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我的藏经阁

采制科学养鸽[转帖](精彩)

发表时间:2005-09-12 18:05:28   浏览数:716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采制科学养鸽[转帖](精彩)
鸽子的消化系统

  鸽子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它由口腔、食道、嗉囊、腺胃、肌胃、小肠、大肠、泄殖腔、肝脏和胰脏等消化器官组成。

  鸽子的口中没有牙齿,也没有唇和软腭。口腔直通喉头,与咽腔之间无明显界限。口咽的前端为嘴,由上下喙组成。喙呈圆锥体,外表有坚硬的角质,其边缘光滑,适宜采食。口腔顶壁的中央有一纵行缝隙,是内鼻孔的开口。舌头呈三角形,舌根固着于舌内骨上。有味蕾,在选择食物和引起食欲方面起作用。舌尖角质化,游离于口腔中。口腔内有唾液腺,分泌的黏液有润滑口腔粘膜和食物的作用,使之便于吞咽。

  食道是易扩张的肌性管道,位于咽与腺胃之间,长度大约为9厘米,是食料进入鸽体的通道,无消化作用。进食的词料,借助食道腺分泌物的润滑而下移至嗉囊。

  嗉囊是食道下部的膨大部分,可分为两个大的侧囊。囊壁薄,外膜紧贴在胸肌前方和皮肤上。它是饲料暂时贮存处,具有发酵、软化词料和分泌鸽乳的功能,亲鸽在孵育期间,在脑下垂体后叶分泌催乳激素的作用下分泌鸽乳。鸽乳是由雌鸽和雄鸽发达的双叶嗉囊中的增殖扁平上皮脱落的充满脂肪的细胞产生。嗉囊上皮的增殖一般认为始于孵化的第8天,孵化的第16天开始分泌淡黄色的鸽乳,持续到雏鸽出壳后2周,鸽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一般脂肪占6.9%~12.7%,蛋白质占13.3%~18.6%,灰分占1.5%,铁、钠占2.6%,水占65%~81%。鸽乳和哺乳类动物乳汁不同的是缺乏碳水化合物和钙。

  腺胃呈纺锤形,位于嗉囊和肌胃之间、壁内有发达的腺体,开口于黏膜表面的一些乳头上,分泌盐酸和蛋白酶。腺胃能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肌胃是椭圆形的凸面体,质地紧硬,位于腹腔的左腹侧,重量大约为9克,有两个开口,前口为贲门,与腺胃相通,后口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通。由一对背侧肌和腹侧肌与一对前背中间肌和后腹中间肌组成,通过发达的腱膜把4块肌肉连接起来,其内壁覆盖着由本身腺体分泌而形成黄绿色的角质膜(俗称“内金”),表面有许多纵向平行的皱裂。角质膜坚硬,对蛋白酶、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等均有抗性,并具有磨损脱落和不断修补更新的特点。肌胃具有周期性运动,平均每隔20~30秒钟收缩一次。肌胃的主要功能是对饲料进行机械性磨碎。

  砂粒和细石子对鸽子的食物消化作用很重要、若将肌胃中的砂粒和细石子除去,会使消化率下降25%~30%,粪便中会出现未经消化的整粒饲料。所以,在鸽子的保健砂中应加入15%~30%的砂粒和细石子。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围肠,平均长度为95厘米,十二指肠起于肌胃,肠停内着生胰腺,终止部有肝管和胰管的开口。十二指肠下连空肠。在小肠中段有一短的盲突,称为卵黄囊柄或卵黄囊室,作为空肠和回肠的分界,回肠上接空肠,下连直肠,小肠内壁粘膜有许多小肠腺,能分泌麦芽糖酶、蔗糖酶、胰脂酶和胰淀粉酶等。这些酶在小肠中对各种食物进行全面的消化。小肛壁的粘膜形成大量的绒毛,以十二指肠的绒毛最大,往下逐步变短变粗,有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功能。

  大肠包括直肠和盲肠,直肠粗而短,一般长3~5厘米,前接回肠,后通泄殖腔。直肠因短而不能贮存粪便,所以鸽子总是排泄频频,这有利于减轻体重,适应飞翔。在剧烈的竞翔中,减轻1克体重也是相当重要的。直肠可以吸收部分水分和盐,形成粪便,盲肠的入口处为回肠和直肠的分界线,退化为短柄状,长度为0.5~0.8厘米,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在入口处有淋巴组织,形成盲肠扁桃体。

  直肠末端膨大而形成泄殖腔,是消化、泌尿和生殖的共同通道(粪和尿在此混合后即排出体外),在它的背壁是腔上囊,幼鸽腔上囊发达而比泄殖腔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萎缩退化成一个具有淋巴上皮的腺体结构,泄殖腔内有两个由粘膜形成的不完全环形襞,把它分隔成前、中、后三室。前室为粪道,直接与直肠连接,中室为泄殖道,输尿管和生殖管开口于此,后室为肛门,并开口于体外。肛门的上下缘形成背、腹侧肛唇。括约肌与来自耻骨和坐骨的肛提肌控制泄殖腔的活动。泄殖腔能吸收少量水分。

  肝脏较大,平均大约重25克,分两叶,右叶大,左叶小,质地脆弱。孵化后期由于吸收带有色素的卵黄脂质而呈黄色,出壳15天后逐渐变成红褐色。鸽子没有胆囊,胆汁由肝脏直接分泌进入十二指肠。胆汁能乳化脂肪,激活胰脂酶,帮助小肠消化吸收脂肪。此外,它还具有合成、贮存和分解糖原,合成和贮存维生素、血浆中的蛋白吹以及解毒等功能,每当鸽子竞翔归巢时,总是排泄出呈绿色的粪便,这是由于路途饥饿,从体内吸收的营养中含有胆汁的缘故。

  鸽子的胰脏很发达,是一个狭长实心的腺体,着生于“U”形弯曲的十二指肠中,呈灰白色,长度约5厘米,重约1.4克,分背、腹、脾3个侧叶。其上皮分化形成外分泌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所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胰脂酶和胰淀粉酶等,胰液通过导管输入十二指肠。这些酶对小肠营养物质的消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外分泌部即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它们共同调节体内糖的分解、合成和血糖的升降。

鸽副伤寒

  鸽副伤寒又称沙门氏感染,是由沙门氏杆菌感染而致病。

  秋天是副伤寒的多发季节。鸽子受这种疾病感染的原因,除与其他病鸽接触之外,还可从牛、猪、鼠、鸡、麻雀等动物身上得到感染。频繁的鸽子买卖及交换,也是造成此疾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感染副伤寒病原菌的鸽子,由于病原菌的影响,往往使鸽子的飞行状态失常,以及使身体某些部位发生抽搐现象。这些病原菌主要集中在鸽体的关节、肠和性器官等部位。

  关节型副伤寒,其危害主要在翅膀及腿部的关节处,常常造成这些部位红肿发炎、疼痛及肿胀,鸽子将会垂下它的翅膀,并跛脚蹒跚而行。随着病情的加重,这些受侵害的部位将因关节破坏、僵化而变形,从而严重地损害它们的运动机能。当病情恶化到这种地步时,它们的竞翔生涯也就从此结束。但是否仍可被用作种鸽,那就要看它是否已被副伤寒菌侵害而损伤了它的生殖系统功能来决定。

  一种单纯型的肠型沙门氏菌比其他型的沙门氏菌发生率要高。所谓单纯型,就是指只侵害特定部位而不损害其他部位。单纯的肠型沙门氏菌,侵害的部位仅限于肠。患此病的鸽子常因发炎、发烧而感到口渴。食欲下降,羽毛莲松,并排出绿色有恶臭的粪便,有时因肠出血而排出血便,使体重迅速减轻,鸽子因此而很快死亡。即使能痊愈,也会排出带有沙门氏菌的潜在感染源,即沙门氏病的带菌者。

  因此,肠型沙门氏菌比侵害关节的沙门氏菌严重得多。因为当发现鸽子下痢时,便是肠型沙门氏菌所造成之前兆,鸽舍里的食物和饮水已成为疾病的传播源,这种情况在竞翔过程中更应注意。在重复参加为时数日的远程飞行,或因长途运输而必须连续数日把鸽子关在宠中,都会增加鸽子的压力,精神平衡失调,因而降低了鸽子的抗病能力。生活环境的改变及恶劣的气候使它们容易受到这些隐患的侵袭。

  副伤寒病菌侵入鸽子性器官时,常会造成雄性不育症。雌性鸽子的卵巢内有数目众多的病原菌时,也会引起不孕。如果为数不多的病原菌到达卵巢时,若卵巢中有蛋时,这些蛋将会被感染,而使蛋内的胚胎因受病原菌的侵入而死亡。如果雏鸽能孵出来,它们也会很快死亡,偶尔有幸存者,也不过是慢性带菌者,而成为鸽舍潜在威胁源。

  在一般情况下,克服沙门氏菌最彻底的方法,是隔离或杀灭病鸽J口使移走病鸽,也不能保证这种疾病已经被彻底扑灭。

  用药物来处理时,可用抗生素、金霉素或氯霉素,每天早、晚1次,每次5毫克,3天为一个疗程,停3天后再治疗一个疗程。

  另外,鸽舍的卫生工作也十分重要,每天早、晚打扫之次,定期进行消毒。


返回

鸽的视觉



  在鸽子的感觉器官中,视觉最为发达,听觉次之,嗅觉和味觉都比较迟钝。鸽子的眼睛位于头部的两侧。两只眼睛的平均重约2.4克,比鸽脑还要重一些。眼球特别发达,庞大的眼眶都被眼球所填满,鸽眼的结构为外形扁圆,适合于远视。鸽子左、右视轴之间的角度约为145度,视野300度,两眼各自独立使用,并且受背、腹两条斜肌和四条直肌(背、内侧、腹侧和外侧)所控制。鸽眼的活动范围往往是有限的,通常借助头、颈部较大的活动范围来补充其不足。当它看高物时,一定张眼对向,而且倾头才能对准视物,如用单眼则无法正确判断距离与物体大小。

  养鸽爱好者均对鸽眼有所的偏爱,购买鸽子时总是先看眼睛,有人还专门配备放大镜进行观察。的确,在鉴别信鸽时,眼睛是重要项目之一。从眼睛上能反映出鸽子的素质、健康状况、聪明与否,甚至还能反映出遗传特性。有人甚至以为,依靠眼睛鸽子才具有发现自己所处位置的能力,也就是说,眼睛能在导航中解决“地图”问题。如果真是这样,这是为寻找鸽子导航“地图”而穷其一生的专家们的一大福音。可惜的是,有关的科学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却恰恰相反,信鸽的归巢,并非依靠视觉导航。但无论如何,对于鸽眼的研究和实验,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鸽眼同人和其他动物的眼睛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许多相同之处,由晶状体、瞳孔、虹膜、前室(眼前房)、角膜、巩膜板、巩膜、脉络膜、网膜、玻璃体(或眼后房)、睫状体和视神经等组成。

  晶状体位于瞳孔后侧的玻璃体与房水之间。晶状体的功能是将光线聚集,使外界的物像印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可以根据物体距离的远近,光线的强弱,变成平的或凸的,便于物像通过。鸽子在飞行中,晶状体的变化显得更加迅速。

  瞳孔的功用,在于控制光线射进眼睛内部。瞳孔应是圆的、开张的,随着物体的距离和光线的强弱,瞳孔会敏感地缩小或扩大,即瞳孔的光反射。

  虹膜的主要功能,在于阻挡外来过强的光线,它环绕瞳孔周围,表面通常出现一些带色泽的颗粒,不规则地向着瞳孔,这种小颗粒就是养鸽者所说的神秘的眼砂,通常被分为底砂和面砂,深砂和浅砂,粗砂和细砂,满砂和稀砂,鸡黄、桃花和牛眼等等。

  眼前房、眼后房和房水:眼前房是角膜与虹膜之间的空隙;眼后房是虹膜、睫状体与晶状体之伺的空隙;房水为透明的液体,具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以及维持眼内压的作用。房水不断地由睫状体上皮细胞产生,先进入后房,经瞳孔流入前房,再进入前房角,最后经睫状前静脉归入血循环。

  角膜是突出的,位于眼球前面。它的折射现象与房水相同,角膜能透过光线,同时巩膜前面的开口封闭,把眼球完全包在里面。

  巩膜、巩膜板由纤维膜极度发展而成,呈不透明的白色,质地坚韧,位于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外部,成为角膜周围的硬骨,能变动,眼球在它的保护下移动自如。

  脉络膜:位于巩膜与视网膜中间,前缘与睫状体接连处称为锯齿缘,后缘止于视神经周围。脉络膜富有血管及色素,有供应视网膜外层的营养及遮挡光线的功能。

  视网膜:位于眼球壁的最内层。由色素上皮层与神经组织层两部分组成,前者没有视感觉,后者才是真正的视网膜。根据功能可将神经层由外向内可概括为二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视细胞)、第二级神经元(双极细胞)和第三级神经元(节细胞)。视细胞感光后,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和电位变化,形成神经冲动,经过双极细胞、节细胞再通过视路,最后传达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而产生视觉。

  玻璃体由玻璃状的透明凝胶体形成,占了眼球的大部分空间。它不仅是屈光介质之一,而且有维持眼内压和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睫状体呈环带状,前缘与虹膜相连,后缘和脉络膜相接,贴附于巩膜内面,睫状体内有平滑肌纤维,称睫状肌,由动眼神经支配,收缩时睫状冠孔缩小而使悬韧带松弛。晶状体藉自身的弹性而表面突起,增强眼的屈光力,以适应看清近距离目标,这种现象称为调节作用。鸽子在栖息和飞翔中,根据视物的远近,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来改变水晶体的形状和调节水晶体与角膜之间的距离。在调节过程中,角膜的凸度也随着改变,称为双重调节。所以,鸽子能在一瞬间把角膜扁平的“远视眼”调节为凸起的“近视眼”,鸽子凭借这种精巧而迅速的调节机制,敏捷地观察远近的物体,此外,睫状体上皮细胞还具有产生房水的功能。

  视神经是纤维组织结构,呈绳状,带白色,头部附在巩膜上,往后越来越细,以绳状的叶片和视网膜的纤维绕在一起。它的作用像一根有感觉的导体,测试精神上的印象和感觉。

  鸽眼的附属器包括眼睑、泪器、结膜、眼外肌和眼眶。眼睑,俗称眼皮,是覆盖在眼球前面起着重要保护作用的帘状组织。眼睑有四种,即白眼皮、黄眼皮、黑眼皮和红眼皮。泪器分泪腺和泪道两部分,前者是泪液(俗你眼泪水)的分泌腺,后者是泪液的排出道。泪液内含有一种溶菌酶,除有湿润和清洁结膜囊的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该信息禁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