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体会
发表时间:2006-11-28 16:34:34
浏览数:7468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本舍2002年底建棚,养鸽30羽左右。2003年春季正式开始参加比赛,首次参加比赛,便500公里归巢,秋赛500公里136名,冬季300公里元旦杯11名。2004年秋赛获500公里省幼鸽联赛赛区38名。2005年因照顾小孩,没有时间管理鸽子,停赛一年。2006年,秋赛获第三届百日龄9名,500公里幼鸽赛49名。这些成绩对于养鸽大户和养鸽名家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对于我这个养鸽新兵来说,实属不易。因条件所限,鸽舍建在4楼阳台上(住房共6层楼),面积不到2平方米,再加上本市会员多,达700余名,其中不乏养鸽大户,每年鸽会各项赛事共售环达20000枚以上,本舍每年购环20-30枚,在强手如林的我市,以我的袖珍鸽棚能取得如此成绩,已使我非常高兴。现将我的一些养鸽心得向广大鸽友汇报如下:
一、种是基础。建棚之初,引进多羽本地高名次赛绩鸽,其中包括:千公里亚军、季军、四名,500公里6名、31名、37名、51名。这些赛绩鸽的引进,大大增强了本舍种鸽的实力。
二、科学的饲养。每天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训飞赛鸽,同时打扫鸽棚,清洗饮水器,饲料用得全是赛飞袋装料,早晚两次喂食。每半个月给赛鸽清一次滴虫,每二个月清一次球虫,每半年清一次绦虫。经过科学的饲养,本舍赛鸽只只身强体壮,每少生病,为日后参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合理的训放。每年春赛和秋赛前,经常利用休息日,自己坐车训放30-60公里。幼鸽出壳60天后从5公里开始初训,每星期训放两次,放到50公里止。随后再参加鸽会组织的训放。每次参加正式比赛前,赛鸽均参加了20次左右的训放。经过合理的训放,大大增强了赛鸽的归巢速度和归巢欲望。
4、家庭的支持。因工作原因,我在家的时间没有规律性,经常很晚回家,甚至几天不回家。这时,养鸽的担子就落在妻子的身上,每次,妻子毫无怨言,按照我所交待的事项,按部就搬的饲喂鸽子。每次我需要引进种鸽时,她均十分支持。有时训放鸽子时,她也陪同我一起去。使我深深体会到,家庭的支持在养鸽中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对于我们的工薪养鸽一族来说说真的第4条得到家庭的支持的确是非常的重要。的确也是在比赛中得到好成绩的关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