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节 感 怀
发表时间:2007-11-08 10:21:03
浏览数:14867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记 者 节 感 怀
(李国双 文)
11月8日,记者节。作为一名鸽网记者,感慨颇多。
在采访报到工作中也有很多如意和不如意,有高兴,也有烦恼,但是在众多鸽友们的热心支持下,给我更大的勇气和动力,坚持将这条道路走下去。
首先感谢全球赛鸽资讯网对我的厚望,荣幸地成为海网驻辽宁特约记者,给我一个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
也是因为出于对于信鸽特殊的爱,才走到今天,走进这一行。现已将此作为本职工作,分内之事,虽然是个业余记者,但对于采访报到工作,我乐此不彼。
从2007年元月开始,对省内信鸽比赛进行报导工作,第一次采访,就遇到不顺心的事,也许是知名度不够,也许是公棚以为我是一位混饭吃的“群众”,也可能是公棚的事太多的缘故,公棚未给我准备午饭,但不管怎么说挨饿了,当日比赛圆满结束,强撑与公棚老板道别,做火车,做汽车,一路颠簸劳顿往沈阳赶,途中靠着面包矿泉水充饥挨到家,随即投入到紧张的现场报道撰写工作。
因为是现场报道,有时效性,因此时间特别紧,在撰写的过程要同时兼顾各个方面,又要不偏不倚,虽然每篇都认认真真的写,虽然这样,现场报道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别字等,也多亏了海网编辑认真负责,为我们广大记者解决了后顾之忧。
记者工作在我的印象之中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业,是维护正义,保护弱者,不畏强权的一群人。当然不是那种在明星家门口蹲垃圾箱偷拍的“娱记”。
但是在中国,也许事情并非如此,很多时候记者面对并不是采访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而是来自内部层层审查,记得某年在海外网站上看到一位曾在“焦点访谈”工作过的记者写的一篇帖子,他在里面讲述一些他的采访,但却未曾发表的采访报道,也讲述他是怎样在采访过程中,突然接到领导的电话,让他收拾行囊不许采访,在当地宣传部门送他走的车上,流着泪,看着远处一边焦黑的着火现场,地上摆着一排排裹着尸布的尸体,之后又要求把当日拍摄的内容销毁或是“交公”,也许是作为记者的责任感,他保留了绝大部分第一手资料,把本该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事情,硬生生的保存了下来,并在随后的岁月里成为了他永远的心病。在离开“中央”后,他把收集的手上的资料公之于众。
说这些,可能有些扯得远了,也许在有些人眼里,我们这些海网记者与那些“娱记”差不多。也时常遇到某些公棚不知何原因不接受我们的采访,也常遇到冷眼嘲讽,也有将我们拒之门外,其中缘由,鸽友们心知肚明。不管遭遇到何种情况,我都会尽心尽力的把报道工作做好,把这些工作坚持做下去。
在采访中我也学到很多专业驯养知识,能触摸为数众多的超级种鸽和优秀的赛绩鸽,也结交了众多良师益友,他们在采访工作当中给予了很大帮助,有时他们会亲自为我联系采访的事宜,使我在诸多采访中得以顺利进行,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但因自己水平有限,所做的报道难免有些不足之处,以后一定加强学习,多读多看,勤动脑,力求写出更专业的文章,以飨读者。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