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公棚
发表时间:2014-01-02 8:13:47
浏览数:697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法1、作育公棚“选手鸽”必须要将质佳的种鸽挑选出来合对,有1对配1对,有2对配2对。前提永远都是以“健康的种鸽”为首选,没有健康的种鸽,也就等于鸽舍没有了根基。健康的种鸽才能育出健康的“选手鸽”,这种“选手鸽”才有可能在公棚赛的好,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事实。
法2、自然环境变得恶劣了,打公棚“选手鸽”需要具备超强的“抗逆性”,光靠“太阳鸟”打公棚,无论如何是行不通了!
法3、对自己不放心、不信任的公棚“是否”交鸽千万不要勉强。打公棚:“关键是图个开心、舒心”!
法4、打公棚“赛绩”不佳的鸽舍,事实上通常最需要换掉的是“教练”!通常即是“饲者本人”!
法5、要想在公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对于“打棚者”来说,不但来的太少,甚至有太多的渴望而不可及,这就像是一条永远都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之路。但不可否认的是,成功只会留给那些有头脑,勤思考,脚踏实地,上下求索的“打棚者”,那些一开始就做好了一切准备的“智者”!智者也必须拥有“高水准”的种鸽,并施以恰当的科学管理,才是成功的保障。
法6、要想在激烈的“公棚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地引进优血良种,来弥补和完善原有鸽质的缺陷和不足,以期达到更上一层楼的效果。“没有引进就没有创新,没有引进就难有突破”。
法7、打棚“雏鸽”的淘汰越早越好。但前提是“饲者”必须能够对其的优劣作出正确的判断。交公棚的“选手鸽”决不能侥幸,“侥幸”只能叫你多交参赛费。
法8、打棚“种鸽”年龄不宜过老,要以青壮鸽为主,实践证明,青壮年的种鸽出的后代,大大优于老年鸽所出的后代。青壮年鸽的后代,大都是潜力强、发育正常、体质较佳、符合“公棚”竞翔要求。
法9、打公棚“选手鸽”的特殊要求。打公棚赛的“选手鸽”要求必须严格,因为打公棚的“选手鸽”和飞地方赛的“选手鸽”有所不同,飞地方赛的“选手鸽”允许伤病,允许在赛前训练及调理,还可在喂养方面下功夫,就是在比赛前还有选择的余地,状态不好我可以不赛。而打公棚的“选手鸽”就有所不同了,我们把幼鸽交到公棚以后,它们必须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不能游棚、不能有病、不能死亡,如果要是做不到,你必将成为公棚奖金赞助的一份子。所以我们交公棚的幼鸽必须是:身体强壮、没有游棚的坏习惯,更要具有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还要有耐粗饲料、粗管理的习性。有的鸽友和我说:“他的鸽子地方赛飞得很好,可一到公棚200-300公里飞还可以,等到了500公里不是勉强归巢,就是全军覆没,别说入围了。”这就是地方赛与公棚赛的有所不同之处。
法10、哺育期间对种鸽的要求:哺育期间种鸽一定要健康,杜绝“亚健康”之种鸽混入其中。如果有“亚健康”种鸽混入其中,它们会把自身体内、体外的病菌传染给幼鸽。另外:在幼鸽的成长过程中,要加喂一些保健品及辅助品,来满足它们在饲料里摄取不足的营养。在幼鸽15天大时,每天在巢盆内放一些小颗粒饲料,种鸽吃时它们也学着吃了,20天大时它们就可以在食巢里和成鸽抢食了。
法11、幼鸽在送公棚前的饲养:我的做法和别人有所不同,我的幼鸽在送公棚前和种鸽是不分开的,原因很简单,我的幼鸽20天大是就在食巢里学习吃食,25天时它们就和种鸽抢着吃了,到了30天它们吃食时,以能把种鸽挤走,吃的比种鸽还多。我认为只有这样抢食积极的幼鸽,到了公棚以后才能适应那里粗犷的管理。
法12、打公棚用什么样的种鸽做种。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就像有的鸽友用“天落鸟”做种,去打公棚,也有飞得很好的,这里我不持反对意见。针对我个人观点来说,我还是认为:用公棚前名次奖鸽作种比较稳妥,最好是在收鸽大羽数的公棚里的获奖鸽(看300~500双关成绩,500公里比赛时最好是恶劣气候的单只归返选手)作种价值高、打公棚成功性大。因为用这样的鸽子留种,再加上合理的搭配,它们的子代会继承它们特点,比如:吃苦耐劳及能经得住天气的千变万化的考验和公棚粗放的管理。因大羽数大的公棚获奖鸽本身以证明了它的实力!
法13、种鸽血统的重要性及对种鸽身体结构的要求。血统固然重要,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有人用“天落鸟”做种,去“打公棚”也有飞好成绩的,它的本身也有某某血统的存在,只是“饲者”不知道罢了!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