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环有必要改进
发表时间:2007-12-18 21:24:54
浏览数:17689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2008自“申奥”成功以来是举国上下全国人民都非常热切关注的体育盛会,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都在为此而积极的做出贡献,以及奥运会开幕式的策划,包括影视界的歌星,影星,大牌导演,等等,这当然也包括“鸽界”人士积极的制作的什么奥运信鸽徽章等等,那么作为中鸽协领导人为什么没有在小小的足环上表现一下对2008奥运盛会的关注与重视呢?难道忘了在1989年迎亚运的时刻,人家上海“中国信鸽协会”那个时候发放的迎亚运纪念环了吗?长城太阳的亚运中国标志清晰可见印在青色的足环中央,这就是“人家”大脑中有这样的概念与意识的表现,为什么不能把向30万鸽友出售“奥运纪念环”“出售所得”的款项捐献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残疾人基金会等等,以此来让更多的老百姓来了解和支持赛鸽运动呢?减少和避免所谓“城管”之类的单位干预和制止赛鸽爱好者合理合法的饲养信鸽活动和此类“民事纠纷”的法律“案件”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呢?所以说足环虽小,问题极大!有关“鸽协领导”是否睡不着觉的时候考虑过这些“细小”问题呢?
说到08年的足环是什么颜色其实并不重要,制不制造奥运5环标志纪念足环是厂家与中鸽协领导的损失!我就弄不明白了,同样是足环中外的差距怎么一年比一年大呢?盲目跟老外学做足环根本不考虑中国实际国情!中国30多个省市全用数字代码,极不适合!棚里进来一只“陌生鸽子”还得搬手指头算!翻书查!根本不懂得创造和制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质足环!盲目崇洋媚外,全面消灭中国汉字!爱国之举还不及台湾人!人家台湾也没有消灭足环上的汉字!其实厂家完全可以利用和参照各省市车牌形式制作足环!那是何等方便?又不丢国格!例如:CHN-辽A 00000 CHN-吉B 00000 CHN-黑C 00000 等......还有据了解如今很多新会员不愿意参加铁路和石油鸽会,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32和33的代码令人厌恶,试想全国各地有多少铁路和石油信鸽协会?用简单的33 32代码根本不合适!大多数鸽友坚决抵制带有以上两种足环的鸽子,一些鸽友家里突然来了一只带有这样足环的鸽子根本无法查询,很多好心的鸽友和会员就将鸽子放飞,更多的养鸽人直接送到收鸽贩子手里进行宰杀,尽管中信网专门设立了拾鸽招领栏,但是像32 33这样的鸽子和鸽会全国各地实在太多根本找不到鸽主更无法联系,只好处理掉.无形中降低了铁路和石油鸽会会员在鸽圈的地位,更使得许多带有32 33足环的鸽子丧失了生存的机会!很多鸽友为此而转会!这是什么样的损失?谁来承担???以上事件决非危言耸听!中鸽协可以进行网络民意调查,看看是否属实!这些问题涉及国内鸽友切身利益和中国信鸽带着“中国制造”足环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国信鸽同台竞翔的大问题为什么不与考虑?给个理由吧!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奥运5圈的那个LOGO好像不是随便可以用的吧```估计领导不想麻烦~!
其实我们在这里讨论根本没用,没有人会理会的.也不会更改的.

我觉得直径要缩小点!!!
是什么原因不制作奥运记念足环?1、涉及专利商标?2、代价高担心鸽友产生怨言?3、足环是各省市自己找厂商,担心不够标准?4、领导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除了第一原因,不知中鸽协是否已努力争取过,是否花大力气争取过?其它问题都是无关紧要的。无论是什么原因,应当没有跃不过的坎,所以这是一次重大的失误。
大力支持,这样的事我想所以的鸽友都会支持,08奥运是大日子,太有纪念价值了,正如鸽友所说要订制一批纪念环还鸽友们的心愿!中鸽协要考虑一番啊!

对啊,这是所有中国人的希望,不只是我们信鸽爱好者这样想,明年是特别的年代,应该找个特别的方式来对待,我赞成笔者的说法,希望在跳到08年的时候看到足环上印有五环的标志,希望海网能把这些信鸽爱好者的心声传播出去.
鸽友的这篇文章写出了广大鸽友的爱国爱鸽之心,小小的足环也是信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08奥运会本可以奥运为主题设计08年的足环,这不但有纪念意义,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试想奥运会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能有几次在同一个国度里举办,希望中鸽协马上公告全国各省协会停售老款式的足环,设计一种新颖的纪念足环发售。原已发售出去的,及时通知鸽友退换。
代码跟汉字还不是一样?
抓到天落心好就放,看好就留,不好就杀....这跟足环也没多大关系!
在他们心中改革就是夺他们的权一样难,事事与国际接轨,我们中国的特色呢,哪去了。为啥一味的学习他们,不敢走自己的路啊/要有中国特色/我想全国30万鸽友都会支持的
我早就建议08年环应当做成奥运纪念环,可惜那些鸽协领导跟咱们想得不一样!他们比较有“深度”!
说的好,走有中国特色的信鸽发展道路,支持///咱有大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