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我的藏经阁

鸽子游棚“新说”

发表时间:2007-09-03 21:24:09   浏览数:21192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前两天在海网首页看到一篇文章,谈到鸽子游棚的现象,我一时按捺不住,就以hb3666的用户名发了一点评论。过了之后,总觉得评论写得意犹未尽。因此,我今天抽空专门写了这篇文章,仔细地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鸽子游棚,是每个鸽友在养鸽过程中都经历过的常事。按照一般的说法,是因为鸽舍拥挤、幼鸽远飞迷途、受到惊吓等等所至,这些原因我也认为十分有道理。但通过下面两件事情,使我从深层次对鸽子游棚的原因有了新的说法。这个新的说法,就是遗传和鸽子有寄生虫。

  首先说遗传。有的鸽子先天就有游棚的遗传基因,出的子代因游棚基因呈显性或隐性,而出现游棚或不游棚。我朋友就有两羽罗曼血统的鸽子,配在一起出的子代,无论是自养或送给别人养,大部分都游棚了。最后没办法,就拆开分别另配,出的子代却没有一羽游棚。当时都不了解情况,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听湖南赛鸽名家潘汉文讲,有的血统的鸽子游棚具有遗传性,而且,鸽子游棚也是其父母不合配所至。我们听后才恍然大悟,明白其中奥秘。

  再说寄生虫。鸽子有寄生虫也会游棚。听几位好朋友讲,他们到洪湖市赛鸽高手李永国家去玩,恰逢天津市大宝鸽舍的孙秉宽师傅也在他家里玩。这时,本市的一位鸽友提了一羽鸽子来,看见大宝鸽舍的孙秉宽师傅在,就说这羽鸽子是特比环幼鸽,请他鉴赏一下。孙秉宽师傅上手后,看了看就说,这只鸽子还可以,就是会游棚。当时那位鸽友就大呼,说这只鸽子游棚到别人的鸽舍,刚抓回来,还没来得及提回去就来这里了。大家非常感到惊奇,忙问孙秉宽师傅是怎么知道它会游棚的。孙秉宽师傅讲,这只鸽子是鸡脖子,是因鸽子有虫而引起的,这样鸡脖子的鸽子会游棚。并说,只要打一下虫就不会游棚了。至此,大家都大开眼界,增长了知识。

  因此,鸽子游棚除了要注意表面的原因外,还要注意更深层次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07-11-14 22:41:34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鸽子配对,出的小鸽子非常容易游棚,而且每窝都会出现,今年春季,我的一对种鸽出了四只小鸽子,第一窝游棚时,我还认为是鸽棚拥挤的原因,后来第二窝又游棚时,我才意识到这两只鸽子配对有问题,说明配对失败。我认为这和遗传肯定有某种有一定的关系。说鸽子有寄生虫就会游棚,我认为这一点不可信,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当一只鸽子身休虚弱,有病的时候,鸽子游棚的概率有所增加,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是有寄生虫鸽子就会游棚确实不可信。我认为主要还是寄生虫病太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发生游棚现象,不过这只是个别现象,并不能说明有寄生的鸽子,就会发生游棚。所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有误导鸽友的嫌疑。
    2007-09-06 16:14:17
幼鸽是未来竞翔的希望。可是如幼鸽经常飞失,这个美好的希望成了泡影。很多幼鸽在小的时候常给邻棚逮去了,能讲它是劣鸽吗?而往往被逮的幼鸽在他人鸽舍内,经过立杆见影,直接出成绩,甚至名列前茅。 在我的养鸽生涯中,曾出现过头窝十几只不同品系的幼鸽,竟然全部飞失,有出棚8天飞失,有廿几天飞失,也有六七条翎照样飞失,是什么原因呢? 我仔细观察分析,关键是一部分赛鸽,在幼时,其天性幼稚、爱玩,并且生性喜集群,另一面,我过于担心游棚,关关放放,过于爱护幼鸽,不舍得在太小时就放出棚外,再因我住一楼,棚舍地势低下,对面八米外是1栋7层楼房,幼鸽上空飞翔后,不易寻找,或者受到严重惊吓,也有他人采用恶劣手法,诱惑,机关门等等,总之幼鸽游棚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尔后我总结了教训,在25天左右能自食时,大胆放至棚舍外,认其饱览自己巢外的地理环境,一旦上空后,自己棚舍的概念,则能自然加深,即使落至他巢附近,也会惴惴不安,而迅速逃走。也有相当一部分幼鸽,幼时飞得很稳定,一旦即将发育成熟(尚未起性)就会失踪,若是平辈中均属这种劣性,那么此中幼鸽确属有问题,可加淘汰。也有成年鸽将幼鸽卷走,飞的路程太远,幼鸽有飞累了,或误入他棚,或成为枪下之猎物。 也有棚内鸽子养的太多,幼鸽被啄被追,无处栖身,只好另寻新居逃之夭夭。 解决游棚方法有:1.幼鸽早放,2.成、幼鸽分群,避免混合放飞,3.减少鸽棚密度,增设栖架,减少老鸽 小,弱,4.空腹放幼鸽,用饥饿来迫使幼鸽及时归棚,5.傍晚放幼鸽,避免因早晨兴奋,鸽子狂飞忘乎所以。
    2007-09-06 12:58:03
这还真要学习
    2007-09-05 8:36:39
游棚,是令广大鸽友非常头痛的一件事,且经常发生。第一类多发在“上房”“起盘”后不久初飞的幼鸽。第二类多发在“冒子”即“动条”3-4根的青年鸽。 第一类游棚鸽,一般游而不归者居多。据观察,这类游棚大多在4-6月、9-11月,天气晴,敞棚易出现。游棚的幼鸽多数为发育快、体壮,且没有定向或定向不稳。幼鸽初上蓝天,对自身体力和飞行距离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准备”,它们有时合着“放路”赶着回“家”的小鸽群,一起高翔,偏离“熟悉”的轨道。当感觉大事不妙以为时晚矣,只好歇息高处,一旦饥饿难忍,就随波逐流跟着就近的鸽群进入它“家”成为“游子”。经常听到鸽友说:好的幼鸽,好“游棚”。造成这种原因是放、训不当。为减少幼鸽的丢失,开家时应选择天气好,时间晚,傍晚为最佳。关养定时放飞的饲养者,先放成鸽,待其飞行一定时间后,感觉快要降棚时,再放幼鸽,不要驱赶,让其自由飞翔。 第二类游棚鸽一般表现为:定向飞行后一至两个月一切正常,能按时进、出笼,且无异样。但往往饲养者不仔细观察,有的青年鸽回笼较晚,在笼内经常被成鸽啄打,歇息处得不到保证(无固定的停歇处),得不到正常的用食量,经常被饲养者抓握等等,这些都是游棚的先兆。本人做过试验,每晚都进笼,抓同一羽鸽子,连续几天这样重复,此鸽夜宿高处不进笼,白天却仍然进笼吃食,当抓在手中时,反应机敏,神情紧张。我有个朋友,他的鸽笼比较小,只能饲养30多只鸽子,但为了增强“实力”,他经常引进种鸽,造成棚内“爆满”,原有鸽子的“势力范围”经常重新划分,等到比赛的时候,他把“爱将”一个个送上征途,结果放得“一塌糊涂”,放过千公里的鸽子复放500公里成了“游子”,一羽半岁多的鸽子,训放到300公里,发挥都很正常,他对它还报了很大的希望,但几天后既然“离家出走”,从此也没回来了。此事提醒信鸽饲养者,应结合自己的饲养条件,合理选择饲养量,给每羽鸽子有个安乐窝,以减少“游棚”造成的损失。 受惊吓是游棚的又一个原因。有经验的鸽友,进鸽舍时常穿固定颜色的衣服,比如白大褂。其目的,一是干净二是让信鸽有稳定的安全感。随着季节的变化,有的人常忽视了这个细节,有时穿着偏重红色的衣服进鸽舍或拿着黑色、红色的塑料袋进鸽舍做清洁,遇风吹起,鸽子不知是何物,造成满棚鸽子惊慌乱窜。成鸽有一定的适应性,惊慌之后会进笼;有的幼鸽就会因此感到不安全,乱飞乱歇,成为“游子”;有的成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