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我的藏经阁

浅谈幼鸽的挑选

发表时间:2005-09-13 11:23:28   浏览数:1308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浅谈幼鸽的挑选

  从鸽蛋到出壳后见乾坤   鸽舍的前途维系在幼鸽的品质,在有限空间与资源之下,淘汰庸庸碌碌者是十分重要的事。本文作者从自身经验归纳出一些原则,与读者分享如何在鸽蛋和幼鸽刚出壳的时期,看出优劣端倪。  一个鸽舍的未来是否充满活力,充满希望,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这一轮”作出幼鸽的质量。然而在造物主(神奇的大自然)的“意思”和“安排”(孟德尔遗传分离法则)下,作出的幼鸽往往不能皆尽人意,子代群质量多呈橄榄状分布--最好的、最坏的都占极少数,大部分皆乃碌碌无为之辈。客观地说,目前我们大多数鸽友仍为业余选手;可以为爱鸽付出的时间多半有限,加上居住空间的限制,准确地讲应该是无力养好更多数量的鸽子。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一贯认为,在挑选幼鸽上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狠下心来淘汰大多数一般的和少数差的,把有限的精力、物力留给极少部分“精英”。话说回来,以我们鸽友目前对赛鸽仅是浅表了解的现状(很多“大师”不承认这一点),淘汰的过程中无疑要出现很多“冤假错案”,但换一个角度再想,总比所有的鸽子都养不好要强吧!就此笔者谈一点小经验与读者交流,一家言,一孔见,说错了不算,请别介意。*鸽蛋透露信息  笔者虽然不是唯血统论者,但是自始至终坚信:一只鸽子最终能飞多大的距程、有多快的飞速,不能说同后天的饲养、训练没有关系(增、减色彩而已),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内因,而这个内因是从父母鸽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瞬间就已锁定,且为终生不能改变的。所以说,挑选应该从一枚受精卵开始,独蛋、蛋不大、不光(砂亮)、色彩晦暗、气室偏大者均应淘汰。形成独头蛋的情况,一般发生在炎热夏季,雌鸽在自身生理时钟指导下,知道需要损耗大量体能的换羽期很快来临,成为生产的不易期,但遇到“劲儿足”的雄鸽,“感情好还能不应付一下”?再就是由于夹蛋训、赛,或突发疾病导致的紧迫,也容易出现独蛋,所以说独头蛋应淘汰,而并非我们主观意识很强的前辈们倡导的“独头蛋,金不换”。  蛋够不够大是相对而言,不能在不同品系间作横向的简单机械比较,而是应该同本品系的一般生殖规律相比较,略大者,说明营养充足,必须做重点保留;一般者,属于正常发挥,仅算可以;偏大、偏小者皆应淘汰。  导致砂壳蛋的原因:一是死棚种鸽活动量少、接受阳光照射不足,体内无法转化、生成足够的维生素D,从而影响磷、钙这一类微量元素的吸收;更多的可能是雌鸽生殖腔内真(霉)菌感染,必须先行消炎,否则会经蛋垂直传染,后患无穷。   蛋的色彩应白中透红。晦暗者说明配对前,雌鸽疾病缠身或营养匮乏,不可保留。气室偏大者,说明孵化期内可供胚胎生长发育吸取的营养液欠缺,应淘汰。  夏季17日、冬季18日幼鸽破壳而出。春、秋季节介于两者间,稍微提前、推后亦属于正常情况。凡延期破壳超过2日者(笔者陋闻,从未见过有提前超2日者),说明孵化的这程中,曾出现短暂的发育停滞,多半是受冻一类原因,不能保留。不能自行脱壳者,反映是某几种维生素欠缺,用土话儿说叫“元气儿”不足,横竖不要。   脱壳而出后,蛋壳断裂处不似“一刀劈”者,说明孵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后期蛋周围的湿度过低, (影响孵化的两大外部因素是温度与湿度,所以用来孵化鸡、鸭、鹅一类的电温箱除了能加温外,都有加湿功能),造成破壳时幼鸽无法规律地转动身体,用破壳齿击破蛋壳,“难产儿”应淘汰。较大的一半蛋壳内壁血丝或蛋白积垢过多者,应淘汰。破壳当日,鸽体、绒毛不鲜活水嫩,涂了油似的,不能要。  破壳第二天,翻看肚脐处,脐带外露,不能要;脐带虽收得很利索,但不干爽的不能要;将其置于一平底容器内,头部歪向一边,尤其是用手扶正后,松手又有歪向另一边的,不能要;两脚爪不肥润者,不能要。  第七天,套环仍偏松者(套上又自行脱落者),不能要。   第十五天,将手伸进巢箱,不知振翅作攻击状者,反应迟钝,智力不佳,不能要。  第二十四天、不知啄食小颗粒料者,不能要,但所处巢箱位置较高,可以耳闻目睹父母鸽进食的应除外。   第二十八天,腋下、大腿两侧根部小毛不能覆盖肌肉者,不能要。  第三十天,不知振翅跃跃欲试作飞翔状者,不能要。  从出壳到出巢这段时间内,凡发生二腔异味,乃寄生虫、病菌感染的征兆,不能要。  此番“过筛”,已去所出幼鸽十之三四。此时可凭“手感”挑选二龙骨、脖、脚长短,羽条长短、疏密,眼色浓淡......,均无一定之规。如果是自家长久发挥之血脉,尺度(分寸)自己拿捏最准。笔者的标准不可套用别人,反之亦然。  如果是乍初引入血缘,短程、快速讲究体型略大,重心前移;长程、抗逆讲究体型略小,整体平顺。但对于有规律却乏定律的赛鸽运动来说,就这些也不可笃信,仅仅借鉴参考而已。实际关于个体选择,真的是“取舍之间,有乎一心”。笔者有一浅见愿与大家沟通:诸如凹背、断腰、散尾......,缺陷虽然也会发生在各种赛距的前名次或冠军身上,但赛鸽运动除了争一时之“勇”外,应该还有审美的层面。  朋友说我滥杀(淘汰的力度过大,不是好汉不知爱惜“英雄”),我给自己找借口:主要是想改变棚里少部分“领衔主演”,大部分白吃白喝的局面。朋友,你想改变否?*杨林彪之幼鸽出壳十二天的挑选方法    幼鸽出壳十二天时,我已基本上决定了它们第一阶段的去留。    养鸽要严筛精选,城市养鸽,鸽棚空间较小,要控制数量,做到少而精,才能鸽子多一些活动空间,早鉴定。早淘汰更是十分重要。    胎鸽崩壳时间越短越好,二片蛋壳内壁不留有蛋黄和血污,这种雏鸽发育完全,生命力强。出壳3-4天,雏鸽的头就应当昂起,并不时伸长头颈索食;绒毛要金黄柔软、油亮、清洁。可用放大镜检查肚脐是否收得小而紧、干洁、光滑。    5-7天时,俯视雏鸽应呈圆球形,就是说,前、后、左、右和厚度相差不大,此时,把雏鸽翻身后应能迅速翻回,翻回的速度越快越好,说明雏鸽活动力强。不必担心翻身会损伤雏鸽,这样做反而对雏鸽的食欲,消化有好处。出壳8-12天,综合鉴定雏鸽全外貌。后脑要饱满,前额要稍长,嘴角扣紧,眼睛要小,眼皮包而紧呈肉色透红,龙骨笔直,二面肌肉突出,背部厚实。此时用手去触摸它时,雏鸽的管毛会竖起,并且已会用嘴呼向人进攻。    胎鸽出壳第1天起,应对每羽雏鸽都要做详细笔录,通过12天时的检查,凡外观符合要求的,还要通过"眼底镜"一道关。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太重要了,眼睛不过关,非杀不可。    栉膜要窄,一头要逐渐收小,象宝剑。"宝剑"中间最好是一根较粗黑线,黑线中嵌有一根白色亮线,这样,看起来象有三根线。幼鸽中这类型栉膜是最好的,我的00-000324雄一岁鸽获7项冠军就是这样类型栉膜,只是相当少。一般好的雏鸽栉膜只拥有一根白线,但白线分成二种:一种是软线,颜色较暗;一种是硬线,颜色很亮。软线表示稳定性好,并速度快,硬线经不起恶劣气候,稳定性差并难以复放,但是晴天能发挥优势。栉膜以黄色为佳,栉膜"齿"(肺叶)要均匀,有立体感,大小由品种而不同。只有符合以上要求,我才能套足环。    12天以后套足环需要一些技巧,先在脚上涂一层金霉素眼膏,慢慢轻揉脚趾,将雏鸽翻身后放在膝盖上,不慌不忙慢慢套足环。如果擦伤些皮也没关系,金霉素眼膏起到消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该信息禁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