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转载

互助信鸽的领头人

来源:青海新闻网   发表时间:2019-10-10 10:12:11   浏览数:2170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说起信鸽,想必大家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鸽哨声”和它那灵敏的方向感。说起信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和那一群群从院子上方飞过的信鸽们;说起信鸽,仿佛人们脑海里第一浮现出的地方便是北京。殊不知,在西北高原上,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的五下村,郭氏兄弟却将信鸽带“火”了整个村子,甚至在“信鸽圈”内也是颇有名气。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了解互助信鸽的领头人——郭氏兄弟。


小时候的玩伴
记者来到郭氏兄弟的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面琳琅满目的奖杯墙,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细细观察会发现,这些沉甸甸的奖杯无一不是参加信鸽比赛赢得的,这不仅印证了兄弟俩在信鸽领域的实力,同时也是对兄弟俩在信鸽领域做出贡献的一种激励。记者了解到,起初“放鸽子”是郭氏兄弟为了消磨家人不在的时间,后来开始喜欢跟鸽子“打交道”,也开始慢慢钻研“放鸽子”的技巧。弟弟郭邦峰告诉记者:“记得那还是七八岁的时候,大人们都去地里干活了,我和哥哥在家里也没事儿干,当时看到老电视里放的黑白影像,讲的正好是古时候信鸽传书的故事,看着看着我跟哥哥突然想到,家里有十几只菜鸽(肉鸽)……顿时二人对放飞鸽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开始,我们俩也不太敢把鸽子直接放出来,害怕它们一下就飞走再找不回来了。后来,我和哥哥趁着大人们去干农活的时候,把鸽子笼带到房子里,把门和窗户关好,再拿点玉米粒,让鸽子飞到放玉米的地方,再慢慢地加大难度,把玉米粒放在手心,让它们慢慢熟悉这个过程。”“放鸽子”一下子就成了兄弟俩闲暇时光的“游戏”。随着时间的流逝,兄弟俩对“放鸽子”各方面的技能掌握也越来越娴熟,对鸽子本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长大后的梦想
2006年,兄弟俩从甘肃省买回来了一羽在当地参加过比赛并且赢得冠军的“曼德斯”,信鸽血统的纯正,是信鸽飞行时间及飞回终点的关键所在。兄弟俩多年掌握的放飞技巧和经验,让二人在第一次参加的互助信鸽比赛中就取得了冠军的好成绩。通过这次比赛,也让兄弟俩意识到,他们不仅是想要证明自己在信鸽领域的实力,他们还想让更多本土人代表青海,代表互助,让大家通过信鸽,通过比赛,更进一步地了解互助这个美丽的地方。之后,兄弟二人在工作闲暇之余,自费去了北京、上海等多个地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信鸽的放飞诀窍和饲养方法。结合所学到的内容,再根据自家信鸽的特点,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家信鸽放飞和饲养方面的诀窍。

养信鸽不仅要掌握大量放飞时的技巧,在饲养方面也是大有讲究的。记者走到哥哥郭邦龙家顶楼看到,阁楼里堆满了色彩斑斓的编织袋,袋子里有对信鸽成长时期、比赛前后等不同阶段的鸽粮,其中有玉米粒、小米、黄豆……不仅有粗粮,记者还看到有蜂蜜、苹果醋甚至婴幼儿辅食粉。“苹果醋可以更进一步地促进鸽子消化系统的代谢能力,而婴幼儿辅食则可以短时间内快速地给参加比赛的信鸽提供能量及所需的营养。鸽子在比赛前的饮食搭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鸽粮的能量配比和糖分比例都决定着信鸽在飞行距离中所需要的时间;其次,鸽粮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喂得太多会导致信鸽飞不起来,食物的重量影响它的飞行质量;喂得太少也会导致信鸽飞到一半就没有了力气,严重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郭邦龙一边说着一边开始现场给即将参加比赛的信鸽们配备鸽粮。

起初,村子里只有兄弟二人养鸽子,之后有几户人家开始对鸽子有了兴趣,也想要试试看,兄弟俩就把自己养的鸽子免费送给村民,先教给他们饲养鸽子的方法,等鸽子适应新环境后,再传授鸽子的放飞技巧。渐渐地,从一开始的几户人家,现在五下村已经成了300多户的养鸽大户。

郭邦峰告诉记者,他们一般都在早上“放鸽子”,跟几户养鸽的村民约好时间,给鸽子腿上绑上记号,带上鸽钟,骑着三轮摩托,把鸽子放到鸽箱里,统一去南门峡放飞。一般到下午两三点的时候,鸽子就陆陆续续飞回来了,但也有鸽子“飞丢”的情况。“我记得去年参加经过宁夏和内蒙550公里比赛的时候,当时是东线南飞,共有28羽参赛,14羽拿到了名次,剩下的鸽子陆续飞了回来,但是有一羽过了两天都没回来,当时觉得特别难过,知道是‘飞丢了’,但没想到过了一个月它飞又回来了,身上带着伤,也不知道它飞去了哪里,这次比赛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现在,在举行的各类信鸽比赛中,不仅能看到郭氏兄弟的信鸽们斩获名次,赢得各项大奖,五下村村民饲养的信鸽也是榜上有名。兄弟俩特别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就是青海互助信鸽领域的领头人。”郭氏兄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