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十大慈善名人”之首
发表时间:2006-01-27 17:50:32
浏览数:1972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记上海鸽界前辈王福源先生告别养鸽
文/张亮舒
福源哥今年91岁,1945年开始养鸽到2004年告别鸽坛,连起来有60年历史了。日前,他告诉我说,我的健康状况逐渐衰退,想把毕生积起来的几千万家业分给在美国的3个女儿,没有想到3个女儿都不要,我对她们说,“那么我身后这些家财怎么办?”女儿坦诚地对老父亲说:“您扶养我们成长,给我们受了高等教育,我们都有自己的事业,您毕生创建的家财爱怎么用就怎么用,做您爱做的事,这比给我们更好。”我问他,福源哥,那么你准备怎么处置呢?他说,“我想把大部分捐赠给教育事业,少部分用来接济困难的鸽友,因为我父亲亲口对我说过,‘敬恭桑梓,关心教育,嘉惠来学,泽逮后人’,他认为这是强国富民之根本。”我听了非常感动,我要把福源哥关心教育和朋友的事业告诉广大鸽友,因我也年事已高,又患了气喘病,在这大冷天气病情更加严重。澄海来看我,我说给他听了,答应我整理成文,投稿《中华信鸽》。
福源哥捐赠教育不是今日始。他祖籍浙江宁波镇海人,解放前随父亲到上海,求读于圣约翰大学。父亲王启宇先生立志于发展民族工业,是我国机器印染行业的创始人。他创建的达丰印染厂、振泰纱厂和宝兴纱厂后来都交福源哥管理。创立了名闻全国的孔雀牌“阴丹士林布”,带来了巨额利润。
福源兄弟五人中排行老五,他和四哥从小就喜爱鸽子,但一直没有机会养。到了抗日战争胜利,才开始了他的养鸽生涯。他托周昌善从美国购买6羽鸽子,其中2羽可蒂斯。西翁他特别喜欢。以后又从美国查尔斯。海斯曼那里购买了一对西翁。那时候我买下老师蓝春霖从美国引进的司带沙鸽子,就与福源哥合作办联合鸽舍,并获得上海第一次放超远程兰州比赛的亚军。那时温州鸽界首富吴百亨立志要买断上海放兰州第一至十名鸽子,就缺第二名,我和福源也立志不卖,你堆满金子也休想买走鸽子。50-60年代先后获得过丹阳、常州、明克、衢州、诸暨、兖州、滁州、蚌埠等8次冠军和6次亚军,“王福源沙爱昂‘”从此出了名,李梅龄前辈也来向我们引种了。
1991年,我国众所周知原因在青海呆了12年回沪,福源哥早就定居香港,他改组梅柏制衣厂为怡泰制衣公司,奠定了香港发展之基础。后又在新加坡创办怡泰和福新两个制衣公司。1978年开拓美国市场,成立了“F。I。C”,成就辉煌。此时的福源哥对鸽子还是那么钟情,他约我去深圳合办一个联合鸽舍,并托人在美国海斯曼的下落,知道他已经谢世,但他的女儿还把这系西翁鸽养着。当我们向她求购时,她答应了,但托运报关检疫等手续要我们去美国自己办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我只能向海斯曼的学生、俄国籍的托伦斯基那里买了4羽西翁鸽子,因为他可以帮我们代办托运。我就带了老伴来到深圳,从新开始我们的养鸽生涯,那时福源哥经常从香港到深圳来看鸽子,谈鸽经,过着我们老有所爱、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生活。我们在深圳赛鸽获得过许多好成绩,还获得一项500公里幼鸽赛的全国冠军。到了香港回归的前夕,福源哥移民加拿大,我们就很少见面了。只能用电话、写信等方式交谈。
福源哥的第一次捐款是1982年独资捐他的母校定海一中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图书楼,以他父亲的命名“启宇图书楼”。国内外媒体纷纷报导,称为“海外捐款第一人”。以后又捐赠了体育馆、教学楼、后勤生活楼、塑胶运动场、科技馆,以及其他如中学的科技房、图书楼、汽车和一座小学。此外,还举办了奖学金,每年发放2次,至今已发放了35期。1991年捐建香港中文大学“王福源楼”,造价1000万港币。除了上述整笔捐款以外,还有其拨款:“老师特等奖”“学生状元奖”“体育奖”,校庆活动、房屋大修、水灾、地震等。1980年福源被选为“舟山市荣誉市民”。2005年被誉为“舟山市十大慈善名人”之首。
福源哥对困难鸽友的关心和帮助是无微不至的。例如鸽友周昌善曾是上海鸽界的首富,是位产业家,华山医院和青海路中医学院的房产都是他的。后来穷困潦倒,福源请人计算了当时上海人的一般生活标准,按月给300元生活费,可直接向银行领取,长期供给,直至周昌善离世。我在青海期间,3个孩子全由我妻子负担,福源哥也请他在上海的秘书,计算了一家四口的生活,供月补给我费用。他为鸽友的慷慨解囊,不图回报,可称鸽界的第一大义人。
福源哥现在有两个护士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我们如能再见上一面是非常困难的了。我只能遥祝在异乡客居福源哥幸福长寿。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