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的磁感
来源:张旻南
发表时间:2005-12-16 13:24:56
浏览数:13057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文/张旻南
信鸽为什么能够异地归巢?是鸽友们一直在关心和研究的热门话题。初步让大家们统一的观点是利用太阳定位和利用磁感归巢,也有通过实验来说明是依靠味觉来归巢的,其方法是在鸽子的鼻子上做各种实验。但由于鼻根的神经较多,难免会对信鸽产生不良影响。基于以上几点本人还是比较相信太阳导航和磁感定向的说法。我愿与众鸽友们一起对信鸽的磁感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假设在绝对的黑天中放飞信鸽,信鸽只可能飞到鸽舍的周围,但它不能找到鸽舍的入日。但是在光线条件相对差时,具有夜视眼的信鸽就可以找到人口,这就说明眼睛具有寻找目标的功能。可是在阴雨天和雾天中,天空中见不到太阳,信鸽是怎么归巢的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人民日报》科技版中已登载了美国有关科学家的发现“信鸽脑内有磁微粒”的文章。文章表明:信鸽能够异地归巢,是凭借其头骨中的“磁微粒”进行磁感定向。这仅是一篇消息性的文章,但已经说明了信鸽异地归巢所凭借的物质所在。也就是说,信鸽在归巢过程中,头骨内的脑磁微粒时时对地球南北两极磁场及巢舍地的磁感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
经过一系列的放飞实验证明,能够在阴雨天归巢的鸽于,在同一天气中佩带一块小的磁铁或铁片等对磁力有反应的物质,这些归巢鸽中将有一部分流落他乡。而睛天中在矿山、电台、雷达站等能够干扰磁场的地方放飞,也会影响鸽子的定向。这就进一步说明鸽于是利用磁感归巢的。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更进一步说明了脑内“磁微粒”的位置所在。准确的位置在鸽子两眼的内侧,靠近眼睛头部的皮肤下。脑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吸收电解质等物质来维持它的正常状态。
在同一品系没进行嫡亲繁殖的信鸽,脑内“磁微粒”的形式和生长定型的过程都具有不同的差异。亲鸽的遗传性,交配前的状态,产卵及孵化过程的环境因素等都有可能影响幼鸽的“磁微粒”,所以光靠看鸽子的外相是看不出来的。只有育种者利用鸽子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血统才能培育出满意的鸽子。
众所周知,地球的北极与北极星有一个偏角。如果鸽子脑内的“磁微粒”也与地磁的磁偏角相对吻合,那么可以说这羽鸽子的定向能力非同一般。如果与磁偏角偏差较大,就会在放飞中丢失。这种现象在同一优秀的血统中也是难以避免的。
我们再以实际竞翔的现象为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当从集鸽之日起到竞翔的目的地,短距离的赛鸽在放飞笼中至少要呆上一天,而国内超远程的赛鸽在放飞笼中则要更长的时间。如果运输途中照顾得好,食水能够满足每羽鸽子,放飞时可以看到鸽子在天空中盘旋进行定向的速度快。另外,笼中总有几羽精神状况极好的鸽子,出发后不做盘旋定向,而照直飞向巢舍方向。这几羽聪明的鸽子会比其他早出发几分钟。在短距离比赛中是分秒必争的。这样就意味着这些鸽子要比在大群中盘旋定向的鸽子早归巢。归巢过程中除了去找地方饮水和觅食来保持其磁感的正常工作。我据此认为这几羽在笼中定向比那些环绕定向的鸽子脑内的“磁微粒”要排列的有序,归巢的速度、能力、机会,都要比环绕定向时间长的鸽子,得奖机会大,反之那些脑内“磁微粒”少的或排列有偏差的鸽子在放飞过程中走的弯路要多。所以引进种鸽时血统第一,眼睛及其他因素次之就不足为奇了。
以上所说是人为可以改变的方式,但是在竞翔过程中天气不佳,大面积的天气反常,路途地理条件差,地震波,强磁场,太阳表面的活动等因素都会影响鸽子的归巢,这些自然界造成的影响,有的目前尚不能以科学的方法预测和解释。这篇短文只是个人的看法。对错与否,成立与否还需要大家来讨论。因为养鸽就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