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关于鸽眼内线口的研究

转载自 红狐狸  转载于2013-04-26 23:36:32   浏览数:3043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目前,我国信鸽界把鸽眼瞳孔内缘上的环状物称呼为内线口,它实际上是附在瞳孔内缘上的一种脉络膜形成的的环状体。

   经过十年的观察和研究,主要有十六个论点。

   1.内线口与鸽子品种无关系

   不论是观赏鸽、肉用鸽、参加过比赛的信鸽,还是未参加比赛的信鸽,绝大多数眼中瞳孔内缘上都有“内线口”。

       2.内线口的粗细肥厚壮实与鸽子的个子骨骼有关系

        个子高大、骨骼粗壮的鸽子,一般“内线口”显得粗壮肥厚,收缩有力度,轮廓清楚。个子偏小,骨骼纤细度鸽子,一般“内线口”显得细窄瘦薄,力度差,立体感观差。

       3.内线口与鸽龄有关系

         一般鸽子长到一年,“内线口”就完全可以凭借5倍放大镜,在太阳光下清楚看到。在室内需用300瓦电灯作光源,才可以看得清楚。瞳孔内缘上无“内线口”的鸽子,换成10倍放大镜也无法看到。正常情况下鸽子长到三岁,“内线口”基本定型。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内线口”显得越来越清晰,轮廓明显,有立体感,很漂亮,使人爱不释手。我见到过一只大鼻子黑色雄鸽,在阳光下凭着肉眼清楚地看到肥厚的荷边型“内线口”,有立体感,轮廓非常清楚。鸽主告诉我,这只鸽子已有12岁。

       4.内线口不是后天生成,完全是靠遗传而来

         仔代鸽“内线口”形状的出现率是上代“内线口”形状的50%。一对父母鸽,一只是荷边型“内线口”,另一只是粗圆形“内线口”,它们的仔代中“内线口”,荷边型和粗圆形各占一半。另外,用父配女儿或母配儿子产生的“回血鸽”中,“内线口”的遗传率几乎高达95%。即:父配女儿或母配儿子产生的“回血鸽”中,小雄的“内线口”与父鸽基本是一个形状,小雌的“内线口”与母鸽基本是一个形状。

       5.内线口有颜色区别

       我看到这五百只鸽子中有“内线口”者,绝大多数是灰黑色,还有少部分是淡黑色,极少部分是褐色,仅有一只是蛋黄色。

       6.内线口是荷边型的,在瞳孔收缩幅度较大的眼睛中,占的比例较高

         另外,还有一小部分鸽子,在正常阳光下“内线口”是粗圆形,但随着光线增强,瞳孔收缩,其“内线口”会变成“荷边型”。这类鸽子多数年龄是一岁至二岁。

     7.眼砂结构与内线口无关系

         无论什么鸽子的眼睛都有“内线口”,牛眼、血眼、鸳鸯眼、砂眼、黄眼,以及一只黄眼另一只是砂眼,一只砂眼另一只砂牛眼,一只是砂眼另一只是鸳鸯眼,一只是黄眼另一只是鸳鸯眼等等,左右眼砂结构不相同的鸽子,绝大多数瞳孔内缘上,都有不同形状的“内线口”。

      8.肉用鸽的内线口,力度差,显得呆板

      观赏鸽的“内线口”比肉用鸽的力度强。

      9.信鸽的内线口力度感强,轮廓清晰,有立体感,显得漂亮

       10.信鸽的内线口形状与竞赛里程和飞速关系不明显

       不同赛距的归巢鸽中,细圆形、粗圆形、荷边型的“内线口”都有。在不同赛距中飞速快的鸽子“内线口”形状,在飞速慢的鸽子中同样都有。

      11.内线口的力度、清晰程度与鸽子的健康状况有关系

       健康的鸽子手感好,其“内线口”非常清楚,且有力度。体质差的鸽子,其“内线口”显得软弱无力,轮廓清晰度差。

        12.内线口形状与鸽子的性别无任何关系

      无论雄鸽还是雌鸽,极大多数都有不同形状的“内线口”。

       13.眼睛或瞳孔受过伤的鸽子,看不到有内线口

         14.葵花形内线口非常稀少

         在五百只鸽子中,仅见到过二只,真可谓凤毛麟角。

       15.内线口的形状与信鸽生长区域无关系

         生长在低海拔的沿海地区、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高海拔的高原大山地区大信鸽中,极大多数瞳孔中不同形状的“内线口”都有。

      16.内线口形状与鸽子羽色和性格无关系

       无论是麒麟花、蝴蝶花、黑皂、瓦灰、红绛、雨点、纯白、银灰等羽色的鸽子,都有不同形状的“内线口”。无论性格急躁,还是性情温顺的鸽子都有不同形状的“内线口”。

       我们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社会活动范围受交通、经济等条件限制,研究“内线口”的工作都是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造成实施研究“内线口”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年之久。虽然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内线口”的研究还很肤浅,工作尚未结束,诚恳希望对“内线口”感兴趣的同仁指教。

       附:鸽眼瞳孔内缘上的“内线口”形状统计表。 

                            “内线口”位置示意图

                                                                  2008.4.29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