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训放归巢要观察
来源:网络
发表时间:2007-03-17 10:40:40
浏览数:24577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喂养信鸽讲究“种、养、训”,而训放则是“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训放的效果直接关乎信鸽的比赛成绩,所以,训放历来被参赛鸽友所看重!
有的鸽友经常这样问我“信鸽是多训好还是少训好?”我只能这样回答:不多不少正好!这不是玩笑,也不是废话,因为训放量的掌握和鸽子的品系、平时的饲喂管理方式、信鸽的个体条件、路训时的距离、气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这也是为什么不管多么合理、科学的训放计划也不能保证所有参训选手同时达到适翔状态的原因。
信鸽训放归巢为什么要观察?
笔者认为,信鸽训放归巢会带给主人许多重要信息,这些信息是平时难以观察到的,比如,顺风时哪只快哪只慢?逆风天气谁比较擅长?晴天、阴天它们表现的异同?这些都是参赛时选兵择将的重要依据。
有些时候我们往往发现这样的情况,两只鸽子参训前后脚归巢,第一只归巢的鸽子进棚后愁眉苦脸,而另一只虽然稍慢一些却表现的神采奕奕,如果这两只同时参加比赛的话,哪一只更值得期待呢?
在前些日子的“鸽舍感悟”栏目中,我写了一篇关于“因鸽施训”的小短文,“因鸽施训”的说法还是根据“因材施教”演化来的,有这个观点也的确是对信鸽训放量的掌控的重要性有所思考,以前,笔者曾经将“卡士顿”、“林波尔”、“司翠克鲍特”等选手鸽同时训放,同时参赛,成绩很不理想,后来才发现,原来这其中“林波尔”等品系的鸽子,状态来得快,训上两站就能进入赛翔状态,而代表长距离赛鸽的“卡士顿”没有几个300公里甭想出状态!所以,当有的鸽子进入比赛状态时,另外一部分鸽子仍然“无动于衷”,等到“无动于衷”的有了感觉了,先进入状态的鸽子这时已经“过火”而神勇不再!
了解你的鸽子、观察你的鸽子,不要采取“一锅烩”式的训放,这样的话会埋没你棚中的另一部分鸽子,“因鸽施训”吧!让所有的选手鸽都有表现的机会!
信鸽训放归巢都观察哪些方面呢?
这个问题有经验的鸽友心里都有一本“小九九”,在这里我想给那些新手鸽友一点提示,首先要观察归巢后的体表有没有变化,比如刮碰受伤、羽毛是否完整、肌肉颜色、软硬的变化等等。
第二要注意观察归巢信鸽心理状态是否有变化,是萎靡不振、愁眉苦脸还是神采奕奕、兴高采烈。
再有,训放归巢鸽饮水、进食、粪便等生理机能上的变化,对配偶、巢箱的依恋程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重点!
只要注意观察,归巢的信鸽会带给你诸多的信息,综合这些信息你将会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从而指导参赛战术的合理运用。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判断选手鸽状态的高低,根据这些判断决定选手鸽的状态调整方向,通过“抑”和“扬”的手法力争把选手鸽的巅峰状态控制到在比赛场上“爆发”为最终目的。
训是为了赛,赛是为了胜!“重在参与”是弱者为失败找的借口!
最后祝大家在春赛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话说没有错但有多少人会遵照规则去做呢在说一些新手们又有几个能看懂呢,特别是信鸽的疾病,素质,健康度,和肉质的颜色软硬骨骼的粗细都很难懂更不用说了在比赛得名次,注意的人就会懂一些技巧,而老师傅就不用再说了经验十足,但是新手们没有十足的经验和好种鸽也不要太早参加比赛,那只会输到最后从此不参加比赛,应该先了解信鸽的各种训养放的一些知识才能不做永远的失败者
其它象你说的有的回来神采奕奕,有的却没有精神,按道理我们应该选择神采奕奕的鸽子,说明下一站这只鸽子还能再快一些,也更有留种价值,但是如今的公棚赛,几十只鸽子一起落棚,以老鸽友的经验来看,我认为最先进棚的那只鸽子未必好,最先进去的往往身体是最差的,因为急着进棚喝水,而那些身体好的往往不急着进棚,有的不慌不忙梳理着羽毛,有的还要去追雌鸽,更有的又起飞绕棚再飞几圈,所以比赛鸽子状态是最关键的,有时过火不行,有时没有火也不行,人为的调节是有个度的问题在里边,不是说鸽主可以随心所欲,这样的高手是没有的,但会看状态的高手是存在的,有时是用比赛去撞状态好的鸽子,而不是用状态好的鸽子去撞比赛的时间,只有状态最火时刚好撞到决赛,那冠军肯定就是那只状态达到最好的鸽子,所以夺冠有时是巧合,你说是吗?
文章很好,讲的也很实际.赛鸽训放不是盲目的多训多放,而要依据赛鸽的状态科学的实施.赛鸽归巢时是观察它们的最好时机,能从中看出赛鸽是否健康,飞行是否顺利,状态是否提高.这些将是赛鸽能否获奖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