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基础篇———种鸽的研究与选择
发表时间:2006-02-25 10:11:13
浏览数:6285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在长年累月的训养之只,我们把平庸选手送上赛场而面对颗粒无收的结果时,只能感到莫大的失落。对于这种情形,难道不值得深刻反省么?可是,不少养鸽人对选手鸽出赛不归已经变得迟钝,常常只是失望地说一句“又丢了”便不了了之。现在鸽界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必须先对自己饲养的种鸽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支精锐种鸽队就不可能在竞翔中取胜。一年的赛事结束之时,正是我们分析思考、作出决断的时机。应该认真反思,目前使用的种鸽是否妥当,用它们作出的选手是否值得我们充分信赖。我在每年冬季都要对这一年作出小鸽的成绩进行比较,这也是我在养鸽过程中享受的乐趣之一。
首先要注意的是看成绩。假如选手鸽飞出了好成绩,尤其是接连飞出成绩,答案当然只有一个。问题是赛绩不佳时能否立即得出否定的答案。选手鸽归巢速度慢时,需要对慢的原因加以分析。例如换羽的状态如何、主翼羽有无脱落?健康状态如何?在舍内的生活情况如何,精神状态是否平和稳定?这些都要考虑到。对失踪的事实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鸽子性能不好。我的想法是归巢的鸽子好,在恶劣天气中较快飞归的鸽子更好,但是对失踪鸽不能一概否定。还应该考虑到比赛时的天气情况。大家都知道,天气的好坏对鸽子能否归巢影响甚大,在恶劣天气中飞归的鸽子,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血统固有的耐坏天的能力。即能归巢的鸽子得到了这方面性能的遗传。因此,对某一地区或赛线上选手鸽的归巢率,要结合天气及鸽种综合评判。对速度也应该这么看,鸽子利用顺风疾飞本领的高下、在逆风中穿梭能力的强弱,都与其血统的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其次,种鸽的健康状况也可能是造成小鸽的失踪的原因,这一点非常重要却最容易被忽略。我们往往认为后代不归是种鸽的遗传基因不好,轻易从本质上否定种鸽的性能。其实以我的经验看,种鸽状态不佳是最大的原因之一。子代鸽的体力与亲鸽的健康有很大关系,因为鸽子的繁殖是从两羽亲鸽性细胞结合并产生分裂增殖开始的。如果亲鸽的状态差、细胞活力不足,其体内分裂的性细胞便缺乏活力,只能产下能力低下的小鸽。因此,在有了好种鸽之后还必须保证其百分之百的健康;新引进的种鸽要完全适应环境及饲料的变化;用远距离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种鸽作种时,需要彻底消除比赛的疲劳之后。这样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选手鸽。
另外,确认了种鸽作出效果差、后代不理想时,就应当重新进行种鸽搭配。由于遗传巧合的缘故,雌雄种鸽会出现合配或不合配的情况。有些配对作出的小鸽在性能上会超过双亲,有些则相反。当然,也不能因为一次交配繁殖的失败就把种鸽看死,至少应当把雌雄重新搭配再试一次。对新引进的种鸽,尤其是曾经作为选手鸽频繁参赛的鸽子更应如此。
总而言之,一旦种鸽出了问题我们就将一事无成。所以,要对本棚的种鸽不断进行分析研究,还应当尽量做到每年至少引进一羽异血鸽。
要作出理想的选手鸽,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条件,选择在性能上符合要求的种鸽进行搭配。如果毫无主见地效仿他人,或者出于虚荣居奇而盲目引种,便不可能得到有用的好种鸽。想要开出红色的花就必须播下红花的种子,想让花朵开得大就必须挑选花朵大的品种,想使花开得早就必须选择早熟的品种,这个道理也适用于赛鸽的培育。要作出参加远距离比赛的选手就应当使用远程鸽系进行繁殖。为了提高远距离归巢的稳定性,往往还要搀入超远程归巢鸽的血脉。要作出能够快速归巢的选手,就应当引进在强手如云的赛事中频繁战胜对手的种鸽。要作出能耐受恶劣天气的选手,则应当引进在恶劣天气中率先归巢的伯马鸽,或者引进赛线气象复杂多变地区强豪鸽舍的种鸽。乌鸦生不出凤凰!
养鸽人都希望自己的选手鸽兼具以上所有优点,这是人之常情,然而鸽子达不到所有要求也是自然规律。我建议刚开始养鸽的朋友不要一心多用,应当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例如超远程比赛、当日归巢的远距离比赛、二百公里左右的短距离比赛以及品评会等。不言而喻,目的简明自然更易于找到实现目的的途径,从而避免逐二兔而不得一兔的结果。能否繁殖出优秀的后代,在种鸽选配的阶段就已经确定了八成。
我心目中的种鸽应基本具备:
1、必须有优秀的家族史;
2、本身有优异的赛绩或被证明了有良好的遗传;
3、擅长的比赛距离符合你的目标,外观条件符合你的喜好;
4、有显性遗传的特征。
优秀的家族史,是指高代、平辈、下代都有出色的表现,而不是昙花一现。整个家族能够连续稳定的发挥,证明了血统的价值。在这个前提下,选中的种鸽往往能继续发挥。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确立种鸽,实际上就在确定你的鸽棚目标。我感觉用“三”来衡量:做种的稳定性,看与三个以上异性作育后代的情况;比赛的稳定性,看三次以上比赛的成绩;如果一只鸽子的三个孙代都表现很好,那么可见他和他的子代都极有可能是很好的种鸽,也证明了家族的遗传稳定性是很好的。
优良的种鸽必须是大小适中。平衡与协调是一羽优良种鸽由外观显示出来的最关键的条件。鸽体的长短是对全身宽度与胸骨长度和腰、腹、尾部分的长度相对而言。胸骨长度和尾部长度适中的信鸽称长体型。胸骨适中,而尾部短小的称短体形。前一种有耐力,后一种爆发力较好,这对中、短程比赛是起作用的,对远程,超远程比赛作用并不明显。所以人们在鉴鸽时,凭借自己的经验,当你顺手握住一羽鸽子时,大姆指压在鸽子的背部,4个手指托住鸽子的腹部,正好是龙骨的全部,掂重量,感觉上同鸽子的体型相近或稍轻一点。当然每个人的手大小不同,就靠自己掌握。身体必须是圆形的,有一个开阔的胸部,左右双翅平伏地紧贴两边,是一个饱满的球体。种鸽前身宽度,应是肩胛骨和前胸、两翼三部分宽度之和,后身及尾部应是圆锥形的。鸽体的各部必须是结实的,全身各处都很圆滑,腹部微凹而背部微凸,呈流线型。头部是智慧的中心,头部及颈部也是反映一羽信鸽体格强壮的重要部位,头部的综合标准是强壮的,丰满的颈部,脑部和垂向的结构,颈部不要太粗,也不要地细,没有沟,长短适中,颈部与胸部趋于平坦的结合,这是优良种鸽必备的条件。嘴的前端要细,后端要粗,紧闭性要好,嘴角要深,喉和要粗大,气管口边要大,有利于飞行中呼吸换气。鼻瘤要洁白,紧贴,以长、窄、紧的鼻形为佳。鸽眼的眼球摆动自如,眼球生长的位置偏向头的后上有,嘴角的中心线几乎要指着眼球,一羽优良的信鸽的眼睛要有一种自信的,不惧怕和没有野性的表现。鸽眼必须明亮,干洁,皮紧包眼球,瞳孔对光强度的变化要灵敏,对外界的动态感受非常敏感。一羽优良信鸽对空中或地面上的异常动态和异常声响,能迅速发现,双眼注视,跃跃欲飞。眼砂的色彩要鲜明,丝粒清晰,有立体感,沉积,略粗,边砂层高度集中,虹膜呈丝状块状混合堆积,虹膜排列不要求整齐,但要层次分明。骨骼要求粗壮。从放飞来说,只有一副强壮的、柔和的,坚定的骨骼结构,才有保持良好的飞行身架。总的说来,优良的种鸽,须有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形及聪慧、冷静、自信的神态,特别要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雄鸽有一种落落大方的外表,雌鸽有一种端庄秀气的外表,一羽优良种鸽应该是一羽优良的赛鸽.要“静若处事,动若蛟龙”,对主人有亲和感情,对陌生人抱有高度警惕性。
有了这些标准,综合各方面的条件,才能便于我们最终达到培育出高质量的赛鸽。引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只要肯钻研、学习,运用科学的理论加以分析,好种总会进入自己的鸽舍。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