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我的藏经阁

配对时必须知晓的一个小知识

发表时间:2007-01-16 13:39:32   浏览数:22033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常常听鸽友们讲,一对黄眼出沙眼,一对沙眼出黄眼,推曰“返祖”;也听说,新配的一对鸽子出的雏鸽,横看竖看,怎么也不象其父,推曰“返祖”。
     殊不知他们忽略了一个小知识,雄性鸽子的精子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仍然有受精能力。科学家认为,鸽子的精子在进入雌性生殖道以后的7——14天,仍然有受精能力。因此,你若要正确地获得某一雄鸽的后代时,那么它的配偶,至少要单独饲养2个星期以上。如果在它的配偶的生殖道内尚留有前夫的精子时,日后产出的仔鸽就无法确定谁是它的亲生父亲。
      而有的雌鸽在和配偶交尾后,仍然蹲着不起,被其它雄鸽趁机“踩水”,我们称之为“踏野”。对于此类雌种鸽,最好与配偶住“单间”,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留意观察,及时采取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07-01-24 18:42:09
有这种可能性,但很小;我记得有一本书上说是母鸽下蛋前二小时采的绒才能受精,不知哪一个正确?
    2007-01-24 12:47:51
谢谢您的提醒!此“小知识”来自于本人的读书笔记,摘自《中华信鸽》杂志,何年何期已不知,望见谅!
    2007-01-23 10:19:28
看了这篇文章所出理论的权威性,也是许多鸽友的“求之不得”由于看不到该理论应有的“出口”标志。心里有些发毛。为此,本人建议,凡是要发表带有指导性(诱导性)理论的文章,首先要注重它的严肃性。不能有为得几百鸽币而生误人子弟之想。应当注明这条理论的出处。比如哪个国家,哪个研究课题的科学家,在何年、何日、何时哪个杂志上等发表。众所周知,在我国,有众多的养鸽者尚处在初级阶段。因为他们有知识,且对养鸽理论如饥似渴,网络求知是他们唯一的出处。如果不把这些理论的发表作为对鸽友的一种负责态度来处理,那么,我们网络的假象则更多。更会误了养鸽之人的一片赤诚。对此,这不但是写文章之人的一种文德,也是网络维持者应尽的义务。只有这样,我们的网络就更有可看性、可信性。发表在网络上的文章也自然成了一种知识。
    2007-01-17 20:16:31
很有科学道理!这样的现象确实是客观存在的!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需要我们鸽友有耐心,能做出及时的处理情况,减少在育种过程中走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