    2007-07-11 16:19:59
xingewng8鸽友说的好我贊成,我也正在对此进行试验,今年我送公棚的鸽子中就有6只是海霸王鸽币鸽中的点眼丛鸽出的,希望到时有所结果。
匿名    2007-07-08 0:41:49
关于“点眼丛”要严格准确地把握,区别于有眼疾长出的“白玉”(俗称:玉子),那是一种病 态,不是“点眼丛”,只要用手指在鸽眼晶体上晃动,就会发现有“白玉”的眼球几乎看不到外来干扰 因素,没有正常的视觉,比较轻微的对此反映也很缓慢迟钝,根本看不到亮。而“点眼丛”不但对外物 反映敏捷,而且在太阳下闪动颤抖如火苗子似的,不论出现在哪一只鸽眼,哪一只眼睛都十分漂亮动人。 “白玉”只是笨白或死白色,没有生气,形状也较大,由侧面看去是蒙在眼球晶体表面的,像一团疾印 或似水上浮萍没有根。“点眼丛”则是深深地镶在瞳孔里,发光发亮的。与“流砂”的区别,鸽眼中有 流砂,有的是砂盘上尤其是接连瞳孔周边的部分或个别砂粒会因眼眨而流动,有专家认为这也是优秀鸽 子的标识,其实这是不成熟“点眼丛”的异化,在长距离的归巢鸽中尤以砂眼多见,它的价值几乎等同 于育种线,或所谓的“破杠”,但不是“点眼丛”。还有一类鸽眼“点眼丛”叫作假“点眼丛”,也有 一种黄金般的晶体颗粒在瞳孔周围反时针样的饶着转,有时干脆是如同夜空打照明弹一样散射,这种“ 点眼丛”实践证明没有用,而且菜鸽子中的大粗砂随处可见。根据这么多年的饿实践判断,真正的“点 眼丛”是十分优秀的育种鸽,曾经在采访中见一鸽友用2羽有“点眼丛”的鸽子配对,子代5羽都飞出 500公里。而且经验表明,所谓的“白马”归巢鸽,大多数来源于“点眼丛”鸽子的后代。当然这个例 子还是很有限的,希望有此兴趣的同仁在试试看,如果此结论成立,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点眼丛” 可遇不可求,希望有这类鸽子的朋友万分珍惜。
匿名    2007-07-01 14:25:13
点眼丛很多鸽友都有一定研究,点眼丛也称针状眼,就是出现在眼中的小亮点,在黄眼中这亮点是金黄色,在砂眼中是银白色。本人根据自己接触过的以及朋友的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第一,点眼丛的鸽子和没有点眼丛的鸽子在比赛中并没有什么区别。我曾放过5羽,一羽获得第5名,一羽归巢为获名次,三羽丢失。第二,点眼丛的鸽子在育种中跟其它的鸽子也没有很大的区别,在遗传上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第三,点眼的位置对鸽子的表现也没有很大的影响。总的来说,点眼丛的鸽子有差的,也有好的。具体要看鸽子的血统和鸽子本身的素质如何,并不能一概而论都认为有点眼丛的鸽子就一定是好鸽子。以上是根据我自己所碰到的情况,至于其他人的情况怎么样,希望大家一起探讨。
匿名    2007-06-28 20:10:17
那这么说,有点眼丛的血统鸽,是打公棚的好材料了..
匿名    2007-06-26 21:54:53
点眼丛到底是啥呀?
匿名    2007-06-26 14:39:01
赞同你的说法。
匿名    2007-06-26 14:38:41
赞同你的说法。
15 记录 第 1/2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