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我的藏经阁

培养“本土化”适应性赛鸽值得注意

发表时间:2005-10-06 22:07:14   浏览数:4075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培养“本土化”适应性赛鸽值得注意 

     随着赛制的革新,崇尚中短距离快速的比赛竞争日益激烈,“国血”原有的远程耐力型赛鸽显得经不起目前火爆风潮的冲击,于是纷纷转而竞相引进国外的名种名血。当然这是无可非议的,但经常是事与愿违,子代的作为并不那么理想。浮燥情绪的驱使,有的同志一再不断的引进新种,总希望自己能有幸引到一羽“真正”的秘密武器,指望来日赛场一鸣惊人,力挫群雄。但现实不是那么简单,造就一个稳定的冠军鸽族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诸多因素之中一个较重要的因素就是“本土化”适应性。即是说要经过自己长期调配筛选而培育出来的。
    “物竞天择”,世间万物无不打上天成地就的烙印。适者生存,铸造了信鸽对一定环境,一定天候的依赖性和适应性,信鸽导航的两种生理机制(短距离的电磁波信号导航和长距离的内分泌本能导航)也就是源于对地域的适应性繁衍进化而来。纷繁的世界赛鸽舞台给了我门不少的关于适应性方面的启示:
    南非开普顿太阳城的大奖赛,是奖金最高的百万美元世界擂台赛,国际名鸽荟萃,高手云集,但始料不及的在比赛中总胜一筹的竟然是南非本土鸽;96年首届冠军是一只南非约·菲瑞拉作出的鸽子,97年的冠军也是一只南非的鸽子,97年这次比赛前5名中南非占2名,前10名中南非占5名,前18名中南非占11名约占60%。看来南非本地的优势绝非偶然。但我们不禁要问:南非的选手鸽真的这么强悍超群吗?参赛的欧洲、美洲、亚州世界强豪竟这般地疏于应付,选送不慎吗?其实南非近年的赛鸽队伍也主要源引于欧洲名鸽并加以选育驯化而成;两届冠军的血源均源自比利时的詹森系和胡本家族。南非的优势其实就是“以逸待劳”,以本土化适应性之“逸”待远涉重洋易地不适之‘劳’,比赛的结果劳方自然就略逊一筹。(注:这里说的易地不适是指依赖于环境而形成的导航性基因遗传的不适,是一代鸽的不适,不是个体的不适,“劳”指的是困难,指的是相对劣势)。
    我们再来看看2000年10月12日、10月15日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排名大奖赛在北京举行的情况;国内有21个省市参赛,国外有欧洲各国。美国、泰国及台湾省等参赛,放飞地河南安阳到北京,赛距500公里。世界锦标赛结果:冠军中国辽宁陶卫星、世界排名大奖赛:冠军中国广东郭朝坚;亚军中国重庆申泽奇;季军美国威克多;殿军中国广东陈伟强。前10名中国占7名,占70%。
在锦标赛中世界鸽联主席卡洛斯的鸽子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归巢;在排名赛中卡洛斯的鸽子进人第7名。在这里“以逸待劳”,以本土化待不适性的因素又起了相当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有时我们自己则往往自暴自弃,这次拍卖会上冠军鸽的价格是2万4干元,而卡洛斯的第7名竞拍4万元见涨,中国的冠军在中国应当引以为荣,还是应当自愧弗如?
    赛鸽的适应性本土化问题在台湾的赛鸽中更显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大的一个台湾岛,人口 2200万,每年仅从比利时进口种鸽就在一万羽之多,(还不包括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五年就是5万羽,这五万羽在5年内的子子孙孙出生的恐怕不下50万,这50万羽的去向如何?台湾现行五关赛,加上资格赛就是六关赛,严格苛刻的闯关和淘汰,每季比赛结束时最后归返的鸽数仅在5%以下,海上竟翔在3%以下,而且都是幼鸽赛,新引进的纯粹的欧洲外来鸽系实在难于适应如此严酷的考验,幸存者寥寥无几。适者生存,正是那些看不起眼的本土化适应性较强的改良鸽有幸成为存之王者。在这些本土化的精英之中,引人注目的是郑东龙先生和他的“东龙鸽族”称得上是地道的本土化的名系。东龙鸽系始于二战时台湾“冈山空军系”,经多年严格的选育陶冶,在台湾冈山地区考验的基础种系——东龙系。80年代后曾引进欧洲名系,目的是通过适度异血的杂交增加本系的活力,提高速度,这样东龙系犹如虎之添羽,更显成熟和稳健,在历年历届不同天候的赛事中,每战皆捷,独领风骚。老种鸽“东龙895”, 88年冈山万羽大赛五关综合冠军;“东龙188”, 93年高雄群官支会夏综合冠军,领奖金七位数,从80—99年间获万羽大赛冠军数十羽,残存进奖鸽不计其数。东龙鸽系的培育特点:
(l)配种基本上以本系的群体交*近亲配,较少引进外血,保持本土适应性,耐力超强,气候表现不俗,恶气候成绩突出。(2)耐力速度兼备,这是一般鸽系难能两全的,实是一个珍贵的品系。(3)独特的育种观念,郑先生的名言:下代若比上代更优秀,留上代何用?而另一些养鸽家的观念是:下代若总比上代更优秀,则上代可能是黄金配对。二者的区别在于作出子代的目的是选拔提升还是检测试配,前者是留下代迅速前进,后者是留上代提炼特质。总之从这三大特点体会到东龙系在适应性本土化的道路上已经远远走在前头。
    那么具体的要怎样才能够对引进的新品种实现适应性本土化呢?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和思考,列举一些范例,供鸽友参考。
    培养一个自己顺手的品系(或群体)就好像果树的嫁接一样,首先要养成一个好的、适应本土的、生活力强的砧木系,然后引接一株优秀品质的嫁接苗,驯化工作的第一步就算完成了。对于已经有了驯化品种的地或个人,事情要简单一些,例如江苏、上海的超远程国血,重庆的竹尔根,贵阳文亦清的“老巢西翁”等,以这些品系作基础,然后引进外籍快速名系加以改良提升,作出成绩犹如顺水推舟,进展喜人。对于那些起步较晚或是高山恶候地区还未形成自己本地区的驯化品系,事情要复杂一些;首先是要引进一个适合自己目标的优种,进行一定时期的驯化选育,经过二、三代的选择留用,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基础队伍。在选留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新引进种鸽的二、三代的淘汰率会比较高;二是选留标准不宜过高过苛,子孙代能在 200-300公里基本稳定,速度还可以就行了,回为适应性的提升是一个筛选过程,是一个基因变异和重组的过程,就好像压下葫芦浮起瓢一样,要求浮起“适应性”,而速度、稳定必定会被压下抑制或淘汰,这没关系,经过几代逐级择优选留,各项指标会有所提高,逐渐成型固定,然后再引进一个自己认为理想的新种(最好是源自同一血系),理想的指标(如速度,耐恶候)就可以迅速地弥补和提升。
    现举几个在这方面很成功的例子:美国鸽界近代名将甘纳斯(Mike·Gunus)早期引进体型较小的祖元詹森系作基础,每年都到克拉克处购买一批詹森鸽。美国距欧洲半个北半球,中间隔太平洋,地区差异很大,引种后的驯化工作势在必行。经过6年的选育取得了很大成功,赢得了大小冠军上百次,建成了自己的称为美国詹森的基础种鸽队伍。为了最大限度提升其幼鸽速度赛的特质,在最近几年持续不断不惜重金从欧洲引进顶尖一流铭鸽,其中主要是最新最好的欧洲赛绩鸽詹森一桑杰士。詹森一霍夫肯进行“嫁接”,三年内取得极大成功,在99年各项赛距的大赛中,甘纳斯本人或由其种鸽作出而获冠军达20多个,上位成绩不计其数,一改美国鸽坛起伏徘徊的局面,成为当之无愧左右美国鸽坛的霸主。
    我国近年香港赛鸽的崛起为我们树立了又一个很好的引种驯化的榜样。
    香港赛鸽起步较晚,本地基本上没有什么本土化的信鸽品种,一开始就是从国外引进。60年代主老一辈养鸽家许遵平、林世涛等人从比利时,台湾引进一批种鸽,作为基础种鸽,其中主要有狄尔巴系等。引进初期较不适应,很难发挥,能放200公里已经是件了不起的事了。现在看来,驯化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是很自然的,因为压下了葫芦才浮起了瓢,提高了某些指标,牺牲了其他指标,香港鸽友并不浮躁,也不气馁,80年代后由谢国民、谢炳等赛鸽家亲到比利时直接从老狄尔巴鸽合引进一批赛绩鸽,同时也引进其他名家的赛绩鸽如詹森"90" 系,英国阿亨等,用这些新秀再配原来的老种,此后情况大有改观,如狄尔巴系的后代就一直在中远程上称雄。詹森、90号,阿亨等系均成绩斐然,形成了香港地区的主体鸽系。广东赛鸽家陈伟强说过一句话:香港、广州、汕头等地,能有所发挥的进口鸽,都是用进口有一定时间的品系(经过本土驯化)配上新进口的相关血缘的品系(融合性好,提升作用大)闯出一条路来的。这可以说是我们香港、广东鸽界的共识。现在香港、广东鸽被引到全国各地的种鸽,反映都觉较为顺手。广州罗家军赛鸽出手赛鸽不多,但出成绩的慨率很大,2001年在泰国举行的世界排名赛的冠军,也有罗家军的血统。还有梁锦洪先生的港鸽,送到国内各公棚参赛,成绩斐然。而港鸽也敢与国际高手同台竞技,显示了令人瞩目的实力;在2000年世界锦标赛中港鸽取得22名(胡达明),25名(许遵平)的好成绩;在世界排名大奖赛中港系鸽取得第4名(广东陈伟强),13名(何华),14名(施建杰);此外还取得 20名,22名,23名,25名,30名等。可以说,港人治鸽,独创一格;港鸽参赛,别树一帜。
    国内也还有许多驯化品种取得很多很好的成绩,在此不能—一赘叙,他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巨大的代价。他们的思路和作为,值得我们重视、学习和借鉴。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该信息禁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