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我的藏经阁

论信鸽导航猜想之狂想篇[原创][首发]

来源:自然居   发表时间:2006-04-10 22:18:56   浏览数:7497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论信鸽导航猜想之狂想篇[原创][首发]                  

      相信许多鸽友都读过多种关于信鸽导航的学说,目前研究信鸽归巢定向的理论有多种多样,但是真正通过实践证明的并不多。下面我就信鸽的导航来主观上进行一下理论分析,说得不正确也就当是个人猜想,望多多指正。

      信鸽从千公里外飞归巢居,相信并不是光凭其主观欲望所能够达到的,主要还是要凭借其生理的各种机能共同配鸽才能实现的。为了了解鸽子的归巢能力,古往今来许多学者、专家都把他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通过大量的研究及实验,学者们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及说法来论定导航学说,如“太阳导航说”、“地磁导航说”、“天体导航说”、"视觉导航学说"以及各种器观感觉导航学说。古人称鸽子的鼻子上有“罗盘”或“指南针”似的物质。鸽子放飞后的归巢完全是凭借其鼻子的判断能力来实现的。那么鸽子到底是凭借其什么方面的超强意识来达到导航的意图呢?我曾看过一篇关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肯尼斯.艾布尔夫妇研究发现,称候鸟是得用自然光确定迁徙方向的,这引起了信鸽界的兴趣,我们都来想一想能不能从中找到信鸽导航的决定因素呢?这里我将几种导航学说向大家作一下介绍与分析。  
    
     磁场导航说
     这是信鸽导航最古老的想法之一,也最有说服力的信鸽导航学说。古人一直认为信鸽的归巢完全是凭借其鼻子上的磁场来确定方位的。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人提出,鸽子可以直接按照地球磁场的引入来进行方位的导航。虽然缺乏有力的事实依据,但在我看来还是比较容易让人理解的导航学之一。后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罗伯特.格林和查尔斯.惠尔考克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在鸽子头部的周围放上线圈,通入微小无害的电流,这样可以控制鸽子头部周围的磁场。如果改变上面安放的电池方位,通过线圈的电流就会改变,磁场的方向也相应改变,磁场的方向也相应改变。在无阳光的天空中,线圈朝南去向的鸽子会飞向自己的家,而线圈朝北去向的鸽子,就会向着偏离自己家的方向飞去。一旦有了阳光,它们就不会上这个当了。因此认为当有太阳出现时,鸽子会以太阳为定位仪,只有在不能有效利用太阳导航的情况下才利用地球的磁场力来作为罗盘。但是要说鸽子究竟是利用哪一个部位来确定还是比较有争论的,当然古人的鼻子罗盘还是相对认同一点。

      太阳导航说
     这是信鸽重要的导航论说之一。此说法出自德国浦来海洋生物研究所的鸟类科学家卡玛,他发现鸽子拥有“太阳罗盘”,能够利用太阳来识别回家的路线。他认为,地球整日不停地绕着,鸽子依靠它体内的生物钟能正确校正时间,测量移位和方位角的变化,从而确定自己的位置和飞行定向。实际上在我看来,鸽子利用太阳导航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个人认为并不一定是利用地球的转动与时间的变化来测定的,比如鸽子在放飞千公里时,时差达到了几个小时,你说我们的鸽子能够利用这种时差来调节其内部的时钟吗?有待于时一步证明,但这也是鸽子中说得比较热门的导航学,也是继磁场导航后有说服力的导航学说这一。也许正是这种顽强的导航能力反而吸引了众多的鸽人为之放迷了。

     电离层导航说
     这也是信鸽的导航论说之一。此原理认为信鸽导航与无线电通讯原理一样。发射台将讯号发射到50高空公里外的电离层中,接收台从电离层中接收讯号,这样就使通讯距离比直接发射200公里提高到2000公里以上。信鸽导航原理也是利用此法,当太阳黑子活动强烈时,无线电会失去联络。该导航认为太阳黑子的活动对鸽子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这类导航学在人类论证鸽子定向系统时补充完善了原有的地磁导航学说。开创这一学说的是德国赛鸽家汉森,他通过多次的实验证明,采用否定归纳方法,对原有的导航学说进行质疑,然后进行补充说明,完善被推翻的地磁导航理论。这个理论虽然比较新颖,但是个人认为这类导航有点简单复杂化了。太阳黑子的活动相信对地磁场的变化也是有的,故,电离层导航并不能认定了现代社会准备的导航学说,但至少给予了人类的考证。

    对于信鸽的导航还有多种多样
    以下简单说一下各种导航学的原理

     智商导航学说
     该理论认为信鸽远航导向的能力跟其智商的发达程度有关。实践证明,携往外地远方放飞的信鸽,它们就是根据平日家居的各种信息与周围环境条件及外地各种显著变化的信息和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公私合营着体内的生物钟和生物指南针对家居所在位置的太阳移位(太阳的方位和高度的变化)和地磁场方向、强度(包括水平强度和垂直强度)与外地两相比较,从而明智地判断出归巢的方向,以逐渐趋近的方法飞行归巢。凡屡获冠军的优良赛鸽,大多具有发达的后脑。而一些“笨坯”总是飞在鸽群的后面,甚至找不到老家而失落异乡。这个说法个人认为实在有点偏激,大脑的发达与否与鸽子的进化有关,并不能代表鸽子就可以以此来进行归巢。实值得怀疑根据。


     记忆导航学。

      有学者认为通过鸽子放飞的由近到远,以此来锻炼鸽子的记忆能力。当信鸽看到沿途的地形地物,在脑海中留下记忆,凭借这种记忆认定方向习归老家,通过扇形放飞,定位放飞等方式来引导鸽子的记忆,以此快速判定方位。此导航学可谓引导鸽友,而且得到了一部分鸽友的认同。大家都会以短训来提高鸽子识别家里附近的参照物,最终以较快的速充确定巢的方位。但我认为在一定距离内鸽子估计还可以认同,但超过30天钟路程鸽子应不会以此来定位。如果单凭记忆不存在鸽子未经放飞就能归巢的现象了。所以对此我的反对意见相对大一点。


    听觉导航说  
   这也是信鸽导航论说之一。美国康乃尔大学克莱定是从事鸟类航行本能的研究员,他认为鸽子察觉低于人的听觉范围的低频率声音,并能辨别出低至0.5周波的声音(即中央C音以下12个音阶的低音)。而这些声音在地球上为数众多,分别来自山脉喷射气流、海洋、雷雨以及许多其他的大自然的声音,鸽子利用它们来作导航物,利用低频率声源的感悟,来确定方位。说实话这是我最不认同的导航学之一,就象“肤导航说”即利用大自然的干湿度及气温、风向,并凭借感受的变化,而追踪鸽舍的方向所在,直抵鸽舍。在近巢50K左右时才会利用眼睛脉络的层次记忆本能认识鸽舍。但在我看来这有点不可思议。
    视觉导航说
    这是多种导航的主导学说之一。在鸽界有不少鸽友都认为:信鸽能从数千里的异地飞归自己的家,其主要是凭借着一双锐利的眼睛来辨认方向。有这种理论的人甚至能从信鸽眼内虹膜的色彩判断这羽信鸽是应晴天飞行,还是阴天飞行,或者是全天候的赛鸽,以及是中远程赛鸽,或者超远程赛鸽。这也是目前鸽友都所认同的眼睛构建学说。通过观察,鸽眼的的视神经是百万根视神经纤维所组成,鸽眼视网膜内有100多万个神经元,倘把微电极插入各个神经纤维,用各种光学图形刺激鸽眼,即可发现鸽眼视网膜能检测图像的基本元素运动、强度和颜色等。在眼后房内视神经背方有一块栉状体,能借助体积的变更起到调节眼球压力的作用,有须下死功夫精确察觉移动着的物体。鸽眼的肌肉为横纹肌,利于在快速飞行中敏捷地把物象聚集在视网膜上,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来改变水晶体的形状和水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准确地判明自己所在的方位和应向哪里飞行。说实在话,对于这个导航学说也是老一辈鸽友的追崇学说之一,当初今人痴迷超远距离归巢鸽的眼睛之发达也是众人所知的,其实赛鸽利用眼睛的导航也无可厚非,多数的动物都是利用眼睛来辩别方位及辩断结果的,鸽子也不例外,就象在晴天我们在飞机上可以看到的一切,相信在一万米高空,我们的人眼也可以看得出一百公里外的地方,但说实在,在一个参照物及环境都是新的地方,鸽子单靠眼睛是没有参照可言的,何况我认为眼睛是辩别方位的要素之一,不可能单靠眼睛就可以完成任务的.否则就不存在单睛识家的英雄了.

 当然还有很多的导航学说如腿脚导航说\嗅觉导航学等等这里我也不想一一展开了,毕竟鸽子的导航并不是单一导航的物体,他们还有许多共性,依靠综鸽导航来确定方位。如一个事实的放飞结果,同样的距离,同样的方位,同样的时间,采取一羽放飞、几羽放飞、几万羽放飞,我相信鸽子所花的时间肯定会不同的。这就可以让人猜测,鸽子还有一种相互利用方向辩别确定方位的能力,我认为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太阳导航及磁场导航的相结合,使鸽子在飞行中产生共生以此快速确定方位...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该信息禁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