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棚管理
发表时间:2006-11-30 19:27:27
浏览数:6481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从九四年开始出现我国逐渐出现了公棚,在这风风雨雨的十多个年头里。从刚开始全国一二家,到现在平均每个省都有二三家公棚。这几年的发展来看完全可以用如火如荼来形容,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我国现有公棚超过了200家。
然而,在我看来,这几年春笋般冒出的公棚诚信机制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收鸽数量不控制(这点去年已有文件限制),管理落后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于多数的公棚中,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已逐渐成为行规,让许多参赛选手感到哑巴吃黄莲。
实际上现如今的公棚,多多少少都为个人出资或合资所办,管理及运行上可以说是单独核算,虽然都有上级部门的存在,但这都是成立初为了吸引会员所需而设置的(也是政策所需)。可以说现在多数的公棚实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思路,目前国内这么多的公棚可谓良莠不齐,谈不上有效约束机制的存在,完全以公棚管理者诚信为依据。
这里来谈谈公棚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多数公棚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甚至有个别老板利欲熏心,暗箱操作,形成了不好的外围影响。鸽子进棚后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公布机制,许多鸽子在送鸽时已交了电子足环费,但是在前期管理中很难有相应的数据出现(其实数据上传是很简单的事)。
二、公棚硬件设施不完善,内部管理混乱。对员工的约束力不够,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员工可以随意赠送鸽子,对失鸽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更没有与鸽主及时沟通,造成较大的误解。
三、信息不对称。这是多数公棚的弱点,其实也是最容易办到的事情。但由于多数公棚老板的个人素质不高,缺少电脑应用知识,造成到目前为止许我公棚还存在得过且过的想法。公棚网站数据陈旧的现象,甚至有比赛后不能即时反映归巢信息的,在送鸽者中造成较大的影响。
四、比赛纯粹是为了作秀。放飞不到位,匆匆完成比赛项目,尽早进行拍卖活动。为了保存实力,将鸽从来都是放飞在该级别限定的最低距离内,放飞距离缩短,赛鸽的分速高,赛鸽的归巢率也高,这样拍卖时能拿出拍卖的鸽子当然也多,收入也好。
五、比赛期间鸽子的管理没有严肃性。清棚、鸽友交钱几天后鸽子游失,预赛成绩好的鸽子在决赛之前常常被关以死棚(怕鸽子游失),难以在决赛时发挥出应有的成现。预赛后鸽子莫名其妙丢失,从来没有相应的解释工作。
六、拍卖不规范。按照一个公棚的建设及回报来看,单从奖金上我想公棚是赚不了多少钱的,但是这里有公认的现象,那就是拍卖款的问题。公棚与鸽主定比例分成是没以问题的。但从目前多数公棚拍卖款的处置问题上有一个比较大的不合法性,那就是公棚根本没有缴纳税款,这从拍卖采用的收款收据可以看得出。也就是说公棚在有意无意地逃避税款(视同经办的性质而定,如为公益福利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当然,相信在今后个别管理上逐渐规范化的赛鸽棚也正在出现,这几年的奖金也是上百万的出现,这些公棚也正在走向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也逐渐成为了我国未来赛鸽棚的焦点。
由于我国国内现实的地理环境所在,造成养鸽条件的限制,许多鸽友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习惯于在公棚放飞,减轻了自已管理的压力。应该说公棚及今后小规模的公棚是今后国内存在的一种现状,管理上也会日趋规范。相信随着今后法制的逐步完善,公棚的各项制度会越来越完善,鸽友的利益也会更加得到保障。如今出现的情况毕竟还是少数也是短期的,相信绝大多数公棚还是公正公平的。但我们还是要说诚信是今后公棚生存的唯一而必要条件,缺少了诚信,我们根本无法取信于鸽友,更加无法在这个产业上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