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赛鸽文化

《世界赛鸽文化》(3)

来源:转载   发表时间:2010-11-11 12:30:17   浏览数:996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以前我曾讲过,平生第一次拥有的比利时鸽是摩利斯.狄尔巴培育出的巴龙之星,我向并河靖先生提出购买要求,是在它于1962年三届全国杯竞赛获得综合冠军之前的事。之后60-40382号(注2)在新泻400公里竞赛中成为京都全区之冠。

当时京都养鸽、赛鸽的风气十分鼎盛,因此狄尔巴的获胜被视为意义重大,并河靖先生也明白狄尔巴巴龙的血统是如此的优秀,所以这次交易是好不容易才达成共识的。

我从并河先生那里导入狄尔巴种鸽之后,到我初访欧洲之前的这段时间,我在进行狄尔巴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大阪连合会的细川英次郎先生导入叫做巴塞罗纳4”(Barcelona No.4)的鸽子(1960年巴塞罗纳国际赛第10名、1961年巴塞罗纳国际赛第8)

培育出这种鸽子的黑酷托鲁.贝鲁连吉 (Leopold Bostijn)鸽舍是狄尔巴的后继,就像是从狄尔巴分家出来的鸽舍一样,巴塞罗纳 4是灰色的小雄鸽。这只鸽子和并河鸽舍的种鸽巴龙之星等鸽子让我清楚明白狄尔巴系的优越性能,极适合长途飞行。

1968年,我第一次到欧洲时,就拜会了作育出已被导入的强曼(Gamin)(1960年巴塞罗纳国际冠军)的阿尔贝尔.莫南(Albert Monin)鸽舍,和作育出缪尼耶”(Meunier)(1962年及1963年巴塞罗纳国际赛冠军)的艾德兰.杜马雷(Adelin Demaret)鸽舍,见识到巴塞罗纳国际赛的霸主,并且参观其鸽舍,是我当时主要的目的。同时拜访在比利时以及世界各地生出许多冠军鸽王的狄尔巴鸽舍,亲眼观察其实际的状态也是我此行的主题。

 

验证血统的特征

鸽子因为血统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类型和特征,虽然不似生物学所称的这般严谨,但是对爱鸽人士来说,这些差异已经明显得足以识别了。依我自己实际观察和导入各种鸽系的经验,我对狄尔巴系的体型、特征做了一些整理,现将我的研究心得陈述如下:

关于鸽子的身体

中型或中型偏小。

骨骼不粗,一般来说体态轻盈者居多(西翁相比龙骨比较短,中间状似中断的鸽占大多数)

身体感觉稍微结实、紧绷的居多。背部圆滑像系了腰带的,尾部多半呈下垂状。

风貌、肉质等

一般来说,有很多雄鸽型态像雌鸽,羽色呈灰色的鸽子多半比较小巧,而有灰胡麻斑点的雄鸽不知为何胸幅就是比较宽阔。

肉质则一概以状态柔软者居多。

关于眼睛和羽毛的颜色

眼睛的颜色呈现赤色及金色为主要特征,浅柿子色、橘黄色和石头色的为少数。

灰色及灰胡麻色最多,也有夹杂白色、灰栗色和栗胡麻色的。

以上诸点是我鉴定狄尔巴系的特征而归纳出来的结论,羽色上多带有斑纹亦为其特征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30年代调查狄尔巴鸽舍的冠军鸽时,就发现有些鸽子被命名为布鲁.巴利欧雷”(Bleu Bariole)(带灰斑),也有被取名叫艾卡耶.普留姆.布朗休”(Ecaille Plumes Blanches)(白底灰胡麻点)的,大概就是受了那些鸽子的影响吧!

1950年前后成立巴塞罗纳国际赛的达涅卜 (Danhaive)兄弟所饲养的冠军鸽是栗系的起源,根据我的记忆,狄尔巴将巴龙的妹妹带往达涅卜鸽舍,让其与带有布利克斯狄尔巴血统的栗胡麻冠军鸽交配,共同育种之后带回二只子鸽。顺此源流,培育出多次在巴塞罗纳赛国际赛得名的珍珠1”(Pearl No1),以及其子代缪尼耶9”(Myunie No9)(灰栗)

狄尔巴经常像这样和其他鸽舍的血统交流,也和当时知名的布利克斯妥勒姆利” (Themley)等有名的鸽种交配,而导入其名贵血统。

观看早期的狄尔巴鸽种,可以发现它们大多胸幅宽阔,适合飞短程的样子。1932年生的代表鸽普提.艾卡耶”(Putti Ecaill6),它充分体现出狄尔巴系的特色,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们鲜明的胡麻点。

其实,法文的艾卡耶”(Ecaille)是鳞片的意思,它们被这么称呼是因为胡麻色的羽毛让人将它和鱼的鳞片联想在一起。普提.艾卡耶1938年圣维仙(St.Vincent)国际赛获得第四名,为全国冠军, 1939年于同一竞赛被列为世界第三名,亦为全国冠军。

谈点轻松的话题,比利时人为鸽子取的名字多半是形容其体格或状态的字眼,我从并河井靖先生那儿引进的代表血统巴龙”(Ballon)是法语气球的意思。

与此相对的有马克.罗森斯”(Marc Roosens)培养的,在1975年巴塞罗纳赛国际赛 (Barcelona International)中得到第二名的巴龙” (Baron)则是男爵的意思,因为它们的日文名称的写法一样,所以经常被混淆而无法区别。

在我研究的各种血统里面,狄尔巴是在世界各地最多国家展现其良好适应性的优秀血统。下一章就要为各位介绍由狄尔巴分出的各个鸽舍以及现在的继承状况。

1巴龙之星”(Ballon Star)1962年三届全国杯竞赛综合冠军,由并河鸽舍育种,父巴龙” (Ballon)1952年生的胡麻雄鸽1000公里以内的竞赛共22度得名,祖父朋布鲁”(Bonne Bleue) 为参与竞赛40回受奖16回的代表鸽。

21962年春三届800公里全国竞赛总冠军。父为罗宾逊”(Robinson)系,母为巴龙之女。

 

荷兰的狄尔巴系

摩利斯.狄尔巴系为荷兰长距离赛带来极大的影响,而现在的荷兰已经逐渐凌驾于赛鸽王国比利时之上了,“狄尔巴系是荷兰长距离名系杨阿腾系的组成基础,究竟狄尔巴为荷兰、日本鸽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透过宽广的视野来找寻。

 

狄尔巴与荷兰鸽界

已故的摩利斯.狄尔巴的血统及鸽子广泛受到世界各地爱鸽家的欢迎,上一回仅简单地介绍到了狄尔巴鸽舍优久的历史,而且在比利时发行脚环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4,1910)即开始有竞赛活动了。

在比利时国内,赫特.贝鲁连(Hector Berlengee)鸽舍继承了狄尔巴系,并且在巴塞罗纳国际赛的表现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在多佛海峡对岸的英国,朗古斯顿(JWLangstone)培育出叫做仙度拉”(Cinderella)的波城全国赛(Pau Grand Nat ional)冠军鸽,在日本京都的并河靖先生也在1962年三届全国800公里赛得到综合冠军,这只冠军鸽为巴龙的孙子,是日本狄尔巴系最初的成果。此外,比利时邻国荷兰也蕴育出极优秀的长距离鸽系。

摩利斯.狄尔巴先生辞世至今,拥有优秀因子的狄尔巴系在这长远的历史中经过二三次的鸽舍继承与分派,在世界各地都有许多活跃的后代。这一回要继续讨论狄尔巴系,并深入探讨已故的摩利斯.狄尔巴血统对荷兰长距离系所带来的影响。

现今荷兰爱鸽人士的成果傲视整个欧洲长距离鸽界,直逼赛鸽的发源地比利时,其压倒性的气魄在近几年的长距离竞赛成绩中清楚地呈现。这种现象的成因首推荷兰大多数爱鸽人士倾向长距离竞赛,其次以狄尔巴系为基本的杨阿腾”(Jan Aarden )系广泛地分布,形成多数有力的鸽舍这一点也被认为是其原因之一。

近年在日本鸽界也颇有人气的杨阿腾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荷兰鸽界出身的长距离名系,它们在长距离竞赛中的杰出表现也是人气汇集的主要原因。 1971年我初次造访荷兰鸽界,最初导入的荷兰冠军是1966年的贝阿托利克斯” (Beatrix )(1)1967年得到将努”(Janne) 1968年,得到可尼俾斯”(K.O.Nipius)培育出来的鸽子,当时不用说荷兰鸽界,就是全日本也几乎没有一个爱鸽人土多看荷兰鸽子一眼。

上述的三个鸽舍都间接地受到狄尔巴系的影响。田中巳之助鸽舍(当时属于东海连合会,已故)所养,贝阿托利克斯的孙子,在1969年秋天于东海近畿合同古浪多.达比(Grand Derby)江别1100公里赛中得第2名,那场比赛在赛程第二天共有5只回巢。那是才导入可尼俾斯之后没有多久的事。1971年春天诞生了一只在近畿联盟长距离赛中让人耳目一新的名鸽,它是中本治芳鸽舍配种、宫田健儿鸽舍(守口连合社)培育出来的69MM7279号,其为可尼俾斯韦斯特.豪斯”(Wester Huis)混血的后代,这只胡麻雄鸽于1971年春的西日本GNl300公里赛中赛程的第二天归巢,总排名第21名, (近畿地区第3)。两个礼拜之后,在江别1100公里赛中成为翌日归巢的3只赛鸽中的总合冠军。这两只是杨阿腾系在日本鸽界开始活跃的第一炮,聚集了鸽界所有人的目光。

就我的观察发现,和比利时相比,荷兰爱鸽人士的饲育规模较小,大部分鸽舍只有100只左右的鸽子。而且爱鸽人士引进外国种鸽的例子也不多,据我所知,没有人像英国的罗刚(J.W.Logan)或是安德森博士那样,肯不惜血本地投入重金引进比利时出生的名鸽。这可能是荷兰人生活方式或是民族性所致吧!有些比利时人曾诙谐地说:荷兰人没有多余的钱用来购买种鸽。但近年来比利时人却对荷兰鸽优异的成绩深感威胁。

荷兰爱鸽人士确实都有一定的水准,现今亦有几个颇有名气的大鸽舍存在,但是以整体平均的饲育水准来说,比利时的水准还是较高。为了维持荷兰爱鸽人士的名誉,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荷兰的国民生产总值高居全世界第11位,远远超过排名第18位的比利时。

饲育规模的大小和鸽子品质的好坏当然是没有关联的,荷兰鸽的性能在近年国际竞赛中长足地进步,也值得让他们自吹自擂一番。

 

 狄尔巴杨阿腾

据说对今日荷兰长距离赛鸽界带来极大影响的杨阿腾(Jan Aarden)鸽舍只饲养非常少数的鸽子。因为我没有实地造访该鸽舍,所以没办法正确地叙述实际的情形,但是我曾仔细观察杨阿腾系的鸽子的特征,它们有符合人们脾胃的柔和面貌、深受爱鸽人士喜爱的金色眼睛、轻盈的中型躯体、柔软的肉质以及它们的羽毛光滑有质感等等,我确信它们深受狄尔巴系的影响。

欧洲鸽界狄尔巴系的分派请参考上一回的附图(本期第64)。由此流向图可以看出,在荷兰有杜沙汀”(Dusart)可尼俾斯杨阿腾等系统,其中范德.维根”(Van De Wegen)凡汪路易”(Van Wanroy)等多种优秀的长距离赛鸽都是由杨阿腾系繁演出来的。

在该图表右列众多知名鸽舍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杨阿腾传承了冠军鸽种普提.达克斯”(Petie Dax)的血统,因此也受到狄尔巴系极大的影响。一般的欧洲人,即使是荷兰爱鸽人士,对于其源起也有诸多不明之处,在这里我敢大胆地说:源起不详与鸽子品质优劣是没有绝对关系这一点是理所当然的。由此就让我想到与玛莎.凡吉尔 (Marta Van Geel)进行交易的事情。

1992年我去参观巴塞罗纳国际赛放鸽时,在西班牙的巴塞罗纳赛(Barcelona)和她相遇,我曾向她请教有关凡吉尔”(Van Geel)系源起的问题,那个时候只得知1964年出生的鸽子是最早的一代,它属于杨阿腾系,但是它的出身背景则没有详细地说明。

应该说一般的荷兰爱鸽人士都太粗枝大叶,他们不像日本人这么注重血统证明,这种倾向在1970年以前更是风行一时,也因为如此,鸽子的鉴定必须要有鉴定方面的专业素养和相关知识才可以。与此相比美国和英国的爱鸽人士们则显得一丝不苟了。这些差异的由来在于英美爱鸽人士总是不惜重金买入优秀的种鸽,为了确认其是否真的有这么高的价值,清楚明白地记录其为谁的子代或是其为谁的孙辈,就变得很重要了。

数年前我从英国的马沙雷那(Masa Rella)买来翡翠2”(Smaraga)(2),我亲手抓握这只被视为种鸽的鸽子仔细观察,它身上流了凡吉尔的血液,是1988年巴塞罗纳国际赛冠军。我在英国看到的那只翡翠2健康状态虽然不是十分良好,但是我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狄尔巴系的特征。

即使血统书上记录只有十六分之一的血统也有可能表现出该因子所应有的特征,出现好几代以前的祖先们所拥有的特征,这种情形就是所谓的血统吧!杨阿腾鸽身上看到狄尔巴的特征就是这种情况。

我导入的1978年巴塞罗纳国际赛冠军鸽兹瓦天(Zwarten)(古里斯佩多(Gryspeerdt)培育)长得就像它的名字所形容的--黑胡麻的冠军王。开个小玩笑,若是它和黑胡麻斯塔莲”(Stalen)头上长了逆毛的女儿交配的话,可能会生出灰灰脏脏的子代呢!黑上加黑不就是一片浑沌的样子吗?起初我对这种现象也感到颇为不解,因为自始至终,直到蛋被生出来为止都只有一雄一雌单独关在巢房里,子代出现双亲所没有的灰色羽毛,很明显地是来自它祖先的影响,远祖的羽色再度苏醒了,在相同的亲代组合之下,黑胡麻色和灰色的子代都陆续出现。

 

荷兰爱鸽人士的实力与气质

狄尔巴系在荷兰爱鸽人士杨阿腾手中发展并传至世界各地,最近几年荷兰鸽的人气和它们在国际级竞赛中的表现一样扶摇直上,曾在比利时国境附近的城市举行的范德.维尔德(Van De Welde)鸽舍拍卖会的时候,新闻报道中曾出现了有比利时人以高价得标的消息。

现在欧洲身价最高的是在巴塞罗纳国际赛中获胜的鸽子,这几年在巴塞罗纳国际赛中获胜的鸽子都以1000万日元以上的价格进行交易,社会上出现了一股与其在比利时国内称王,不如在巴塞罗纳国际赛中得名,一获千金来得佳的风潮。在巴塞罗纳国际赛中屡创佳绩的范德.维根鸽舍和其血统鸽是拍卖会场上人气最旺的标的物吧!连一向自尊心颇高的比利时人都不得不认同它们的实力。

要我为荷兰爱鸽人士的形象下一个定义的话,我会以为:他们就像是研磨钻石的工匠一样,只求精不求多,他们投入无限的关爱和情感给为数不多的鸽子,但是每一只被他们所饲养的鸽子都是得意的杰作,就他们的喜好来说,把赛鸽视为纯粹的运动,在大场合上争取胜利的动机比什么都强,圣维仙每年都有5万只赛鸽出赛的盛大场面即为一例。荷兰爱鸽人士想在大型竞赛中称霸的野心如烈火般熊熊燃烧,这是不难理解的事。

这个背景可以追溯到400年前(17世纪)的海外殖民时代,也许当时荷兰人席卷了全世界的冒险精神,今日转化为在国际间称霸所需的强大动力也说不定,这种强悍的民族性明显地超越比利时人。

 

狄尔巴系的继承

荷兰的狄尔巴系以杨阿腾系的分派发展而形成现今世界名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最初起源的狄尔巴系拥有很强的长距离适应性之故,而且饲养它们的荷兰人对于长距离赛的嗜好也很强这两点可以做充分的说明。狄尔巴系在恶劣的天候(也就是困难度高的竞赛)中可以发挥实力,与其说它们适合竞速,不如说它们是凭耐力和持久性而屡次获奖的类型。此外,它们具有与其他系统良好的融合性,也是让它们在世界各地成立受欢迎的系统的主要原因。摩利斯.狄尔巴鸽舍的黄金时代是1930年~1960年之间,它们的真功夫是在长距离竞赛中表现的耐力和持久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成绩:有1971年的拉索特年(La S outerraine)全国幼鸽竞赛冠军(拉索特年号B71? 4579782BC雌鸽,打败其余6279只幼鸽夺得冠军)

摩利斯.狄尔巴生前的绅士风范,也是让他的血统向世界各地传播的一大助力,每当自荷兰、德国、美国等地的爱鸽人士慕名前来拜访并要求买卖的时候,他会亲自以对方国家的母语为其制作血统书。度过黄金时代的摩利斯.狄尔巴一直到晚年都热衷于赛鸽活动,但却不像以往那么重视成败输赢了。摩利斯.狄尔巴先生死后,由他的儿子摩利斯二世来继承(通称为米奇(Micky)1931年生),虽然不似先人摩利斯.狄尔巴先生这样交游广泛,他仍然将父亲遗留下来的名血保守至今,近年来虽然没有造就很多引人注目的冠军鸽,但是我认为许多往日的精华仍然保留下来。第三代传人间接地活用被凝聚的名血精华,我认为导入杨阿腾系的血统也等于是在继承狄尔巴系的血统。

1贝阿托利克斯”H59-836578b雌鸽,柏姆眉鲁训练,于1965年巴塞罗纳国际赛1200公里竞赛时从4036只鸽子中脱颖而出,获得冠军。将努”(Zyannu)N162-269192BC雌鸽,韦斯特,豪斯训练,1965年圣维仙(St.Vincent)全国赛中打败另外8731只对手而得到冠军。 (“将努巴连多利菲土”(Bakker Barendreqt)系,附带说明,该鸽舍以其间接导入的狄尔巴系和巴连多利菲土系为源系)

2:凡李文(W.Vanleeuwen)培育,NL85-8559363 BCW雄鸽,1988年巴塞罗纳国际赛冠军,自21776只参赛鸽之中脱颖而出。

 

布利克斯博士的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比利时鸽界,正值赛鸽的成熟期,爱鸽人士众多如风起云涌,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名鸽。遵循世界鸽界发展的途径,今天我们有回溯到这个时代,现在让我们来谈谈这个黄金时期的第一把交椅--布利克博士(Dr. Bricou x)

 

鸽界大师及海外研究

比利时鸽界的黎明期是19世纪后期,而191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40年之间则是赛鸽开花结果的成熟期,这段期间内优秀的爱鸽人士辈出,当然也有许多名鸽诞生。

以前的篇章提到的摩利斯.狄尔巴先生真的是一位有智慧的爱鸽人士,根据我的观察和感觉,他是我在研究过程里遇到的众多爱鸽人土中值得尊敬的人,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累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主张东洋儒家礼教中的仁义和家族关系融洽、往来密切,我把他当作名师尊敬。我很想多谈谈从他那里学到的事以及他的鸽舍,但受限于版面限制,我只能做概要叙述。

1961年,我23岁的时候,导入摩利斯.狄尔巴先生培育出来的鸽子。我喜欢看外国冠军鸽的照片,喜欢研究它们的血统,对于探求事物真相的企图心也很旺盛,感兴趣的事物一旦有了疑问,我一定会追根究底,若非亲眼见到并下出结论我一定不甘心,也许是这种个性引领我到现在的境界吧!

在导入狄尔巴系的两年以前,我才从住在英国首都伦敦近郊的汤米.贝克(Tommy Buck)那儿引进西翁系的鸽子,因为那时候的我正对西翁着迷。

汤米.贝克是收集并繁殖各国名鸽的专家,英国名鸽收集家安德森博士、比利时的布利克斯博士、裘利斯.詹森(Jules  Janssen)(1)、法国的西翁等优秀鸽种他都收集并加以繁殖。

我自汤米.贝克那儿引进的灰栗雄鸽,是安德森博士培育出来的纯种西翁,我将这只1951年出生的雄鸽取名为挑战者”(Challenger),与它配对的雌鸽是法国的菲诺亚(Fenoyer)鸽舍培育出来的,它们是我大约20岁时首次拥有的进口鸽配对。菲诺亚鸽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西翁为了避免爱鸽受战火波及而另辟的鸽舍。

西翁系的鸽子是年轻时代的我所梦寐以求的,当时看到《爱鸽之友》杂志上刊登的照片就深受其吸引,关口龙雄先生会同并河靖先生及已故的岩田孝七先生,三个人共同将1933年自美国查尔斯.海兹曼(Charls Hazman)导入的西翁系进口鸽的照片刊登出来,这是1956 1957年的事。1958年我亲眼见到关口先生在出席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国际鸽联会议(F.C.I)之后引进的总裁号”(Boss),这只由罗拔.西翁(Robert Sion)培育出来的名鸽让我感受到强烈的文化冲击,总裁号的形象就像鸽子的理想典范一样,被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那股强烈的印象至今仍无法磨灭。后来罗拔.西翁变得十分富有,我想要直接和他沟通鸽子交易的事也不得其门而入。因此我才向英国的汤米.贝克引进挑战者

美国的查尔斯.海兹曼(Charls Hazman)的确是一位优秀的名系收集家,同时也是一位竞飞专家。但是依据我研究的结果,英国的汤米.贝克那儿有优秀血统的鸽子。汤米.贝克是安德森博士鸽子的继承人,而安德森博士是沿袭罗刚的名鸽收集法,总而言之,汤米.贝克继承了欧洲鸽的正统。

罗刚在19世纪末大大地出名,因为他收集了许多不畏比利时恶劣天候而且还能在竞赛中夺冠的鸽子。他所收集的名鸽都被饲养在有很大运动场的鸽舍并加以繁殖。那个运动场里有许多树木,是一个可以运动的自然环境,由此段记述即可以推测其规模之大必定空前。

不能从罗拔.西翁本家直接导入名鸽的话,我觉得从汤米.贝克那里间接地导入由安德森博士继承富豪罗刚的手法所收集到的血统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里有一项重要的问题就是水准,判决事物要依据其地域性和组织的水准及历史背景,不然就容易发生错误。人气鼎沸的大联盟距离世界水准似乎仍有一段距离,同样的逻辑也可以推演到鸽子上,为了避免错误,我要做补充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从关口先生那儿导入查尔斯.海兹曼的罗拔.西翁在当时鸽界的确造成极大的影响,获得好成绩也是不争的事实。

通过汤米.贝克引进欧洲知名的血统鸽子,让我怀抱的梦想更加远大,想要亲手接触到名鸽本尊的愿望也日渐强烈,为了圆梦,我往返欧洲不下30余次,这就是塑造今日的我的原动力。

 

第一次拥有一对进口鸽

我通过汤米.贝克认识了布利克斯博士裘诺,司达沙鲁西安.巴斯汀”(Lucien Bastin)哈贝尼斯”(Havenith)保罗.西翁等当时欧洲代表性的五大名血,现在再想一想,汤米.贝克这个人真可以说是卓越的血统专家啊!只可惜当时我生活在资讯不足的环境,没办法对欧洲的鸽界有深入的了解。

想要在一行里出类拔萃就不能缺少优秀的老师及前辈们的指导,最初遇到的对象可以大大地影响你日后所走的路。说点轻松的,在我的鸽师里有一位个性温厚默然的柴田先生,原本是对社会整体负有神圣使命的警察,高中时代的我总深深地觉得,因为爱鸽的相同嗜好而和这么难得的人物结缘是十分幸运的一件事。善意的传承要贤师、鸽子和好的环境三者俱备,缺一不可。在欧洲方面,摩利斯.狄尔巴是我的良师,而让我在去欧洲之前就对欧洲鸽充满憧憬与向往的贵人是关口先生。

透过与汤米.贝克的交流我知道保罗.西翁的事,也对裘诺.司达沙及利克斯博士等人有所认识。号称世界五大血统的爱鸽人士们当时都已经作古了,所以我无缘向他们当面请益,但是我热切地期望,总有一天我可以亲手抓到布利克斯本舍的鸽子并用视觉和触觉仔细观察它。

 我刚才说过,汤米.贝克经常传递非常有用的资讯给我,但是我并不为此而满足,我认为一定还有更好的鸽子存在。得到了好鸽就想要拥有更好的鸽子,这种欲望如野火燎原一般一发不可收拾。这时你就会想:如果我有更好的鸽子或是更优秀的血统的话,一定能够获得更骄人的成绩吧!于是你就会想要陆续拥有更多更好的鸽子。我在得到汤米.贝克的鸽子之后似乎也犯了相同的错误,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汤米.贝克的鸽子真的是好得没话说。

从汤米.贝克那儿导入鸽子的同时,我也从许多的书籍中吸取鸽类的知识。我在安德森的著作里发现一篇有关布利克斯的文章,那篇有趣的文章说布利克斯有赛鸽的理想条件。

它上面提到身体呈蛋形、眼睛和翅膀的形状等叙述方式,用现在日本爱鸽人士的话是说不出来的。所谓的蛋形,就是像巨无霸喷气机或是飞行船的机身那种,空气阻力比较小的圆筒形身体。

我在陆续导入名鸽并且持续对欧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摩利斯.狄尔巴系的鸽子保留了布利克斯最完整的理想条件,摩利斯.狄尔巴的代表鸽,像是布鲁1”(Bleu No.1)或是普提.布鲁14”(Petit Bleu No.14)等等,都与理想的布利克斯十分契合。

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布利克斯的羽毛质地光滑这项特性与其性能强弱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只能够被解释为众多理想条件中的一项而已。其后我也从到手的布利克斯系鸽子身上发现它们的羽毛的确很厚实。在1937年发行的《鸽子的飞翔原理》一书中刊登了一些布利克斯代表鸽的照片,这本被称为比利时最古老的著书是由佑斯,索宾(Jos Sonbier)及迪鲁.休凯(Der Schkerten)合著,内容从布利克斯开始,到司达沙保罗.西翁等,许多当时伟大的冠军鸽都被一一介绍,甚至刊载了与实际大小相同的主翼素描,真的是很珍贵的一本书。出人意料之外的是,连赛鸽发源地的比利时都很少有这种刊物出版呢!因为我研究的热忱,狄尔巴热情地给了我一本当时发行的《赛鸽文摘》(Pigeon Digest),我接受了他的传承,至今仍十分地珍惜它。从那本书上收录的照片看来,布利克斯系的鸽子体型并不大,而是以中等身材的为主,以重量来算,大约是在500克左右吧!

布利克斯博士于1874年出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47年去世,享年74岁,比1899年出生的摩利斯.狄尔巴年长25岁。在我潜心钻研赛鸽的时候,布利克斯博士早已作古,因为没有整理统一的文献记载,所以不得不借助自己的想像力。

 

布利克斯传说与其悲剧性的结果

一般认为透过裘利斯.詹森所导入的卡尔.伟奇、贝库曼(Bekkqlman)、巴库勒鲁(Baakureiru)、以及1930年开始产生交流的保罗.西翁都是布利克斯系的基础,但是实际上并不知道是哪一间鸽舍的哪一种鸽子。布利克斯系活跃的时代是从20世纪初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在比利时,由一个有公信力的单位统一发行脚环是在1910年比利时国际爱鸽人协会成立之后的事,正如我之前就已经说过的,在初期并没有特定的方式可以明确地鉴别鸽子,而且大部分是口耳相传的消息,可靠性堪虞。在比利时国王的支持之下,比利时的国际爱鸽人协会于1923年被改称为比利时王立协会。

举个例子,我在1959年得到布利克斯系黄金时期的最高杰作一一被称为尤里亚斯.凯撒”(Julius Caesar)的黑胡麻雄鸽(2)的资料。别称飞翔的荷兰人”(Flying Dutchman)的彼得.迪威德(Piet De Weerd)在其著书《詹森传奇》 (His tory Janssen)中,刊载了布利克斯博土戴着软帽蓄着胡渣的照片,被敬称为博土的布利克斯博士其实是一位医生,但是不晓得他是哪一方面的专家。

19世纪后期的赛鸽黎明期所遗留下来最完整的记录应该是亚历山大.韩森了。代表鸽古利凯”(Criquet 是蝗虫的意思)1877-1884年的 7年间,不论是在圣维仙长距离竞赛还是在利保内 (Liburne)长距离竞赛都屡创佳绩。布利克斯博士是比亚历山大.韩森晚一辈的爱鸽人士,活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比利时鸽界成熟期,只可惜确切的状况和细节部分都没有以统合汇整过的书物形态遗留下来。布利克斯博士在当时被尊称为鸽界长距离的第一人,集尊荣于一身,现在更是不断有关于他的故事在流传。

和布利克斯博士同一世代的竞翔专家埃鲁涅斯特.刁雷,因1930年至1931年间凭借叫做.普留姆.布朗休..的白羽灰胡麻鸽,连续两年勇夺波城全国大赛(Pan National)冠军而声名远扬。这只鸽子有四分之三的布利克斯血统,另外四分之一是保罗.西翁血统。担任比利时议员的埃鲁涅斯特.刁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因为优秀的布利克斯系响亮的名声天下驰名,所以埃鲁涅斯特.刁雷的存在更是不容小觑。附带一提,比利时赛鸽初创时期的中坚分子都是名流仕绅,理论与实际两面兼俱的优秀人材众多。关口龙雄就希望日本也能继承这种欧洲传统,让赛鸽成为绅土淑女们的活动,他本人也表示自己在日本赛鸽协会会长任内是依此理念推动协会整体的运作。我凝望名鸽总裁号,心里想念关口先生的精神和他所走出来的历史,我满怀感念养鸽子直到今天。布利克斯的命运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急转直下,产生了悲剧性的变化,这也可以说是世界鸽界的悲剧。法军入侵比利时的时候布利克斯博土本人已经找到避难所了,可是有一天,他放心不下自己的爱鸽就跑回去探望,没想到所有的鸽子都被法国军队给杀光了,因为法军以为这些鸽子是被用来做敌方谍报活动的传信鸽。可以想像身为一位爱鸽人土,布利克斯博土会是多么地伤心啊!战争结束之后,布利克斯博土想要再度建立他的鸽群,只可惜再也无法重现全盛时期的光景了。

1:担任比利时全国协会首任会长,是近代赛鸽之父卡尔.伟奇的女婿,并受其强烈的影响。他和近年来颇受注目的阿连栋克 (Arendonk)的詹森(Janssen)兄弟完全没有关系。

2:波尔多全国大赛(Bordeau National)冠军,第一子代卡巴涅特”(Banett)1929年圣维仙全国大赛冠军,孙.普留姆.布朗休..”(LaPlumes Blanches De Pau)(稍后再述)、曾孙.艾卡耶.丹巴斯”(Le Ecaille Denbus)1933年波城全国大赛(Pau National)冠军,兄.普提.”(Le Putti Roo)为波尔多全国大赛(Bordeau National)冠军、第3名、第8名及其他。(待续)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该信息禁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