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总共第64期

布鲁瓦,我们又来了

发表时间:2006-08-10 14:27:24   浏览数:6099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飞翔》栏目航拍荷兰布鲁瓦国家赛获得成功
  □ 王西北

  
  镜头对准法兰西
  有人曾经这样总结法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三位君主:伟大的路易十四,留下了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盖世枭雄拿破仑留下了他那部永垂不朽的法典;而拥有杰出艺术才华的弗郎索瓦一世,则留下了法国最美丽的城堡……。
  卢瓦尔河在法国流淌了无数个世纪,它那1005公里的长度,滋润着两岸广袤无垠的大地,而其中被誉为法国国家后花园的近650公里的河流两岸,哺育着世界上最大的葡萄栽培区,从两岸无数个葡萄酒酿酒作坊中飘出来的酒香,为人类世界带来了一股奇异的芬芳。卢瓦尔河还是法兰西文化的摇篮之一,它被人们誉为国王的河谷,沿河两岸大大小小的古城堡、教堂、庄园星罗棋布,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位于布鲁瓦市的香博堡,这就是弗郎索瓦一世留给后人的艺术作品。
  布鲁瓦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法国城市,人不算太多,地不算太广,但是历史给它留下的内涵丰富无比,岁月留给它的故事传奇无比,大自然给它留下的美丽更是多彩无比。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荷兰人、中国人、法国人又在这座法国城市上演了一幕新的传奇……。
  荷兰王国是个赛鸽历史悠久的国家,她每年一届在法国放飞的国家赛,一直是荷兰广大鸽友最关切和参与最广泛的信鸽比赛,从奥尔良大赛到拉蒙大赛,这场国家赛给荷兰的赛鸽事业带来了自己的辉煌和荣耀。
  中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信鸽饲养历史的国度,但真正在国际鸽坛占有重要位置,还是改革开放后的近十几年,三十万鸽友的数目足以让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养鸽大国羡慕。在中国信鸽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媒体的作用也渐渐突出,去年,我们中国教育电视台《飞翔》栏目的记者就曾经走出国门,来到布鲁瓦这个法国小城,试图用航拍的方式记录比利时一场信鸽比赛,虽然最后航拍效果不尽人意,但这次行动开创了中国电视媒体在欧洲自行航拍的先河。
  2005年,荷兰国家信鸽协会决定把国家大赛地点由拉蒙改为布鲁瓦,而几乎在同一时刻,中国《飞翔》栏目的决策人也把第二次航拍的目标再次瞄准布鲁瓦。于是中国人、荷兰人和法国人因为和平鸽而在法国的古城布鲁瓦共同上演了这幕大戏。
  从头跟拍
  2006年7月10日上午十点三十分,中国教育台《飞翔》栏目组一行七人,携带六套摄录设备,乘坐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波音747大型客机,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经过九个小时的飞行,抵达德国中部城市法兰克福,再经过中转飞行,于比利时当地时间下午六点,安全抵达比利时小城圣图丁市。经过休息和整备后,7月13日全体人员乘车奔赴荷兰,分成两路对荷兰布鲁瓦国家赛的集鸽现场进行拍摄和采访。为了让中国广大鸽友更详细地了解荷兰信鸽比赛的情况,摄制组深入荷兰鸽友的家中,从主人的选鸽、装笼、登记、填表等每个细节并一直跟随鸽友进入不同的集鸽地点,跟踪拍摄。当我们这些黄皮肤黑头发肩扛摄像机的中国记者,进入那些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的人群中时,人们的目光中既有疑惑,也有诧异,但更多的是热情和友谊。其实,早在我们摄制组到来之前,荷兰的电视台、报纸都对我们这次采访做出了报道,毕竟这样一场重要的比赛,吸引来自地球东方的鸽友们的关注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让当地人自豪。
  坚难的跋涉
  2006年7月13日晚,我们《飞翔》栏目组留下一组记者,跟随放飞车进行长途运输的拍摄,大队人马则返回比利时。第二天,也就是2006年7月14日凌晨五点从比利时圣图丁市出发,直奔法国中部城市布鲁瓦。
  也许有国内的鸽友会问,你们一会儿德国、一会儿荷兰、一会儿比利时,今天又要赶赴法国,难道出入国境就那么容易?其实,现在的欧洲和过去的欧洲大不相同了,欧盟成立以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国人民,有了自己共同的议会(欧盟议会),有了自己通用的货币(欧元),而隔在成员国之间的边境,也早已经全部开放,交通就像在一个国家一样畅通无阻。在两个国家边境关卡上,有的只剩下几座孤零零的小房子在见证着历史,有的干脆找不到关卡的任何踪迹,不注意观看路旁的标识,不熟悉当地的地理状况,你是决不会感到是在做跨国旅行。
  从比利时出发仅两三个小时,我们就进入了法国的国土,在世界上这片最发达的地区,看到的不是摩天大楼、钢筋水泥玻璃幕墙的现代化建筑,而是充满古老和传统的精美的欧洲乡间的建筑,再加上美丽的田园,瓦蓝的天空,我们就像在一幅多姿多彩的油画中行驶。高速公路如同蜘蛛网一般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而公路上高速行驶的,绝大部分是两厢的小排量汽车,和我国公路上比比皆是的大排量的三厢轿车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7月14日正好是周末,而欧洲人又有举家度假的习惯,于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形成了一股股的车流,它们时而汇集在一起,尤如一条一眼望不到边的长龙;时而分道扬镳,宛如一条分叉的河流。在高速行驶的车流中、小车顶部或车辆后部挂着几辆自行车的轿车比比皆是,而车后拖一辆豪华房车的也不在少数。带小狗的、带小猫的,甚至拉着自己心爱的马匹的小车,共同奔驰在路上。头戴帽盔,后座驮带美女的大排量的摩托车也不时地呼啸而过,那些敞开车厢,眼戴墨镜,放着音响的豪华轿车也不时的在你眼前晃来晃去,彰显着欧洲人突出的自我个性。各式轿车千姿百态,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人们都以为堵车是中国的专利,其实不然,去年我们奔赴布鲁瓦时,就曾经在巴黎市郊堵车四个小时,谁知今年,我们仍然没有躲过这一劫,只是堵车时间没有那么长了。就这样,我们在穿越巴黎后,于当地时间下午十三时到达了布鲁瓦市旁边的放飞场地,近600公里我们开了整整八个小时。
  开拍前的准备
  在我们之前,已有八辆放飞车到达了放飞地,我们那位跟车的同事,用去年同样的热情欢迎着自己的同胞,当一个不懂外语的中国人独自一人闯入另一个世界,哪怕仅仅是十几个小时,也足够让他在见到自己的同胞时激动不已。
  荷兰国家信鸽协会的领导,也已经到达放飞地点,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具体情况,并介绍同来的许多荷兰同行,其中一位记者拿出自己心爱的一部老式胶片摄影机,让我们观看,在他的脸上,既透着一股子热情,又毫不掩饰自己的自豪。
  下午,我们兵分两路,一路直奔直升机所在单位联系接洽,另一部分做着设备检查,并抓紧拍摄放鸽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晚上,我们在卢瓦河畔的一家柬埔寨人开的中国餐馆里,吃了一顿可口地道的中国饭,因为我们一天没吃饭了。饭后我们再次浏览拍摄了这座古老的历史名城。
  历史性的一刻
  2006年7月15日,放飞的日子到了。早上3点,我们全体总动员,上飞机拍摄的三位同事带着机器直奔机场,留下四人每人一台机器,分四个机位做着开笼前最后的准备工作,而就在此时,所有放飞车的放飞人员,也都起来开始做最后的忙碌。
  7月15日早6点,天边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放飞现场的所有人员,都抬起头向着远方望去,只见一个黑点渐渐由小变大,当一架直升飞机的形象出现时,不少人欢呼起来,飞机越飞越近,越飞越低,人们几乎可以看见飞机上的记者手持摄像机向下拍摄,于是,地上的各种“长枪短炮”,甚至人们手中的数码相机,都对准了这只大鸟,快门声、机器的转动声、飞机的轰鸣声、人们的呐喊声和鸽子的咕咕声、共同形成了一支颇有章法的交响乐曲。其实,这只是一次试飞,飞机在转了两圈之后,又飞回原地待命,因为真正的开笼是在7点整。
  还剩不多的时间了,我们一面检查着电池,检查着磁带长度,调整着机器,一面抓紧拍摄放飞人员的各项准备工作,时间飞快地从人们的身边溜走,当飞机的轰鸣声再次出现时,现场所有的人员才意识到,放飞的时刻来临了。
  去年,也就是2005年,我们第一次航拍布鲁瓦时,由于空中和地面协调的问题留下了一次遗憾,为了避免上次的教训再次发生, 这次我们空地双方几次交流,在主办方的大力支持下,空地协调的一切问题顺利解决,应该说是万无一失了。尽管如此,我们心中还是有一丝抹不掉的不安,航空拍摄大型赛鸽活动在历史上毕竟鲜见。
  太阳出来了,鲜红的太阳向大地洒下一片暖洋洋的霞光,人世间的一切仿佛一下变得那样的鲜亮,那样的温柔。突然间,我想起了我们中国人的一句俗话叫天时、地利、人和。今天,2005年7月15日7时,这一切一下子全部实现了。
  当呼啸的风声在耳边响起,当一羽羽鸽子像一把把的利刃刺向蓝天,当人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当各种设备的咔嚓声响成一片时,我突然意识到,放鸽开始了。当然,手中的摄像机早已在开笼前的两三分钟运转了起来。
  七万五千羽鸽子呵!这是何等的壮观,尽管鸽子每一羽是那样的渺小,但当它们飞到一起扑面而来时,给人们的是一种排山倒海般的震撼……。
  74500羽鸽子呵!这是何等的美丽,尽管它们每一羽是那样的千篇一律,但当它们汇聚在一起,直插蓝天时,给人们的是一种无法描绘的图景……。
  74500千羽鸽子呵!这是何等的不易,多少人的心血、多少人的努力,里面又有多少汗水和泪水,但是,当鸽子们汇聚在一起,洒满蓝天时,给人们留下的是一种真正的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只有为它们付出心血的人才能体验到……。
  最后还要告诉大家,这次航拍非常成功,我们的摄像师、摄影师乘坐直升机追踪鸽群长达40分钟记录下众多赛鸽在空中美妙翔姿的镜头。这些镜头我们将会在今后的《飞翔》栏目中播出,欢迎关注《飞翔》。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