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仿造大赛脚环想到……
发表时间:2008-08-01 11:40:42
浏览数:9871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日前,温州信鸽界爆出一则新闻:温州信鸽界规模最大、奖额最高、参赛人数最多、鸽子质量最好、获奖鸽档次最高的超170万元大奖的《温州2008年幼鸽汽车大奖赛》赛鸽脚环被人仿冒。面对数以千计的仿冒大奖赛脚环,此时此刻,温州鸽界一片惊讶。反应迅速的温州鸽协在收缴了这批假冒脚环后,迅即在新购置的办公房里,召开了各县、区鸽协负责人的紧急会议,对此作出了强烈的反应——既通报了中国信鸽协会,也备案了浙江省鸽协,几乎成了温州鸽协成立47周年以来的最大愤怒。
面对这一事件,有人怒不可遏,有人冷静思索,有人深究因果,有人认为大可不必……
此时此刻,有人更会提出质疑:要是“真一假十”、“多羽同号” 能够得逞,他“多羽同号”的鸽子即使通过了众目睽睽的预赛关卡,然同样要履行严格手续的决赛关的同时,这些“多羽同号”的鸽子还要通过套上鸽协决赛密码条的关卡。难道也能畅通无阻?
此时此刻,有人坚定地说:面对假冒行为,在战术上要重视它,在战略上要藐视它。因为这是一起低俗的鸽界闹剧,更是一个低智商的愚人游戏。可想而知,此事鸽界知名者不敢为之,鸽界知法者不敢为之,敢为者只有那些低俗鸽痞、拼命三郎。
众所周知,在中国有众多的行业协会,他们一般靠会费维持协会的工作,没有多大的经济诱惑力。唯独信鸽协会有更多的经济积累、经济权力以及经济诱惑力。因为信鸽协会有一年两季的赛事(有些赛事超百万甚至数百万元),以及方方面面的各类赛事活动所积累的庞大的经济数额(有些鸽协具有上千万元的经济积累)。如此巨大的经济诱惑,也致使造假者利欲熏心,蠢蠢欲动,敢于踩踏超百万元大赛的经济红线。
诚然,对于鸽界,假冒像老虎,其实假冒不可怕。要是记忆犹存的话,很早以前就能看见鸽市场上那些所谓仿冒广东、上海等著名城市的环号以及比利时、日本等国的环号比比皆是。近几年,网上仿制脚环,要多少就多少,要多真就多真,早已司空见怪。这些,尽管能给鸽骗子设置空间,也会扰乱正常的信鸽竞赛市场秩序。只要各级鸽协以法律为依据,有较高的管理水准、有严密的制度约束和积极的预防措施,这些劣作最多只能是隔靴搔痒。
此时此刻,有人真的这样担心:要是伪造“真一假十”、“多羽同号”的人,遇上这个制度不健全、组织涣散、管理水平低劣的鸽协,他真会谢天谢地。
此时此刻,有人又敢于这样说:要是这些“真一假十”、“多羽同号”的鸽子,真的能这样顺利过关,那么,这鸽协是个什么样子?这样的鸽协在全国究竟还能找到几个?!
此时此刻,有人心怀疑虑又深感担忧:这些“真一假十”、“多羽同号”的鸽子,若是通过多人之手过关破卡。除非他“真一假十”、“多羽同号”鸽子没在鸽协登记表上“露脸”!更除非鸽协里头人几乎是他的叔叔、伯伯、舅舅、外甥?!
此时此刻,有人就是想不通:要是“真一假十”、“多羽同号”能够得逞,说明此人很有能耐。他能够不惧预赛时填表、登记、留底、盖印的严密关卡,更没有对万一露馅后那种不可收拾后果的担忧。
此时此刻,不加思索者又想:2008年大奖赛的环号既然有人敢于仿冒,说明这事容易得手,并能轻而易举。那么,已经过去的2007年、2006年以及其他一些重要赛事会不会已经有人“马到成功”。
此时此刻,不加思索者要想:要是仿冒者针对同一个环号制作10个或者20个假环,就等于十羽对一羽、甚至20羽对一羽,那获胜的可能性自然存在,自然给真正参与者的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失。这2008年秋季大奖赛岂不成了“假冒赛”?许多愤怒者巴望鸽协给予假冒者严惩不怠。
由于仿冒者仿造的脚环号码是针对大奖赛的赛鸽环号而来,这种肆意侵犯数以千计的鸽协会员的经济利益和诋毁会员决心争夺至高荣誉的行为,分明已经踩着了鸽界的红线,听来让人毛骨悚然。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