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我的藏经阁

如何观察眼底栉膜摘

发表时间:2013-05-04 15:57:59   浏览数:5341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作品说明: 如何观察眼底栉膜摘要
作者:昊锐鸽舍 昆仑
1、 栉干:栉干宽厚、比例均匀、头部和尾部相近,一般是羽好鸽子。快速鸽栉干窄长,有人用宝剑来形容,栉干质地的的粗糙、有的平滑。一般地,平滑的爆发力好,速度快。耐力鸽(多关)、长距离鸽栉干粗糙斑驳。
2、 栉叶:大致归纳为三种
1) 尖角形:栉叶末端成尖形,短程快速鸽
2) 长圆形:耐力型赛鸽(多关)
3) 圆形:长距离鸽
肥厚的栉叶,弯曲且有皱折的栉叶特别出众,不但可出赛而且可做种。
3、 栉根:成须状连接在栉尾,有的直有的盘曲,直的多为快速鸽,盘曲的多为中长程鸽速度不会很快。
4、 栉膜的长、宽、厚:
1)栉膜的长度,是指栉叶颗数的多少,多者长,少者短。一般地6-9颗为平原300-400公里空距,10-15颗为平原500-700公里空距,16-22颗为平原1000公里以上空距。
2)栉膜的宽度,是指栉膜的宽占瞳孔直径的比例。以毫米为单位,把瞳孔直径设为10,栉膜宽占瞳孔3/10为淘汰鸽,4/10到6/10为500公里以上的信鸽,7/10到8/10为超远程鸽所有的宽度。
3)栉膜的厚度,以毫米为单位。厚度2毫米以下为短程鸽,3-5毫米为中程鸽,6-10毫米为远程超远程所有的厚度。
5、栉膜的反光
反光成冷色和暖色
1)栉干亮带,速度的象征,但这种亮带不适合恶劣天气和超长赛线。亮带越长,价值倍增。
2)栉干的黑线,象征着定向能力和坚强的意志。生在栉干脊线两边,好鸽子常常会出现黑色的刻线。
3)栉叶的亮点,分布在栉叶尖上,亮点越亮越好,这将是一羽不可多得的种鸽。
6、栉膜的色彩
大致可分为冷色、暖色和中性
A冷色象征着速度和体力,但往往缺少耐力,常常在中短程比赛中大出风头。
B暖色象征着耐力好、持久性强,是典型的远程鸽。这种类型的配以黄褐栉膜的鸽子往往会产生一批归巢性好,意志坚强的鸽子。
C中性,大多数鸽子栉膜的色调,黄褐色或咖啡色。有一定速度也有一定耐力。
要预测鸽子的翔距、速度、耐力,还要综合栉膜宽度、厚度、长度,以星、线、脊等综合情况。同时还要结合体形、膀条、砂型、地理、身体状态等多维度因素。
7、识别好鸽的标准
不管是种鸽还是赛鸽,栉膜必须是船形,长、宽、厚、栉叶符合翔距的要点。要有点、线、脊、亮点、亮线。
8、利用栉膜预测雏鸽
雏鸽12天大时可以看见栉膜,一般好的雏鸽的栉膜只可以看见一根白线。但白线分两种:一种是软线,颜色较暗;一种是硬线,颜色很亮。软线表示稳定性好,且速度快。硬线经不起恶劣天气,稳定性差并难以复放,但晴天能发挥好。栉膜以黄色为佳,栉叶要均匀,有立体感,大小由品系不同而定。栉膜要窄,要象宝剑,一头收起,宝剑中间要有一根较粗黑线,黑线中间最好嵌有一根白线,这样看起来好象有三根线。幼鸽中这种栉膜最好,只是数量太少。
  1/1 显示 1-19 共 19条 [最前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
栉头,育种区。观察鸽眼栉膜最难数清的就是栉叶的数量了,因为栉膜总在动,如果检眼镜不好的话,先看到栉头再换到栉身再看栉尾,总要不断的调鸽眼的视角,所以不易数清。
-->
栉干中部,定向综合区。观察鸽眼栉膜最难数清的就是栉叶的数量了,因为栉膜总在动,如果检眼镜不好的话,先看到栉头再换到栉身再看栉尾,总要不断的调鸽眼的视角,所以不易数清。
-->
栉尾,竞翔区。观察鸽眼栉膜最难数清的就是栉叶的数量了,因为栉膜总在动,如果检眼镜不好的话,先看到栉头再换到栉身再看栉尾,总要不断的调鸽眼的视角,所以不易数清。
-->
棕红色,观察鸽眼栉膜最难数清的就是栉叶的数量了,因为栉膜总在动,如果检眼镜不好的话,先看到栉头再换到栉身再看栉尾,总要不断的调鸽眼的视角,所以不易数清。
-->
手绘栉膜,观察鸽眼栉膜最难数清的就是栉叶的数量了,因为栉膜总在动,如果检眼镜不好的话,先看到栉头再换到栉身再看栉尾,总要不断的调鸽眼的视角,所以不易数清。
-->
背景色,由于检眼镜光源色谱的不同,只作参考因素,但可具体结合你自已的检眼镜光源色差分为暗调背景(晚霞色)、暖调背景(日光色)、冷调背景(月光色)
-->
手绘鸽眼栉膜,观察鸽眼栉膜最难数清的就是栉叶的数量了,因为栉膜总在动,如果检眼镜不好的话,先看到栉头再换到栉身再看栉尾,总要不断的调鸽眼的视角,所以不易数清。
-->
实拍鸽眼栉膜头,观察鸽眼栉膜最难数清的就是栉叶的数量了,因为栉膜总在动,如果检眼镜不好的话,先看到栉头再换到栉身再看栉尾,总要不断的调鸽眼的视角,所以不易数清。
-->
观察鸽眼栉膜最难数清的就是栉叶的数量了,因为栉膜总在动,如果检眼镜不好的话,先看到栉头再换到栉身再看栉尾,总要不断的调鸽眼的视角,所以不易数清。
-->
栉尾,竞翔区。观察鸽眼栉膜最难数清的就是栉叶的数量了,因为栉膜总在动,如果检眼镜不好的话,先看到栉头再换到栉身再看栉尾,总要不断的调鸽眼的视角,所以不易数清。
-->
观察鸽眼栉膜最难数清的就是栉叶的数量了,因为栉膜总在动,如果检眼镜不好的话,先看到栉头再换到栉身再看栉尾,总要不断的调鸽眼的视角,所以不易数清。
-->
观察鸽眼栉膜最难数清的就是栉叶的数量了,因为栉膜总在动,如果检眼镜不好的话,先看到栉头再换到栉身再看栉尾,总要不断的调鸽眼的视角,所以不易数清。
-->
观察鸽眼栉膜最难数清的就是栉叶的数量了,因为栉膜总在动,如果检眼镜不好的话,先看到栉头再换到栉身再看栉尾,总要不断的调鸽眼的视角,所以不易数清。
-->
观察鸽眼栉膜最难数清的就是栉叶的数量了,因为栉膜总在动,如果检眼镜不好的话,先看到栉头再换到栉身再看栉尾,总要不断的调鸽眼的视角,所以不易数清。
-->
观察鸽眼栉膜最难数清的就是栉叶的数量了,因为栉膜总在动,如果检眼镜不好的话,先看到栉头再换到栉身再看栉尾,总要不断的调鸽眼的视角,所以不易数清。
-->
信鸽可以透过乌云,看见太阳的偏振光,哪么信鸽是用什么来捕获偏振光的呢,会不会是眼栉膜,因为当栉叶升起的时候,栉叶可能会起到分光作用,产生光的衍射等人眼无法感知的现象。科学家已证实信鸽的确在用偏振光导航,但具体机理尚不清楚。
-->
信鸽可以透过乌云,看见太阳的偏振光,哪么信鸽是用什么来捕获偏振光的呢,会不会是眼栉膜,因为当栉叶升起的时候,栉叶可能会起到分光作用,产生光的衍射等人眼无法感知的现象。科学家已证实信鸽的确在用偏振光导航,但具体机理尚不清楚。
-->
信鸽可以透过乌云,看见太阳的偏振光,哪么信鸽是用什么来捕获偏振光的呢,会不会是眼栉膜,因为当栉叶升起的时候,栉叶可能会起到分光作用,产生光的衍射等人眼无法感知的现象。科学家已证实信鸽的确在用偏振光导航,但具体机理尚不清楚。
-->
信鸽可以透过乌云,看见太阳的偏振光,哪么信鸽是用什么来捕获偏振光的呢,会不会是眼栉膜,因为当栉叶升起的时候,栉叶可能会起到分光作用,产生光的衍射等人眼无法感知的现象。科学家已证实信鸽的确在用偏振光导航,但具体机理尚不清楚。
 
末页]
 

 
看眼应与看膀条、骨骼、健康相结合

眼睛中能看到速度与距离,膀条中也能看到速度与距离,

而眼睛与膀条并不是连锁基因,分别独立遗传与组合,符合孟德尔定律。

这是只看眼或只看膀条误判的原因,这也是许多鸽友不相信眼睛的原因。

眼中的距离标记,主要有眼志上的环状距离线和眼砂中的环状距离线,这可能象征着鸽眼调节光圈的眼肌肉能力,调节光圈能力越强,则采集光谱能力较强,眼肌强则不易眼疲劳,采光谱广则比较抗天气地形。

眼中的速度线,如眼志上的放射线,眼砂中的放射状线,这意味着鸽眼的调焦能力较强,调焦能力强,则定们快速准确率较高。而盆形砂,呈阶梯状,因鸽眼是双重调节,所以位于瞳孔和角膜之间若成凸透镜状,则调焦能力较强。

眼栉膜中的距离,如栉板的宽度、长度、厚度,当栉板长宽厚则挡强光能力强,保护眼底不易眼疲劳,而板的长度又是以栉齿数量为测量指标的。当然过犹不及,当太宽太长太厚也不见得好。栉叶可能是光信息捕捉器,如果长大发达,则采集光谱信息多,分析光谱能力强,比较抗天气。

眼栉膜中的速度,脊线高亮,说明栉膜神经传导能力强,抖动有力有说明眼反应能力强。

所以说眼中的距离线与速度线,并不是速度、距离本身,而是反应了鸽眼这一主要导航器本身的一些特性,如抗天气抗地形,则导航功能较多而已,并不一定决定距离、速度。

同样膀条也是如此,如翅条尖则破风能力强,即时飞速快,而不意味着平均分速快。

又比如翅尖圆,副羽占膀条面积大,则滑翔能力强,即时速度慢,但身体不易疲劳,所以能飞得长时间些能飞远些,但不一定能飞准确。

所以信鸽的速度和距离决定于多种因素,其中既包括眼睛导航、膀条、身体肌肉等本身各性状,又取决于外在环境训养等多种条件。

但眼睛是一定要研究的,而且值得特别研究的。因为导航器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导航器并不决定着速度与距离,而要与其它因素相组合。

因此我希望能有鉴鸽的打分公式,先把与信鸽速度与距离相关的自身性状分别打分再综合,这样的综合鉴鸽公式。

偏振光与眼栉膜会有联系吗?
最近搜索到信鸽定位及知更鸟定位相关文章;
知道了信鸽和知更鸟可以透过乌云,看见太阳;
因为它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偏振光。
早些时候,知道许多养鸽名家通过鸽眼栉膜鉴鸽,准确率入赏率较高;
通过观察栉膜我发现,栉叶犹如光栅,可能会起到分析光谱的作用,当光透过栉叶,产生的漫射、折射、衍射现象,这会为信鸽提供许多位置地理信息。
而栉板的挡光作用,作用是很好的保护眼底,使得长时间使用眼睛也不会过度疲劳。
因此,我大胆设想:栉板宽厚,档光作用好,眼不易疲劳受伤;栉叶发达,则会解析更多的光谱信息。
所以栉板宽厚的比较抗眼疲劳,而栉叶发达的比较抗天气和地形。
而栉板窄的,栉叶较小的,在晴天,能直接快速获取阳光所含的信息,所以定位较栉板宽厚栉叶发达的在晴天的情况下要快,所以能更快的定位,少飞弯道,所以速度就来得快。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