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端午到来防鸽痘

发表时间:2015-06-20 21:16:15   浏览数:1173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鸽痘

本病是鸽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在春夏之季多发,由蚊子、库蠓或其它吸血昆虫叮咬在鸽群中传染的疾病。特征是在体表皮肤、口腔粘膜、眼结膜、鼻瘤及肛周皮肤裸露处出现痘疮。临床上常分为三型即皮肤型、粘膜型和混合型,也有报道第四型即温和型,其中以混合型危害最严重。发病率、死亡率视具体条件不同从5%--8%不等或更高。

1.病原

  鸽痘病毒是属于痘病毒科的,呈砖型,基因组为线状的双股DNA鸽痘病毒对宿主有明显的专一性,在自然状态下,只感染鸽,不感染其它禽鸟。本病毒对干燥抵抗力特别强,在干痂中可存活数月甚至数年。3%的甲醛溶液作用20分钟,2%烧碱或10%醋酸中很快被灭活。在腐败环境中病毒迅速死亡,而冷冻干燥和50%甘油可使病毒长期保持活力,达几年之久。

2.传染途径


  主要经蚊、库蠓等双翅目吸血昆虫刺咬传播,也可以通过伤口接触感染。

 

3.症状与病变

  本病潜伏期一般4—8天。发病率不定,死亡率较低,但发病严重时乳鸽死亡率可达50%。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维生素缺乏和饲养管理恶劣,可使病情加重。临床四种类型表现如下:


  3.1.皮肤型

  表现为体表各部位如:鼻瘤、喙角、眼睑、翅内侧、背、胸及腹、肛门周围胫骨下的脚部甚至全身皮肤可见到痘结节。病初期呈小点状,以后随病情的加深不断增大、融合并经过小疮、水疱、脓疱、结痂等过程,在体表形成多发的痂性赘生物。病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应迟缓。病程3—4周,病情严重或饲养环境条件差的多数死亡,能耐过的鸽生长发育也受阻,乳鸽成为外观残次品,降低了商品价值。

 


  

  3.2.粘膜型

  又叫白喉型,表现在口腔、食道粘膜上,开始呈黄色小颗粒状,以后逐渐扩大,融合成黄色痂状物或淡黄色伪膜,不易剥离。有时也可在眼睑边缘和眼睑内发生,使眼结膜潮红、肿胀和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由浆液性发展成粘液性、脓性,在变成干酪物,影响视力,甚至眼睑粘连,眼部肿大外凸,最终导致失明。口腔的痘疮可蔓延至喉头,严重影响采食、饮水和呼吸,最常见是死于饥饿或窒息。病程较皮肤型短。

  3.3混合型

  是皮肤型与粘膜型同时发生,病情往往比单一类型严重,危害更大。


  3.4.温和型

  此型的病状、病变轻微,仅隐约可见局部灶性小结节,对鸽的危害不大。

  病理组织学变化:皮肤型及粘膜型均是以上皮的增生和细胞的肿大及相应的炎症反应为特征,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病变上皮的胞浆内出现嗜酸A型包涵体。


4.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症状、病变不难作出诊断,确诊需作病原的分离。分离方法是:取病灶磨碎制备悬液加双抗后接种到10—12天龄鸡胚的尿囊膜上,37℃孵化3—5天,若尿囊膜出现痘斑或增厚。可判定。或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后3—4天引起细胞变圆,8—9天发生坏死。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单层培养物中可产生直径为1—3毫米的蚀斑。也可判定。


5.预防

  5.1.做好疫苗的预防接种

  可用鸽痘的弱毒疫苗在35天以后接种。疫苗接7—14天后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接种疫苗的方法:按说明书要求加入生理盐水或注射水稀释,用套有5号针头的注射器或接种针取稀释液,先滴疫苗到腿内侧避开血管无羽毛处或鼻瘤上,随后刺破4—5针即可,国外一般在赛鸽大腿内侧拔3-4根羽毛,将毛囊孔充分露出,然后用棉签蘇上稀释过的鸽痘疫苗液,逆毛囊刷3-4下即可。


  5.2.搞好环境卫生

及时清走鸽粪、垃圾等,鸽舍周围不能积有污水,铲除鸽舍周边的杂草。定期消毒杀虫,加强水沟、洼地的卫生消毒工作,可用20%氰戊菊酯加水1:250稀释直接喷鸽舍和周围环境,消灭蚊子等吸血昆虫。有条件的可以在鸽舍安装防蚊窗。

6.发病控制

  发病时,一方面隔离病鸽,对发病的鸽及时挑出单养,卫康防火墙1:300带鸽消毒,对污染的鸽笼、鸽舍、垫草进行彻底清扫,清除鸽粪并喷洒虱螨体虫清。另一方面对症辅助治疗,可投放本草抗毒饮10毫升+疑难混感专家5克+鸽疫康5克混合兑水2升饮水控制并发感染,患部皮肤用小镊子钳去痘痂涂2%枸橼酸碘制剂、口腔病变涂碘甘油,均有一定的效果。定期使用中草药辅助预防,连服3--5日;采取中西结合方法疗效更明显。

【敬请关注】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敬请您关注本官方微信,点击本文最上面蓝色字体仲学峰兽医师”关注,获得最新科学养鸽理念与技术!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