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鸽舍日记

《赛鸽训放比赛疲劳与恢复》

发表时间:2006-12-12 17:02:19   浏览数:2596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赛鸽在有计划的训放和参加不同赛距比赛后产生的运动性疲劳及产生的疲劳对鸽肌体的生理影响,以及赛事与训练中对赛鸽疲劳的判断,疲劳恢复的途径和主要恢复手段。
  选手赛鸽:参赛和训练疲劳恢复
  
  赛鸽已步入职业化,商业化、赛鸽职业鸽舍选手每年有计划的引种,育种配对所出的赛鸽。在经过雏鸟开家一段时间后,即开始有计划的训放,通过训放(结合当地鸽会赛线训放),淘汰体弱、定向差、归巢慢、进笼慢的选手鸽。并结合选手鸽适合的赛距有目标针对性训放(选手鸽定向导航适应的赛距)进行训放,尽快让选手赛鸽适应参加比赛的赛距比赛及适应多关赛制,赛鸽参加比赛上笼的紧迫感及归巢途中快速飞行中翅膀不停的运动所产生的肌肉疲劳,赛鸽是竞争激烈的比赛项目,增加选手鸽训放的强度密度,在训放中让赛鸽的肌体能够承受尽可能大的飞行负荷,使肌体适应高强度、多参赛次数频率的比赛要求。长时期高强度的训放及重复参赛必然带来选手赛鸽的生理疲劳,导致选手赛鸽训放训练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归巢速度及比赛成绩的提高,因此,对参加比赛的选手鸽的比赛和训练体能的恢复,是赛鸽教练十分重视关注的问题。一方面选手赛鸽训放比赛必须经常被动的忍受疲劳坚持训放(过度疲劳导致选手赛鸽丢失及归巢时间延长,长期得不到恢复造成肌体内脏器官损伤);另一方面赛鸽教练必须了解认识赛鸽运动肌体的恢复过程、恢复方式,并掌握各种比赛及训放归巢后运动疲劳的恢复手段,迅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才能有效地提高赛鸽比赛成绩,延长选手鸽比赛寿命。
  一、比赛选手鸽疲劳产生的机制及疲劳对肌体的生理影响,对长时间运动性疲劳概念的定义:疲劳就是有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使其机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工作,各器官也不能再保持稳定的工作能力。
  选手鸽疲劳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能量消耗
  选手赛鸽比赛剧烈运动后,肌体内碳水化合物、三磷酸、磷酸、肌酸等能源物质大量消耗,导致肌体在供需上失去平衡,不能及时补偿运动消耗的各类能源从而导致赛鸽肌体及器官产生运动性疲劳。
  2、代谢产物增多产生的抑制性保护。
  赛鸽长时间振翅飞翔剧烈运动时产生的大量代谢产物,如肌酸等,在选手赛鸽肌体中大量积累导致疲劳。
  比赛鸽肌体的疲劳,主要是由于赛鸽大脑皮层保护性抑制作用的结果。选手鸽的训放距离,特别多次数重复比赛和训放,飞翔中赛鸽的神经中枢长时间的紧张兴奋状态,导致物质代谢的异化过程大于同化过程,当肌体内能源消耗一定程度时,便产生神经皮层的保护性抑制,由于抑制过程的逐渐加深,导致疲劳产生。
  3、外界环境的因素赛鸽为户外运动,受天气,地理位置,磁暴等影响,如有闷热、寒冷、暴风雨等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对选手鸽的体力、精神状态等产生负面作用,导致疲劳产生。如果疲劳不能在训练后得到及时恢复,在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强度训放及比赛后,疲劳状态就会延续并转化为慢性疲劳,引起赛鸽肌体机能的变化,使训放和比赛无法正常进行。
  二、疲劳对赛鸽肌体生理机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鸽体代谢发生变化
  疲劳产生后,直接影响到糖代谢和能源物质生成,引起运动性缺氧,在缺氧状态下,使活动肌群和血液中肌酸量增加。
  2、鸽体内分泌失调
  疲劳使机体内分泌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在缺氧状态下,导致鸽体机能失调,抵抗力下降。
  3、鸽体神经发生变化
  鸽大脑中枢神经中包括许多神经,它们具有传导神经冲动的作用,疲劳产生后,其内部具有传递作用的物质减少,使神经冲动的传导变迟缓,导致赛鸽飞翔翅膀动作变缓,失去快频率振动翅膀(归巢速度变慢)。
  三、疲劳的判断
  正确地认识和判断疲劳,对于科学的训放与掌握恢复过程、预防训放过度、提高比赛成绩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疲劳是一种复杂的肌体、生理反应,每只赛鸽受到年龄、性别、训放训练水平等因素影响,及对选手鸽疲劳的认知感受存在差别,因此需要在平常的训放及比赛归巢后,对赛鸽肌体等各类情况多观察,吸取多种判断方法综合观点,以确定选手赛鸽真正的“比赛临界极限”在训放训练中,教练员可根据以下几种状态来判断为疲劳方法的测定,如赛鸽的肌肉的颜色、归巢后的心脏跳到频率、进食精神状况等情况测定等各种方法,进行对赛鸽疲劳程度的判断。
  四、选手鸽训练的恢复与途径
  为避免训练中疲劳的出现,首先必须科学地安排选手鸽训放计划,在训放过程中合理安排好间歇时间,使训放后有时间让赛鸽肌体运动性缺氧得以恢复;其次,要合理安排长、中、短不同(种系)距离训放和比赛赛距节奏比例,同时还要合理掌握好不同的训放手段及间歇时间,一切训放手段及间歇时间要因鸽(赛鸽适应比赛距离)确定。训放比赛后,科学地保健恢复成为教练员的重要任务,只有合理的给赛鸽保健恢复,消除疲劳,才能保证赛鸽的健康和比赛成绩的提高。
  恢复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神经系统和机能状态、鸽体器官、能源物质贮备的恢复途径。
  主要手段有:比赛鸽归巢后,对其全身消毒后,放进单独的观察笼(适当的保健饮水和饲料),调暗光线让赛鸽得到好的休息,运动器官的恢复主要通过肌肉放松练习,比赛后适当的家飞可以让运动产生紧张的肌肉伸展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还可通过温水浴、按摩、等方法达到良好的恢复。补充多维电解质是能源物质贮备的有效途径。使机体的能源物质等贮备得到恢复,从而促进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
  2、休息和营养是恢复过程的二要素,主要恢复手段有:
  训练中,如果教练员计划每天进行一定距离大运动量飞行训放训练和定时间家飞,可能日后产生的疲劳就会逐渐积累起来,因此在训放和比赛中安排适当的休息和调整。对日后的训放,完成下一步的计划;防止疲劳的积累有着重要作用。选手赛鸽经过训放课后会感到肌体和精神都会有疲惫感,训放比赛疲劳的积累利用休息来调整状况十分重要。赛鸽肌体在休息中,可以使疲劳能够得到缓解和恢复。休息时赛鸽兴奋过程减弱,体内分解代谢处于最低水平,而合成代谢相应提高,有利于体内能量的恢复贮备。赛鸽要严格制定休息时间制度,如果上下午都定时间安排有家飞训练,中午要有的关棚休息时间(光线控制)。
  为了保证赛鸽能够有最好的体能状况进行训放或比赛,营养就十分的关键了。补偿训练而消耗的大量能源物质,必须重视饲料中营养素的补充。鸽体大量消耗能源后,大部分要在饲料中得到良好的补充来满足肌体的需要。在各种饲料补充时必须要合理的比例,对赛鸽恢复也相当重要。一般都按要求或根据训放的距离、时间等不同而安排饲料,赛鸽要有定时间喂饲料的良好习惯。确保不会因训练消耗太多而产生营养不良,每次进餐时不宜吃得过饱,防止过饱进行训练或休息,一般要求喂饲料后一小时至半小时以后进行家飞。
  训放和比赛后及时洗温热水澡对鸽体的恢复也有作用,包括水浴、砂浴等,以促进赛鸽机体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通过洗浴来消除疲劳是尤其重要。
  赛鸽进行“训放”赛鸽精神上产生的紧迫和鸽体承受着重大负荷,赛鸽翅膀和心脏负荷尤其大,按摩放松是恢复的手段之一。放松的重点应以腹部翅膀为主,放松过程中手法是很关键的,重点以揉捏为主。
  3、赛鸽训练疲劳与恢复在训练中起重要作用,及时的补充能量,利用各种手段加快代谢物的排出。使赛鸽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赛鸽的训练疲劳.与恢复对比赛成绩发挥和提高是紧密相关的。及时的了解判断赛鸽的疲劳和训练后的恢复、对选手赛鸽训练成效以及比赛.成绩发挥起着决定性因素。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掌握赛鸽训练后的身体状况,及时的调整,进行科学的训放和比赛后体能恢复保健是职业选手的必修课。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