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我的藏经阁

信鸽使用抗球虫药应注意的事项

发表时间:2007-02-13 11:46:25   浏览数:21902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第一,耐药性的产生和防止。对球虫病往往采用长时间、低浓度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这样,球虫必然会像细菌、微生物那样,对某些药物产生耐药性,甚至出现交叉耐药现象。随着信鸽业的发展,这种耐药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因此,目前出现越来越多的抗球虫药。如某种抗球虫药开始应用有效,过一段时间后效果降低,势必要求寻找更替它的药物,这样几乎每年就有一种新的抗球虫药出现。
    球虫对各种抗球虫药所产生的耐药虫株有快慢的差别,其耐药性也随之差异。据了解,球虫对喹啉类药物产生耐药虫株快,对氯羟吡啶较快,对磺胺类、呋喃类、氯苯胍等中速,而对氨丙啉、球痢灵等硝基苯酰胺类药物则慢,对尼卡巴嗪则更慢。为了防止球虫产生耐药性,可以采用在短时间内有计划地交替使用抗球虫药的办法,即对球虫不同发育阶段轮换使用抗球虫药,而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某种抗球虫药。如开始应用抑制第一代裂殖体生殖发育的抗球虫药,以后可换用抑制第二代裂殖体发育的抗球虫药。
    第二,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药物的防治效果。在使用抗球虫药的同时,必须加强和改善饲养管理,以提高信鸽的抵抗力,减少球虫病的传染途径,从而提高抗球虫药的防治效果。
    第三,掌握药物的作用峰期。作用峰期是指抗球虫药适用于球虫发育的主要阶段。由于不同的药物抑制球虫生长阶段不同,其作用峰期也不相同。
    了解和掌握药物作用峰期很重要,因为直接关系能否合理选药和及时用药。
    对作用峰期是在感染后第一、二天的抗球虫药,其抗球虫作用一般较弱,故常作预防药应用,如喹啉类、氯羟吡啶莫能菌素等药物;作用峰期是在感染后第四天的抗球虫药,一般作用较强,故常作治疗药应用,如磺胺类、呋喃类、尼卡巴嗪等药物。
    为了防止耐药性产生而采用短时期内交替用药时,也必须掌握其作用峰期。如先用抑制第一代裂殖体生殖的药物,再换用抑制第二代裂殖体发育的药物,就能减少耐药虫株的产生。
    第四,预防残毒的重要性。由于抗球虫药一般用药时间较长,因此必然出现药品在信鸽体内的残留现象。因此,预防残毒是使用抗球虫药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