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赛鸽文化

《世界赛鸽文化》(6)

来源:转载1   发表时间:2010-11-11 12:37:32   浏览数:1272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上一回内容里所提到的,科野龟三郎先生从大正末期一直到昭和初期,都从雷尼尔.古鲁内这种比利时超级鸽舍输入知名种鸽,刚才也说过势山庄太郎先生豪迈的举动,这些例子都可以体现出日本赛鸽文化是完全发源自近畿地区的,在这里,我要大力赞扬近畿地区的爱鸽人士们。

 

更强的独创性和超级明星

不管做什么事情,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需要有新的创意和功夫,那些名垂千古的赛鸽竞翔专家们留传后世的都是他们独到的创意。像比利时鸽界黎明期的超级巨星亚历山大.韩森,我个人就认为他有卓越的选鸽能力,同时还具有独创的开发技巧。他在培育像古利凯圣维仙这种能够长年飞行的长距离鸽方面所下的功夫即为其中一例。他的得意弟子雷尼尔.古鲁内的选手鸽鸽舍里就有雌雄隔离的巢箱设备,这证明了亚历山大.韩森正是这种作育方式得以萌芽的推动者。如果不用这种雌雄隔离的巢箱设备是很难让一只鸽子有长达 8年甚至10年的飞行生涯的。另外,他也在饲料的组合方面特别下功夫研究,而且对使用的饲料做特别严格的筛选。

我可以想像身为面包师傅的亚历山大.韩森对素材的品质是绝对不会妥协的,这一点在古书上就有文字记载可资证明。英国某古老文献上写道:亚历山大.韩森会向外国购买比英国原产品质更好的谷物。我可以想像,也许这条输入路径是从透过巴卡的介绍而认识的罗刚以及柯林.奥斯曼等人的互动中建立起来的吧!在比利时长距离赛鸽朝圣地列日地区,除了饲料之外还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而要说该地区首屈一指的巨擘亚历山大.韩森对饲料研究毫不关心则是不可能的事。事实上,关于列日地区先进情况的故事到现在都还在流传。

有一种名叫梅拉吉.列日”(Melange Deliege)的配合饲料,它是以多种不同豆类为主体的混和性饲料,其特征则是没有掺杂玉米。

 

百年历史的亚历山大.韩森

我在1963年开始担任日本赛鸽协会的理事职务,不过我一直认为鸽界全体的发展要从地区鸽界的振兴开始着手,而喜欢优秀的好鸽、潜心研究并具有创造力、胸怀着遵循传统的步伐求发展的精神准备的人,是振兴地区鸽界必需要有的指导者。同时,获得物质和名誉两方面的高度评价是参与赛鸽活动所不可或缺的报酬。

亚历山大.韩森是比利时赛鸽活动发祥地之初的第一颗闪耀巨星,他也作育出无数英才,所以到了百年之后的今天,仍有许多优秀的后继者继承其伟大的遗产。雷尼尔.古鲁内、华普利(George Fabry)、法国的保罗.西翁(Paul Sion)、还有先代的马提鲁努(Materne)(现在当家的艾弥鲁 (Emiiru)之父)等人都是其主要的后继者。而经由雷尼尔.古鲁内直接、间接导入韩森系名血的安德烈.凡布利安那(Andre Vanbruaene)和安理.莫鲁拿鲁(Henri Momard)等人也很有名。

虽然我没有亲手抓韩森系或古鲁内系鸽的经验,但是我凭借自己对他们的后继鸽舍的了解和抓他们那些血统鸽的经验,大概地描绘出韩森系百余年前原始的轮廓。现在将其整理如下。

首先来看外观上的特征,它们的美会让你舍不得把视线移开。羽毛颜色有胡麻、黑胡麻、灰色,还有近年来被称为“Chall is”(原为有印花的轻质毛料之意)的青铜色(Bronze)、被称为Mosaic(原为马赛克之意)的镶嵌拼凑式花纹,也有一些是白色的。我记得在1957年前后,《美国赛鸽新闻》(American Racing Pigeon News)杂志上就有一篇标题为白色韩森的特辑。学生时代的我被激起强烈的兴趣,因为一般来说,胡麻和偏黑的羽色是韩森系的标准颜色。

它们次要的特征是头部呈圆形,体型大都中等大小,羽毛非常光滑丰满,身体的长度稍长。此外,它们的体重很轻,胸部宽阔,但是却没有像司翠克鲍特那样粗骨头的”(Type)。它们的肌肉很柔软。从性能方面来看,它们不畏恶劣天气,是全天候型的长距离能手。上一回发表过的圣维仙号纳奴邦号比鲁巴欧”(Bilbao)都是长距离赛中的佼佼者,不过在只有200公里的巴黎(Paris)短程赛中也能获得好成绩的记录看来,它们可以被称为全能鸽”(All Round)。我想,这种全天候型全方位”(All Round)的性能是韩森系血统鸽历经百年而不坠的主要原因。

 

西翁鸽的诞生

与日本鸽界渊源最深的输入鸽系就属西翁系了。以1933年自美国查尔斯.海兹曼先生导人的7西翁系名鸽为首例,战后陆续引进总裁法国之翼等名鸽,引起整个鸽界的瞩目。生出众多活跃后代而对日本鸽界带来重大影响的西翁,这位前辈到底是何方神圣?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这个令人怀念的名系的历史。

 

研究赛鸽文化

我集结了欧洲有志之士遗留下来的文献和权威人土之间的传闻,再加上我个人的体验、经验和研究归纳出来的成果,顺着鸽界历史所作的赛鸽文化系列报道已经有十几回了。

虽然谈过许许多多留下诸多丰功伟业的爱鸽人士们,也谈过多种世界级的冠军鸽种,但是这些介绍充其量也只不过是整个鸽界历史的简要概述罢了。因为从与野生鸽种交配、改良而成的赛鸽为基础的尤连(Mr.Ulens)开始,到卡尔.伟奇(Karel Wegge),以及方辛坚(Vanschingen)等赛鸽运动创成期的人物,再到活跃于赛鸽风气盛行的黎明期 (1)的亚历山大.韩森等知名爱鸽人士……今日流传下来的相关资料都很少,而极待阐明的部分却有很多。而且,即使把范围缩小到我个人的研究领域--近代赛鸽上,也有一言难尽之叹。

和一般的学术分野相比较,赛鸽运动的历史至多不过百余年,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少得可怜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世界上许多爱鸽人士对自己的兴趣也没有多大的学术修养,就算他们对学术方面的研究有兴趣,缺乏可以依据的资料却让他们想要钻研也不得其门而入,我认为这种冷酷的现实是妨碍赛鸽文化发展的障碍。

在到目前为止的12回连载中,我为各位读者叙说了比利时赛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也和各位读者谈到影响今日鸽界至钜的伟大爱鸽人士及他们的事迹。

我觉得欧洲赛鸽活动的发展背景和赛马有诸多类似的地方,例如它们同为动物之间的竞争,而且都是讲求血统的运动项目等等。在竞争成果的报酬,也就是让人类热衷于此的赌博性方面,也是和赛马活动有共同之处。换句话说,竞赛的趣味感是在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煽动之下而引起的。不过,在赛鸽中一人要身兼数职的乐趣却远超过赛马之上,就好比要马主自己繁殖马匹、教导马匹应有的技能、并且亲自驾驭马匹上场应战一样,这不仅是参与赛鸽有趣的地方,同时也是其困难所在。

知识和财力这两项要素是为欧洲赛鸽运动奠立基础的爱鸽人士们所共有的特点,也是确立名系所不可或缺的要素。看看现今仍享有名气的众多名系确立者们,他们无一不是优秀的长距离鸽舍代表。人人想在比较鸽子的归巢性和速度的竞赛发达过程,以及在鸽子性能的开发阶段建立名声,因此在归巢不易的长距离竞赛中表现的成绩自然会被拿来大作文章。

黎明期的比利时长距离竞赛,以法国连接大西洋的比斯开湾沿岸为起点,以西班牙国境周边为终点。,法国的达克斯(Dax)、圣维仙(St.Vincent)和西班牙的比鲁巴欧(Bimbaou)等地,都因为曾经是19世纪末期的长距离赛的放鸽地点而闻名,直到20世纪才逐渐转移到地中海沿岸地区。根据我的调查,目前盛况最空前而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巴塞罗纳(Barcelona)赛是从1924年开始的,第一届巴塞罗纳赛的参赛鸽总共有2556只,里希特.逢斯(M.LICHTFONS)鸽舍(2)以分速906米的速度赢得冠军。

 

西翁与日本鸽界

到上一回为止,我们总共花了三回的篇幅来介绍亚历山大.韩森的事绩,这一回我要把舞台移到法国去,而时间则是比亚历山大.韩森晚个几年。说到1920年到1930年代在法国鸽界诞生的世界名系,第一个要谈的非西翁” (Sion)莫属了。

英国的柯林.奥斯曼和安德森博士(Doctor Anderson)两人,将同时代的比利时爱鸽人土裘诺.司达沙”(Guellaume Stassrat)、爱烈特.杜雷、鲁西安.巴斯汀”(Lucien Bastin)哈贝尼斯”(Havenith)和法国的保罗.西翁并列为世界五大名系,并且给予极高度的评价。

20世纪初是保罗.西翁的天下,继承他的天下而为战后的日本鸽界带来极大影响的则是其子罗拔.西翁(Rorert Sion)。西翁父子居住在法国西北部的利鲁(Lille)县,离比利时国境非常近。第一代的保罗.西翁在多鲁匡(Tourcoing)城建构鸽舍,第二代的罗拔.西翁则在慕宝渥(Mouvaux)城分建很多鸽舍。现在请各位读者翻开地图并且找出西翁住的城市,您可以发现他们所在的地区几乎被比利时包围住一大半,所以事实上,在鸽舍和竞赛距离上几乎和比利时当地没有两样。

保罗.西翁经营一家规模颇大的纤维公司,是法国知名的大富豪,他用本身雄厚的财力背景买入多种比利时名鸽,并以此来构筑其血统。

日本鸽界在公元1933年引进在美国繁殖的西翁”(Sion)系。1933(昭和八年),关口龙雄先生、并河靖先生和已故的岩田孝七先生自美国肯塔基州的爱鸽人士查尔斯.海兹曼(Charls Hazman)那里引进7西翁名鸽,开创了日本鸽界导入西翁系的先例而为人知晓。西翁系在战前的日本鸽界打下一片江山是在1941年的寿都1000公里竞赛中得到第6名,那是编号第15- 31040号,并河先生养的栗胡麻雄鸽。战后又有许多爱鸽人士自美国引进西翁系的鸽子而造就出不少活跃的名鸽,因为这番典故,西翁系可以说是和日本鸽界渊源很深的系统。

 

战后鸽界和西翁

我从1955年开始自己饲养鸽子,那时我只是个十几岁的高中学生,而第一次养外国鸽子则是 1957年的时候,我从那个时候开始对海外的情报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那个时候日本赛鸽协会的国际鸽舍在大阪的“sogo百货公司顶楼举办竞赛活动,比赛结束之后就举行拍卖会,我就是在那场拍卖会上标到比利时人摩利斯.方柏鲁(Morris Vandevelde)委托拍卖的400公里记录保持鸽,只可惜它的血统并不明确。另外我还买了由美国人法兰克.史台亚(Frank Stayer)育种的,1956年出生的,东京松噼屋(上野区)国际鸽舍的水泽400公里记录保持鸽。

当时的日本鸽界以本土系的鸽种较为繁盛,在关西地区有势山系、今西系,在关东地区则有成光系和南部系等,外来的输入种有战前自法国输入的西翁系后代和战后自美国引进的西翁系或司达沙系。在这样的鸽界情事中,关口龙雄等人输入的海兹曼.西翁被视为源流优秀的血统。

当时日本赛鸽协会的会长关口龙雄先生于 1957年出席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国际鸽联会议(FCl),趁此之便顺道拜访了法国名家罗拔.西翁,并导入总裁”(Boss)法国之翼”(King of France),成为引起鸽界重大关注的新闻。1958年我正好20岁,我到关口先生的住所拜访的时候就亲眼目睹了总裁的风采,这种惊讶对我来说,无疑地是一次强烈的文化冲击(Cultu re Shock),我对西翁系的热情也顿时燃烧了起来。

 值得顺便一提的是,我当时也从英国的汤米.贝克(Tommy Buck)那里买来英国冠军大王安德森博士培育出的灰栗雄鸽,我将这只1951年出生的灰栗雄鸽取名为挑战者(Challenger)挑战者的双亲都是安德森博士从保罗.西翁那儿购得的西翁系名鸽,无庸置疑地,挑战者 身也是纯种的西翁鸽。年轻时我心中总有个疑问:直接从西翁本家引进纯种的西翁鸽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透过美国人查尔斯.海兹曼再辗转取得二手鸽呢?”现在,这个简单的疑问有了解答:汤米.贝克的鸽子不是安德森博士直接向保罗.西翁买来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西翁为了避免爱鸽受战火波及而另辟的艾弥鲁.菲诺伊亚(Emiel Fenoyer)鸽舍的鸽子,所以他的鸽子也都是正统的西翁血脉。而且后来西翁家族越来越富有,我知道想让他们让出爱鸽是更不容易的事了。此外,再加上国际情势和语言方面的问题,从法国直接输入鸽子变得难上加难了。

当年在关口先生家看到的总裁,还有大阪的细川英次郎先生的代表鸽法国之翼,在经过了30几年之后的现在仍然是资质最高的名鸽,在我的心目中,它们的地位仍然居于世界名鸽的巅峰。

 

法国之翼”(King of France)

想要拥有总裁法国之翼这种好鸽的欲望不停地在我脑中盘旋,优秀的鸽子总是具备特殊的格调和气质,威风八面而且活动力充沛。心里总想有一天把总裁的子代弄到手,所以不久之后我就把目标转向大阪的细川英次郎先生的代表鸽法国之翼,那是1962年,我在看过总裁之后4年的事。

法国之翼”10岁,和它交配的红宝石之后” (Ruby Queen)7岁。势山系后继鸽舍之一的细川先生认为不是灰色的就不能叫做鸽子,所以听说他对栗色的红宝石之后感到不甚满意。虽然如此,要和他谈成这笔交易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采用紧迫盯人死缠烂打的方式好不容易才说服了细川先生,可是他就是不肯将法国之翼转手让给我。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细川先生对我的承诺也是一拖再拖,理由就是因为细川先生想要在拱手让人之前留下最后一胎。

我终于因为等得不耐烦而下了最后通牒,细川先生是熬到红宝石之后快生蛋的那一天才回应我……红宝石之后被送到我手中的时候,我就立刻检查它的身体,结果当场发现它已经快生蛋了。我把它单独放在一个笼子里隔离起来,没多久它就生下一颗圆圆的鸽子蛋了,我马上就找来一只褓母鸽帮忙孵蛋。那是因为红宝石之后在细川先生家的时候还没有把所有的蛋都产出来的缘故,不过那是最后一颗了。

法国之翼的优秀当然不在话下,而和它交配的雌鸽红宝石之后也是相当不错的好鸽。我很期待为法国之翼配种,也尝试为它繁殖后代,只可惜一次都没成功。细川先生的鸽舍是当时规模颇大的鸽舍,他家的鸽子应该不会有运动量不足的问题,所以我猜可能是它已经超过了生育年龄的关系吧!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想亲手繁殖、培育它的后代,最后不得已,只好麻烦我的朋友任秀夫先生,请他帮忙照顾我的红宝石之后。任秀夫的鸽舍位于大楼的顶楼,是一个容易适应的环境,不管是外来的输入鸽还是本土鸽都能够在此被驯养。我们把它带到鸽舍外交配,不过还是没成功,红宝石之后就这样子在任秀夫的鸽舍里度过余生。

法国之翼是只脾气很倔强的鸽子,红宝石之后死后,我改选了各种其他的雌鸽试著让它们交配,但是法国之翼好像对它们都不太感兴趣,只是在被递补上的雌鸽身旁不停地徘徊,看得真让人心焦,急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我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也许它是对红宝石之后那样的栗色鸽情有独钟也说不定,话虽这么说,我却连一只雌的西翁也买不到,我用尽了所有的办法,到各地去为它寻找新娘,却找不到任何一只可以和红宝石之后相比美的雌鸽。

这个时候,我抱着已经放弃了一半的心态,选了一只自己鸽舍培育出来的小栗胡麻雌鸽放到法国之翼的巢房里。它是安德森博士培育出来的挑战者和关口龙雄先生培育出来的总裁之女交配之后所产下的后代。它是总裁的孙女,所以西翁系的血统毋庸置疑。没想到法国之翼竟然对它一见钟情呢!它们在积极地表现激情之后就成对交尾的事,我至今仍无法忘怀。

 

西翁耀眼的成果

法国之翼总裁的孙女交配所繁衍的 6只子代于1962年诞生。我对该年度最后诞生的胡麻雌鸽感到非常地满意,不只是体型和父亲法国之翼相似,连身高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1968年应柴崎升一先生的要求,我将这只雌鸽转让给他了。

当时柴崎先生每个月都会从琦玉到我的鸽舍来拜访,而且都非常仔细地观察鸽子。我当时因为要发行杂志而十分忙碌,没有办法花很长的时间为柴崎先生做详细的说明,最后甚至拿出私人工作日志给他,还告诉他:喜欢的话就尽管看吧!”因为已经和柴崎先生建立了与鸽子相关的互信关系,所以当他对我说:我希望你能把这只雌鸽让给我的时候,我变得没办法拒绝他了。

就这样,柴崎先生把我保留到最后的,法国之翼”6岁的女儿给带走了。之后他让贝鲁连吉” (Berlenger)系的雄鸽和它交配,繁殖出来的子代在1972年的东日本冠军赛中获得总合第2 (69PP7778BC雌鸽)1971年柴崎先生在同样的比赛中获得总冠军,而当年排名第2的大柴正敏先生在1972年变成了冠军。琦玉连盟的这两间鸽舍互争一二,成了当时鸽界的热门话题。

从战前经历了战后复兴期一直到现在,西翁系接二连三地创下佳绩。顺道一提,关口龙雄先生饲养的小莉儿”(“总裁的曾孙),在现在东日本冠军赛的前身--1962年羽幌国际赛鸽 1000公里竞赛中得到总冠军。其他活跃的西翁系还有很多很多,简直不胜枚举。

我和总裁邂逅之后又过了10年,为了亲眼见到神秘的西翁殿堂,一解常年埋藏在心底的疑惑。 1968年我远渡法国并且拜访了当时当家的罗拔.西翁。

1:从1800年到1910年比利时国家爱鸽人协会成立 (发行脚环)为止称为黎明期:从比利时国家爱鸽人协会成立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 1945年为止称为近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现在则被定义为现代。

2里希特.逢斯鸽舍位于阿隆(ARLON)。是卢森堡和法国边境上,靠近比利时东南方一个小镇鸽舍。

 

 西翁系的光荣翔绩

西翁系在欧洲鸽界究竟占了什么样的地位呢?经营纤维公司的大富豪保罗.西翁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人的观察力,引进多系冠军鸽种,不仅建立了自家鸽舍的血统,还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冠军王。我在1968年初次拜访西翁先生的时候所见到的真相是……

 

超越时代的名贵血统

在上一回的内容里,我们说过:西翁系在战前和战后都有令日本鸽界人士眼睛为之一亮的好成绩。我们也说过:关口龙雄先生、并河靖先生以及已故的岩田孝七先生等人,于战前自美国肯塔基州的爱鸽人土查尔斯.海兹曼那里引进7西翁名鸽首开了先例,战后关口先生又自法国名家罗拔.西翁那儿直接导入成对的总裁法国之翼。他们几位在西翁系血统导入日本而加速日本鸽界的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迈入赛鸽生涯至今,我几乎看遍了世界上所有的名鸽,我觉得总裁法国之翼这二只鸽子称得上是第一等的好鸽。它们给我的印象之强烈,让我到现在都还无法忘记。这两只鸽子让我增长的见识,也是我在领导自己的鸽舍和培养自己的鸽子时所不可缺少的。

就像我在上一回内容中所介绍的,法国之翼是我于1962年向细川英次郎先生求来的,后来也成为我的种鸽。基本上,要将鸽子本身分出高下优劣是不容易的事,不过硬是要拿总裁法国之翼来比较的话,因为总裁的父亲朋布鲁-49”(Bon Bleu 49)(1)也是优秀的冠军鸽,所以我觉得它的血统价值方面比法国之翼来得高。

现在鸽界中有很多爱鸽人士认为西翁系是一个即将消失的血统,不过,把眼光推及全世界鸽界,我发现西翁系血统诞生了非常之多的名鸽子。再加上本人对它们的实绩有亲身的体验,所以怎么也想不透西翁系的血统怎么可能会消失呢?

我想那只不过是因为曾经缔造辉煌战果的西翁系长年与其他血统交配混血,所以在血统书的记载上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少的缘故吧!在这个现象的背面,我隐约读到的讯息是:日本的爱鸽人士对鸽子这种东西并未真正的了解。我想这大概也是爱鸽人士们或专业书籍里经常倡导一定还有更好的鸽子的论调所造成的结果,只执着地追求新的,反而忽略了已经握在手中的良鸽。事实上,真正优秀的血统是具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的。

 

拜访憧憬已久的西翁鸽舍

我对在关口先生家看到的总裁思念不已,所以后来又从罗拔.西翁那里导入了总裁的同父异母兄弟鸽鲁邦”(Rubo n),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那是1964年的事。我用法文写信给他,后来终于达成了交易,不过我对总裁的占有欲实在太强了,所以无法为此而感到满足。

有这样对西翁系的体验,再加上我不停研究所累积的知识,我开始对强曼”(Gamin)缪尼耶”(Meunier)这种欧洲典型的冠军赛鸽产生兴趣。

令我难以忘却的一年,也就是导入法国之翼”6年之后的1968年,我第一次到欧洲旅行,还拜访了向往已久的西翁鸽舍。我在起身赴欧之前就尽可能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多抓多看,身体力行不断研究,因为我知道如果自己懂得东西太少的话,即使是到了正统鸽的大地盘也很可能因不识货而入宝山却空手回。

这次行程计划拜访当时比利时的第一把交椅安德烈.凡布利安那(Andre Vanbruaene)摩利斯.狄尔巴和法国西翁系第二代当家的罗拔.西翁的鸽舍,让我既期待又兴奋。比利时和法国的地理位置相当于由东京到神奈川之间的距离,所以我觉得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阻止我到西翁鸽舍拜访。先插另一个话题进来,当时日本的爱鸽人士们觉得赛鸽首推比利时,其次才是法国和英国。今日在欧洲长距离鸽界颇负盛名的荷兰和德国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因为那些地方的赛鸽成果还没有被充分的研究。

我并不是空手去拜访憧憬已久的西翁鸽舍的,那时我带着8厘米的摄影机随行。它不是静态的照相机,而是动态的电影。我把这次的行程视为不可能的任务,所以我打算用最充沛的干劲和热情来完成它。从鸽舍外观到内部陈设,甚至是代表鸽都被我一一录下来了,现在已成为非常珍贵的资料。

1968年是第一次,1971216日是第二次,之后我又陆续拜访了西翁鸽舍4次。

 

西翁系的地位

要谈这个名门鸽舍的点点滴滴,就不能不从第一代的保罗.西翁(Paul Sion)开始说起。保罗.西翁在法国西北部的多鲁匡(Tourcoing)城建构鸽舍,是1890年代末期到1930年,近代欧洲鸽界极俱代表性的爱鸽人士。他经营一家规模颇大的纤维公司,是法国数一数二的知名富豪。保罗.西翁在1949年去世之前,致力于引进多种比利时著名的冠军鸽种。他不仅具有雄厚的财力背景足以买人多种比利时名鸽,他也是一位对鸽子有深度观察力和鉴赏力的爱鸽人士。保罗.西翁自1920年起,长年担任欧洲品评会的审查员,还为赛鸽活动制定了一些明确的政策。他的见识和评价对现今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准(Standard of Olympiad)审查基准的制定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

西翁系第二代当家的罗拔.西翁位于法国西北部,邻近比利时国境慕宝渥(Muubou)城的豪华鸽舍。当时在比利时,有很多鸽舍是利用住宅的屋顶构建的,拥有这种独立建筑式的,雄伟气派的鸽舍的爱鸽人士并不多。一楼是车库,二楼有种鸽鸽舍、配膳管理室、饲料保管室,三楼是采用鳏夫制的选手鸽舍,其中又被分成幼鸽、一岁鸽和成鸽。采光用的窗户是玻璃彩绘的(Stained Glass)。西翁对赛鸽活动的用心之深,令人感动。

当时人们对保罗.西翁的鸽子血统的评价并不仅止于欧洲地区,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是深受好评的。对西翁血统赞誉有加还亲自引进西翁鸽舍的英国有识之士,如柯林.奥斯曼及安德森博士等人,就对保罗.西翁的见识充满了敬意。同时,在美国也有查尔斯.海兹曼、柯奇斯 (Carrties)、佛斯特(Foster)等拥护西翁系的爱鸽人士,更加快了西翁系在世界各地传播的速度。

人们对于西翁系的正面评价起因于该血统为当代了不起的冠军鸽种,而西翁家族在法国属于极富裕的上层阶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的欧洲社会依然存在着王政时代的阶级制度,这一现象我已经在以前的内容中提到过,不知道各位读者是不是还有印象呢?以法国为例,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将当时在位的路易十六和玛莉皇后送上断头台,终结了旧王朝而建立了新共和国。只不过在法国,社交界依然存在,旧王朝时代受封的贵族们(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的地位仍然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并且得以维持其尊严。

西翁家就是标准的上流阶级,不是一般的爱鸽人士们可以望其项背的,这种家世也为西翁系的背景做了保证。总而言之,在那个时候能够拥有西翁系的鸽子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还可以大大地提升自家鸽舍的地位。

提到西翁系在当时所受到的评价,让我想起1930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拍卖会上发生的一段小插曲。亚瑟.布利克斯(DR. ARTHUR BRICOUX)将好朋友保罗.西翁送给他的鸽子和自己鸽舍的鸽子交配,它们生出来的子裔在那场拍卖

 

西翁系的起源

保罗.西翁活跃时代的前半段还没有使用脚环,以致该血统的基础是谁的鸽子、什么样的鸽子,都没有特定的结论。不过,根据古老的文献记载,西翁鸽舍曾经从1800年代末期的夏鲁鲁.伟奇(Sharuru Wegge)鸽舍引进20多只鸽子,因此我们推测西翁系受到伟奇血统强烈地影响。再说到看起来和西翁系颇神似的古利” (Gris)(2)到底从何而来?据说它是出自巴黎 (Pairs)近郊的多古尼叶鲁(Dogunieeru)鸽舍。

保罗.西翁还导入了许多其他多种知名的冠军鸽种。例如:比利时安特卫普地区的崎凯恩 (Killen)鸽舍和普拉托乌(Plato ir)鸽舍,还有被视为古鲁特以及卡尔.伟奇直系鸽舍的维克曼等处。从受到伟奇系强烈影响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说西翁系和比利时国家爱鸽人协会的首任会长裘利斯.詹森(Jules Janssen)(与住在阿连栋克的詹森兄弟(Janssen Brothers)完全没有关系)的鸽子血统非常接近。

1968年我到西翁鸽舍拜访罗拔.西翁的时候,其父亲保罗.西翁已经与世长辞了,因此很遗憾,许多关于西翁鸽舍全盛时期的事情都留下了已不可考的疑点。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1926年在摩鲁善可斯 (Morcanx)850公里竞赛中得到冠军,在同年的达克斯赛中也得到冠军……等等,在长距离竞赛中的表现十分优异,独占熬头。还有1930年的某场 800公里竞赛,总参赛鸽有2000多只,保罗.西翁的代表鸽有27只,其中22只都入围前几名,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

西翁系第二代当家的罗拔.西翁在1952年的西班牙比鲁巴欧国际赛中也是出尽了风头,他的代表鸽在4898只参赛鸽中排名第二(法国冠军),这彷佛是在昭告世人,保罗.西翁人虽然已经过世了,但是名门血脉依然健在

1968年,我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前往法国西北部的利鲁(Riiru)县拜访罗拔.西翁位于慕宝渥城的鸽舍。稍早之前提过,我为了导入总裁的同父异母兄弟鲁邦而和罗拔.西翁有频繁的书信往来,基于这份情谊,他盛情地款待我们一行人。第一次见到这么雄伟豪华可与宫殿媲美的西翁鸽舍,我觉得自己简直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待续)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该信息禁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