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我的藏经阁

也说“特约撰稿人”

来源:原创   发表时间:2005-09-12 22:48:49   浏览数:1838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数日前答应担任海霸王詹森研究中心的特约撰稿人后,心里一直在琢磨应该写点什么。前段时间一直出差在外,脑子里也时不时在思考这个问题。思前想后,决定还是给自己写点东西,也作为对自己这个“特约撰稿人”的自我要求吧!
    赛鸽网站聘请特约撰稿人,其目的就是希望这些喜欢舞文弄墨的朋友们能够妙笔生花,用一篇篇好文章丰富网站的内容,吸引鸽友的视角,提升网站的质量。如此说,特约撰稿人就不能只挂虚名,踏踏实实撰写高质量的稿件才是我们作为特约撰稿人的应有之义。
窃以为,特约撰稿人有必要以“精、新、实、深、细、快”为标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为广大鸽友奉献佳作。
    精,即指精品。既然决定担任特约撰稿人,就有责任和义务写出精品文章,而不能用泛泛随笔之类的东西权当充数。也曾在很多赛鸽网站及杂志上仔细阅读过不少特约撰稿人的文章,感觉总是良莠不齐,精品难见。出精品不容易,这是大家所共知的。然而,出精品需要多思考、多积累、多调研,这也是所有撰稿人都承认的公开秘诀。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真正做到从广大鸽友现实需求的角度出发,合理选择有实际价值的题目,持续作好相关知识的积累,紧抓实际调查研究,撰写出精品文章也并不是多大的难事。
    新,即指新思路、新构想。目前,赛鸽方面的文章不外乎介绍名家、介绍赛事、理论研究、心得体会等几大类。如何策划新思路、提出新构想、挖掘新题材,应该是我们写出高质量文章的关键。笔者每周都在看央视二台的《对话》节目,深受这档节目的启发,也试图在年度比赛结束后做一期本地优胜鸽主的对话专栏,算做自己在特约撰稿方面的新尝试。我想,只要开拓思路、深入挖掘,推陈出新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实,是相对于虚而言的。目前很多赛鸽方面的文章,不论是介绍说明性质的,还是赛事报道性质的,抑或是理论研究性质的,给人蜻蜓点水的感觉很多。写实,就是要把所写的问题说透,说到点子上,说出价值。让阅读文章的鸽友从中有所收获,而不是让大家读后深感无味甚至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举例来说,做一个名家的专访,稿件就应该以名家如何养鸽子作为重点,而不是大谈名家出身如何,如何和鸽子结缘等鸽子以外的东西。
    深,是相对于浅说起的。众所周知,任何事物越往深处挖掘就越有味道,越会出现有价值的东西。赛鸽运动也不例外。因此,撰写赛鸽文章也需要写深。要尽可能去研究和挖掘事物深处的内容。比如需要介绍一路名家的鸽子,如果仅仅做简要的描述,就显得没有深度。但如果能够较为深入地对这路鸽子做一追根溯源,相信多数读者会感觉意犹未尽的。
    细,是相对于粗而言的。如今看很多赛鸽方面的文章,轮廓性的描述很多,细节性的说明则比较欠缺。写细,就是要把细节写到位,让鸽友读完文章后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本人看过很多有关鸽子驯养方面的文章,写种、养、驯的不少,但真正涉及到“什么种适合什么地方?用什么配比的饲料喂什么鸽子?如何结合实际驯放鸽子?”等方面的内容却少之又少。笔者不赞成写大而全的文章,但如果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细节入手,写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的文章,我想大家还是喜欢看的。
    快,是相对于慢说起的。这里的快尤其是对于赛事报道性质的文章提出的。能够在第一时间阅读到准确赛事报道,是每一位鸽友所共同期盼的。因此,我们撰写的文章、特别是赛事报道性质的文章,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发布。否则,文章将会丧失其应有的价值,同时失去其广大的读者群。当然,对于介绍说明性质、乃至理论研究性质的文章,第一时间发稿也是必须的。
    唠唠叨叨说了不少,目的只有一个,即以上述六字标准自勉,敦促自己不断撰写有质量的稿件,以此对得住“特约撰稿人”这个称谓。同时,也希望如我一样的特约撰稿人们,能够共同携手,为海霸王詹森研究中心的不断发展做出努力!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该信息禁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