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专栏

魏亮把自己也打造成中国之最

发表时间:2012-02-03 8:59:12   浏览数:6311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魏亮把自己也打造成中国之最

  三年前的1月25日,北京鸽友魏亮先生获得了一些国庆60周年的纪念足环,当时他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则“赠送国庆纪念足环”的消息,当时,魏亮先生有一个要求,请鸽友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即:中国信鸽之最(或第一)。

  一个礼拜之后,魏亮先生收到了许多回复,鸽友热情之高、涉及面之广、答题之多、令魏亮先生很受感动。第一,涉及地域面广。除了北京以北及大西北的地区外,均有应答者,特别是南方居多;第二,年龄层面。应答者最小的19岁,最大者56岁,其中不少是真正的信鸽品收藏爱好者。第三、应答迅速。文章发表后,三分钟之内就有短信应答。第四,答题多多。有的鸽友列举了许多的"之最",且发表在有关网站上。

  之后,魏亮先生又亲自把这些信息做了归纳:

  一、北京魏亮赠送鸽友60年国庆纪念鸽环,但是,必须回答关于赛鸽的若干之最,现在,再给补充几个:

  (一)、鸽子存在了多久

  鸽子和人类伴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考古学家发现的第一副鸽子图像,来自于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首先开始驯养白鸽和其他野生鸽子,如今在很多城镇我们都能见到颜色各异的鸽群飞过。

  对于古代人来说白鸽太不可思议了,于是这种鸟儿受到了广泛的尊敬并被奉若神明。在整个的人类历史上,鸽子扮演过相当多的角色,从神的象征到祭祀牺牲、信使、宠物、食物甚至是战争英雄。

  (二)、鸽子和圣经有关

  圣经上第一次提到鸽子,是在第一个千禧年的《旧约》当中,那是诺亚和和平鸽的故事。稍后,在《新约》当中,鸽子第一次被提及是在耶稣受洗礼的时候,这时候鸽子被当作传下来的圣灵。

  这些早期圣经当中记载的故事,无疑为鸽子出现在现代城市当中铺平了道路。几个实际以来,对于鸽子的印象不断地发生改变,从神灵到恶魔,从英雄到一文不名。

  (三)、鸽子粪,肮脏还是神奇?

  虽然鸽子粪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一个大麻烦,但是在16-18世纪的欧洲却被当作无价之宝,当时鸽子粪被认为是比农家肥要有效的肥料。以至于会有武装警卫守护在鸽子窝的周围,防止小偷偷走鸽子粪。不但如此在16世纪的英国,鸽子粪还是唯一已知的硝石来源,而硝石是制作黑色火药的重要成分。在伊朗,食用鸽子肉是被禁止的,鸽子窝就是为了收集鸽子粪当作肥料种植瓜果,而在法国和意大利则用来培养葡萄和麻类作物。

  (四)、鸽子也是战争英雄

  在现代,鸽子多次在战争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鸽子携带信息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船只上面都带有鸽子,当遭到德国潜艇攻击之后,就放出鸽子告知沉船的具体位置,这样幸存的人员就可能获救。 <BR>鸽子在信息收集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鸽子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但是仍然把德国V1和V2火箭的位置带到了海峡的对面。英国和法国政府还为战争期间建立功勋的鸽子颁奖

  (五)、作为信使的鸽子

  最早使用鸽子建立大规模通讯网络,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叙利亚和波斯。到公元12世纪的时候,巴格达城和叙利亚、埃及所有的主要城镇之间,都通过鸽子建立了信息联系,也是唯一的联系方式。 <BR>在罗马时代,鸽子用来携带例如奥运会等体育赛事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奥运会开幕的时候会放白鸽的原因。在电报出现之前,英国人通常用鸽子来传递足球赛事的结果。最后一只执行邮递服务的信鸽于2004年在印度退休,之后在平静地日子里安享晚年。

  (六)、著名的鸽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名叫Cher Ami(亲爱朋友)鸽子携带信息穿过激战的阵地拯救了许多法国士兵的生命。Cher Ami在飞行过程中被击中了胸部和腿部,甚至几乎失掉了带有信息的那个腿,不过它仍然坚持飞行了25分钟把信息带到。这只鸽子被法国政府授予战争十字勋章(Croix de Guerre)。另一个英雄的鸽子叫做G.I. Joe,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一千名英军在意大利的小城集结驻扎,然而德军却计划对这个部队进行轰炸。当时的通讯设备都不能使用,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信鸽身上。G.I. Joe成功的把信息送抵二十英里之外,就在轰炸前5分钟警报得以拉响。后来G.I. Joe被授予迪肯勋章(Dickin Medal)--动物界的最高军事奖章

  (七)、为什么鸽子头总是动个不停

  鸽子的眼睛不像人类或者猫头鹰那样,而是一边一个。这样鸽子看到的就是两个单眼的成像,而不是两个眼睛形成的图像。于是它们必须不断移动自己的脑袋,以便获得景深的信息。

  (八)、信鸽航空邮件服务

  第一个有组织的信鸽航空邮件服务始于1896年,航线是在新西兰和大堡礁之间。SS Wairarapa号在大堡礁附近的沉没,造成134人死亡的事件,是促成这一服务的催化剂。由于灾难信息不能在3天之内达到新西兰,直接的结果就是在两个岛之间开通了信鸽服务。 <BR>第一条信息发送于1896年1月,经过1.75个小时之后抵达奥克兰。每个信鸽最多可以携带5封信,其中最快的运送记录是50分钟,那只鸽子的平均飞行速度达到了125公里/小时。

  (九)、鸽子的繁殖习性

  野生的鸽子在条件时宜的情况下,每年最多可以进行8次繁殖,每次都会有两个小生命诞生。鸽子繁殖的频率,取决于食物的充足程度。小鸽子大约需要18-19天才能孵化破壳,父母会用一种特殊的鸽子奶喂养小家伙。刚破壳而出的小鸽子一天之内体重就会增加一倍,不过四天之后才能睁开眼睛。大约两个月之后,小鸽子们就可以离巢了。

  (十)、鸽子是怎样导航的

  关于鸽子为什么能从很远的地方回到"家里"的问题,有上千个答案对此进行解释。一只比赛冠军鸽子,可以在一天之内从400-600英里之外,回到家里。而这一惊人的能力并不仅限于赛鸽或者家鸽,所有的鸽子都拥有返回栖息地的能力。

  牛津大学一份十年的研究报告指出鸽子使用道路、高速公路等进行导航,其他的理论认为鸽子是通过地球磁场、地标、太阳甚至次声等等进行导航。无论真相是什么,都让鸽子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特殊鸟类。

  二、回北京东风鸽舍之《赠送国庆纪念足环》作者:鸿翔联合鸽舍

  1、最早的信鸽杂志
  我国最早发行的综合性信鸽杂志,是《鸽讯》。创刊于1947年9月15日。发行人夏永齐,主编是蒋正方,由"中国胜利信鸽会"主办。编辑部设在上海广西路88号,经销处设在林森中路1839号。是一本16开24页的铅印刊物,但可惜的是,由于当时时局动荡,只出了一期就停刊了。
  2、最早的信鸽专著
  清代的《鸽经》是我国最早研究鸽子的专著。作者是张万师,山东邹平县人,字扣之。全书共分:论鸽、花色、放飞、翻跳、典故、赋诗等六大部分,约一万余字。
  3、最早的信鸽协会
  "上海赛鸽会"(简称S.H.C)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个群众性的信鸽组织。发起人和鸽会负责人有王叔平、周昌善、李梅龄、黄仲、郭子颐、杨信芳、欧阳惠民和陈其惠等,成立于1929年,曾多次组织过信鸽竞翔比赛。
  4、最早的通信鸽子
  我国最早用鸽子通信的是公元八世纪初唐朝初期的张九龄,他少年时就在家乡皖南训养鸽子。用来与亲友通信。明《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道:"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之为奴,时人无不惊讶。"
  5、最早的鸽子市场
  我国最早的一个信鸽集市,是十八世纪中叶,在上海旧城厢内的城隍庙,集市设在大殿东侧的东楼茶馆。集市上有鸽铃、鸽笼、鸽窝、鸽蛋,以及各种鸽子买卖。各地鸽友都纷纷聚集于此,泡上一壶香茗,三三两两地大谈鸽经。茶楼座无虚席,热闹万分。
  6、最早制造的鸽环
  我国最早制造鸽子脚环的是1928年上海南市小西门中华路1067号翔泰制罐厂工人季少钧,仿制国外脚环而成。他自己开模,自己冲压,自己经销。在此以前国内鸽友均向国外订购。1942年季少钧因去苏北从军,将全副脚圈模子卖给山海关路菜场的胡桂桢。
  7、最早的定型种鸽
"李梅龄种",是我国最早定型的优良种鸽,育种者是李梅龄医师。他是广东梅县人,少年时酷爱养鸽。曾获德国医学博士,移居上海后,从德国引进各种名鸽,同各国的优良种鸽杂交,培育出一代良种"李梅龄种",人称"李鸟"。在1932年举行的天津--上海全程960公里的比赛中,他的一羽雄-雨点-759以十六小时归巢的纪录,夺得冠军,以后多次获得好名次。当时在上海凡飞出名次的赛鸽,几乎都有"李鸟"的血统。
  8、最大的军鸽基地
  我国最大的军鸽基地是某军区鸽队。始创于1954年,训养着中外三十多个国家150多种优良种鸽。有一支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系统的档案资料,并出版了刊物《信鸽报》。这个基地曾向我陆、海、空三军和地方许多部门输送过大量的优良通讯鸽。

    三、回《赠送国庆纪念足环》作者:稳拿鸽舍

  中国之大,相信还有很有很多信鸽之"最",本人文采也是有限!写这文章也是为了要换北京东风鸽舍赠送的国庆纪念足环!读者要是有请留言告之!这样可以强大鸽界的文化与内涵!

    1、最早的家鸽----早在5000年以前,埃及王朝的第五代已经把野生原鸽驯养成家鸽。

    2、最初的鸽子记载----世界上最初使用鸽子记载的书是巴比伦的《洪水的传说》和《旧约.说》。

  3、最早用鸽子通讯----公元前776~前393年,在古希腊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是利用鸽子作通讯工具传递消息。

  4、最早的信鸽邮件-----世界上最早建立起以通讯鸽为主的邮政系统的国家,是巴格达苏丹,建立的年代是公元1150年。

  5、最多的信鸽邮件----1810年普鲁士军队进攻法国巴黎时,巴黎的通讯机构瘫痪,就是利用鸽子作为通讯工具,在2个月中传邮达10万件。

  6、最早的鸽会。中国广东省佛山镇的飞鸽会,是世界上最早的信鸽组织,是建于公元16世纪。此后,在比利时安法华市成立了信鸽协会,时间是公元1825年春季.  

  7、飞程最远的鸽子----1917年11月27号,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肯纳慕拉的地方,发现一羽飞的半死的鸽子,带着德国的汉诺威环。说名这羽鸽子的飞程约16000公里,是世界上飞的最远的鸽子。  

  8、最长的赛程----1981年美国举行一次信鸽比赛,从大西洋沿岸一直飞到太平洋沿岸。距离407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赛程,归巢的那羽赛鸽是肯特尔饲养的名叫"蓝巴龙"雨点雄鸽,环号"1979VD838:,血统是詹森*勃莱考克斯。  

  9、飞的最快的信鸽----1956年5月8号,英国东英联合会在东阿格利亚举行一次信鸽竞赛,放了2428羽最先到达的是维金父子饲养的鸽子,每分钟飞了2950米,等于每小时飞行177公里,这项比赛一般分速在1000米左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飞得最快的信鸽。  

  10、最大的体重的鸽子----是法国的伦替鸽,这是一种肉用鸽,体重达1650克,人称它"巨无霸"。 

  11、最早使用军鸽-----1041年,中国北宋庆历元年,西夏赵元吴兵进甘肃平凉,宋帅命令部将任福率兵出击。部队进至宁夏西吉东南2.5千米处,发现路旁有几个银泥盒子,宋军打开泥盒,飞出百余羽带哨的鸽子,盘旋在宋军上空,哨子响彻云霄。西夏伏兵得知宋军已进入目标,四周围攻,大败宋军。

  12、最早的国际信鸽组织----世界鸽界第一个跨国的国际信鸽组织是国际信鸽协会(简称F.C.l),成立于1948年,成员国(地区)有比利时、荷兰、英国、法国等37个,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奥林匹克赛鸽品评大会。

  13、最早的品评规则----1912年法国国家信鸽联盟制订的赛鸽品评规则,是世界鸽界第一个品评规则。规定赛鸽品评计分为100分。

  14、最早的眼志研究者----是比利时的鸽界名人吉果。他对眼志下的定义是"眼志就是直接环绕瞳孔,而与第一彩虹(即眼砂)接触的部位"。

  15、会员最多的国家----按全国人口平均计算,世界上信鸽协会会员最多的国家是比利时。比利时全国人口为985万人,会员数达108910人,每10万人中有信鸽协会员1106人,拥有信鸽80万羽,平均每人812羽。

  16、最早的长程赛----世界上第一次长程赛是1871年在英国举行的,赛鸽在伦敦水晶官司放,赛程约1000千米。

    17、年龄最小的参赛者----美国的贝尼奇从8岁开始就参加信鸽比赛,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参加信鸽比赛年龄最小的一位。

    18、年龄最大的冠军鸽-----比利时波斯丁有一羽名叫"比诺尼"赛鸽,生于1963年,赛龄高达8年。它从第一次参赛以来,越赛越强,越老越勇,最后一次波城国际赛,获得了冠军。

    19、最短的赛程----在印度尼西亚盛行一种所谓超短程信鸽比赛,全程只有5千米左右。除了要求参赛鸽具有归巢欲之外,还应具有从高空中讯速俯冲下降的能力。比赛规定,由住在附近的两家鸽主,各自选出一羽正在发情追雌的雄鸽参赛。2羽选手鸽在5千米外同时放出,鸽主手中握着一羽原配对雌鸽,引诱空中的雄鸽俯冲而下,谁先到达鸽主的手上,谁就获胜。

    20、年龄最小的鸽会会员-----中国广西北海市梁樨樨七岁开始养鸽,到11岁在小学5年级读书时,要求加入信鸽协会。1993年在参加500千米比赛中,她的92-026797灰雄鸽获得全市冠军。

    21、身价最昂贵的鸽子----1990年比利时戈马利.佛布鲁根出售给台湾林云达的一羽名"军校生"的雄鸽,价格是10万美元。

    22、获得冠军次数最多的鸽子-----荷兰B.汉斯鸽舍的B63-61110,一生获得65次冠军,每次参赛鸽总数平均是218羽。

    23、超远程赛一次放飞最多的比赛-----1992年中国上海市信鸽协会举办放飞甘肃武威市,空距1900千米,放飞总数达12178羽。

    24、远程赛一次放飞最多的比赛-----1993年巴塞罗那国际赛,共6个国家参加,放飞总数33194羽。

    25、中程赛一次放飞最多的比赛-----荷兰主办的300-500千米国际幼鸽赛,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一次放飞20万羽。

    26、最慢的分速-----英格兰利镇的养鸽者,有一羽名叫"超群"的赛鸽,在一次比赛中,从法国朗黎司放后,历时*年2个月才飞完370千米赛程,返回老巢,时速为0.948米,比蜗牛爬行还慢。

    27、最高的功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一羽名叫"格久"的通讯鸽,它在完成一项重要通讯任务中,救了1000多人的生命。为此,"格久"获得了英国伦敦市长授予的掺金勋章,相当于维多利亚十次奖章。

    28、育龄最老的鸽子----荷兰W.罗连斯鸽舍的雄鸽,23岁还能配对交尾,并育出幼鸽。雌鸽则是J.史卡奥鸽舍的H63-1347020,1978年4月27日产下最后一枚蛋,时年15岁。

  29、连续6代获冠军的鸽子------日本武陵联合会的白山正惠鸽舍的57-103520,本身是600千米冠军,连续6代获得冠军;第2代59-006014,获得700千米冠军;第3代63-63987,获得1000千米冠军;第4代69-K80909,获得800千米冠军;第5代71-KE1547,获得700千米冠军;第6代75KV5046,获得600千米冠军,另一羽78-KV3320,获得800千米冠军。

  四、李梅龄的三个第一

  中国信鸽历史上的李梅龄先生留给中国鸽界的财富一言难尽。其三个第一应是中国信鸽之最。

  (一)、中国引进欧洲名系第一人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李先生从德国引进10 羽德国赛鸽。这10羽鸽子时价每羽435马克,合银元488.5元,10只鸽子合计4885块银元。再加运输费和保险金,每只75银元,两项总计5735块银元。《李梅龄博士之传--信鸽》记载着10 只鸽子的足环号码、羽色和品系等情况。其中有9只雨点,1只红绛,大多数曾经在千公里比赛中获1、2、3名的子代。据比利时《鸽报》报导说一羽欧洲冠军由中国李梅龄博士购得云云。中国鸽界第一次引进一批欧洲名系鸽子轰动了上海鸽界。

  (二)、洋为中用打败洋人第一人,获得长距离赛事冠军

  李梅龄在中学时期就养着20多只广东的古老种鸽。李先生获得博士后在上海挂牌当开业医生,随身带来这一批老种信鸽。由于长期近亲交配,鸽子逐渐退化,因而训放50公里已失去大半,放到87公里所剩无几。而当时的英国侨民饲养的鸽子水准是比上海老种要高出一个档次。但李医生精心培育的德国鸽后代,在比赛中锋芒渐露。1932年获当年幼鸽赛常州冠军,1933年获南京冠军等等。以李先生为代表的中国人与外国人真正的较量开始了。1935年3月6日,空前长距离950公里天津~上海比赛放飞开始了。参加这次比赛的选手鸽共计100多羽,从始点训放开始到终点站天津时只有52只参加决赛。在6月9日天津决赛中,总归巢6只,李梅龄囊括了前5名。在我国赛鸽史上第一次荣获长程赛冠军,名震中外。洋人杰克逊获得第6名。当时的上海《申报》报导称:上海信鸽会此次举行天津六百英里竞翔为该会历届以来最长距离的大竞翔,由于天气恶劣致当天无鸽归还,翌日只有李梅龄博士之鸽首先到上海,足环号"759",李梅龄天津竞翔的胜利,宣告了西侨一统天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宣告了中华信鸽在现代赛鸽中登上了国际舞台。

  据报道,李梅龄于1936 曾再次把"759"参加天津比赛又一次夺魁。但在1937年第3次参加天津比赛时,"759"遇上恶劣气候,魂断它乡。

  (三)、第一任上海信鸽会会长

  李医生在天津决赛中取得重大胜利之后,又在中短程比赛中不断获得好成绩。曾经称霸一时的外国人,在大量事实面不得不低头认输。上海信鸽会中的中外会员一致推选李先生担任会长。这是经过多年的考验以后,使鸽界逐渐认识了李梅龄。洋人把鸽会的大印移交给了李梅龄。由外国人建立的"上海信鸽俱乐部"正式更名为"上海信鸽会"。 30年代的"上海信鸽会"可以说是我国现代赛鸽史上第一个信鸽组织。

  现在,回顾魏亮先生发起的此项活动,至今留给了我们许多反思:

  第一,魏亮先生本身就又创造了中国信鸽之最(第一),他借“赠送国庆纪念足环”之际,发起了弘扬中国信鸽文化活动,调动了广大鸽友对中国信鸽文化的向往和追思,进一步掀起了全社会对赛鸽运动的支持,提高了养鸽人的社会地位,激发了鸽友科学养鸽的热情,加快了中国赛鸽运动的了、快速发展;

  第二,魏亮先生牺牲了个人利益,换来了更多人的对中国信鸽运动的关注,鸽友们通过这么一个公益活动,回顾了中国信鸽发展历史,让更多的鸽友知道了在中国信鸽发展上曾经有过那么多的名人、那么多的经验、那么轰动的事件,他们为中国信鸽发展史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魏亮先生为中国鸽界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奉献,目前的鸽界在浮躁的心态下产生了许多弊病,鸽会、俱乐部、公棚之间矛盾重重,有的时候非常激化,鸽友之间更加复杂,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层次的人群,这些人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一起,他们养鸽心态、利益、目的完全不一致,社会的极度物质化,个人把自身利益、欲求看得至高无上,人们把这种中国社会各群体间面临的信任(或者诚信)危机的各种表现形式,形式多样的社会不信任现在又汇聚到信鸽互联网上,它将产生的后果不是很多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任其发展将威胁到鸽界解体,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在这么一个复杂局势下魏亮先生还能想鸽界之所想,排除困难,以自己的毅力给大家做事,只是什么精神!我们应该学习魏亮先生的这种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地抵制当今鸽界各种思想潮流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冲击;在从事信鸽运动的实践中,自觉地陶冶情操、锤炼人生、修炼人格,做一位耕耘者,辛勤播撒希望的种子,中国信鸽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

  今年,老魏步入花甲之年(60岁)了,祝老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活到老学到老,继续努力弘扬中国的赛鸽文化,为中国的信鸽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12-02-04 20:05:54
天才
    2012-02-04 12:25:31
学习了
    2012-02-03 21:09:32
真乃鸽界高人 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