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会纪事] 大奖赛的一波三折

来源:文/吴黎锋(温州鸽协秘书)   发表时间:2006-05-23 14:54:51   浏览数:883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由于温州人的拼搏精神,才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温州人酷爱信鸽,因为信鸽有着与温州人同样的拼搏精神。温州市信鸽协会把他们揉到了一起,组织起红红火火的幼鸽大奖赛,四年里,奖金从30万元提高到130万元,由于缺乏经验,比赛出现了一波三折,今年的大奖赛特比环从13000枚滑落到了7500枚。

    温州鸽会举办第一届幼鸽大奖赛是从2001年开始的,售出足环3000枚,会员参赛热情之高出乎意料。但是要办好大奖赛不能光靠会员的拼搏热情,还得要有一个办事认真的干部班子,大奖赛才有保证。这次大奖赛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两件事。一是个别鸽会负责人,挪用了参赛者买环的款项,临到比赛结束时钱还没有归还,引起公愤。在市体育局和体总的直接指导下,鸽会负责人出卖了住房归还了借款,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二是鸽会某些干部工作不负责任,耽误了瑞安、鹿城、龙湾三个县鸽会上报的冠军鸽,使得温州的市冠军没法确定。经过研究决定,这次比赛产生了三个并立冠军,把第一、二、三名应得的奖金总数平均奖给三个冠军。经过这两个事件,鸽会总结了教训,经市体育局同意改组了鸽会,由市体总秘书长兼任鸽会主席,增补常委和常务副主席。

    第二届幼鸽大奖赛在此同时进行了酝酿和准备。鸽会在渡过难关以后,动员会员中的企业界人士支持杯赛,其中有张成福、季伟、金庆生、王加荣、曹勇等人积极支持鸽会工作。2002年3月,鸽会委员樊定凡举办“国际信鸽之旅”,在温州发车前晚上,相约金庆发、蔡哲、张成福、朱建新、陈美旺和吴黎锋等人,与上海王忠宝、比利时派屈克等20余人共商鸽事,一致认为“温州有条件举办50万元大奖赛”。企业家蔡哲和朱建新主动为50万元大奖赛奖金作担保,上海王忠宝、北京朱鹏分别赠送该次大赛的三座精美奖杯。正如温州鸽界流传的:“温州大奖赛的烈火正是从这里点燃的。”

    50万元大奖赛特比足环下发不久,又发生一个新的问题,市属县的一个非会员散布一个消息,说他自制一批特比环将发给参赛鸽主,到温州市去参赛拿奖金。所在县的有些会员信以为真,市鸽会立即通知该县鸽会,要查清消息来源;并制定一个特比足环和全国统一足环的发放程序。常务副会长陈美旺和我立即到该县鸽会,向广大会员说明真相,严肃指出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告诫会员警惕上当受骗。由于工作及时,避免了一次可能产生的严重事件。经过了这一波折,这次大赛办得比较成功,提出建立温州市信鸽单列赛区的建议,获得一致通过,使温州市的大奖赛不断升温。

    2004年大奖赛特比环已经售出8000枚,总奖金额已达到80万元。这样大的奖金额一定要保证比赛的公正性,必须要有一支素质好、业务精的裁判员队伍,这是办好大奖赛的根本保证。温州鸽会的裁判队伍应该说是很不错的,但由于个别裁判员遇事不冷静,对一些突发事件处理不当,造成了不良后果。在一次比赛鸽运输中,司放裁判发现有非全国统一足环的鸽子混入其中,不仅违反比赛规程,也损害了会员的利益。一怒之下,把这些鸽子全杀了。鸽主利用裁判员的过激行为,通过温州媒体爆光,使鸽会陷于被动,教训十分深刻。鸽会利用杀鸽事件,对裁判员队伍进行教育,正确认识这次事件的性质,分清是非,提高了裁判员的工作能力。

    到2005年,13000枚大奖赛特比环在一天半内全部售出,而2003年5000枚特比环售得最快也要2天。不仅反映了温州的赛鸽水平,文化底蕴,也反映了温州鸽人的拼搏精神。2006年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已将信鸽比赛列入项目,必将进一步促进信鸽比赛这一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更广泛地发展。遗憾的是由于禽流感的原因,大奖赛没能如期举行,今年的特比环销售比去年锐减,至今售出还不到8000枚。

    温州市大奖的一波三折,说明了一个问题,大奖赛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际工作要非常过细,规程的制定,奖金的保管,裁判的公正,作假的防范等等都来不得半点含糊。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大奖赛才能健康地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该信息禁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