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转载

“我能记住每只鸽子的特征,包括父母是谁”

来源:重庆时报   发表时间:2015-06-24 10:32:52   浏览数:2374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记者 唐余方 实习生 段童瑶 摄影 崔景印

  在5月18日的重庆博岚511、秦岭特比环(直线距离525公里)的赛鸽比赛中,37岁的陈利选了三羽信鸽参加比赛,参加比赛的信鸽上千羽,这三羽最后包揽了大赛的冠亚季军。

  陈利养鸽已有十几年,是位顶尖赛鸽高手,他养的鸽子在国内多次夺冠,之于鸽子,他觉得自己既像教练又像父亲。

  10多年参加比赛上百场
  陈利家住南坪,10年前买房时,就要求买顶楼,因为楼顶平台方便养鸽。

  春季赛鸽比赛已经告一段落,昨天上午,陈利坐在楼顶平台的桃树下,旁边就是一排鸽舍,信鸽们在各自的鸽舍里闲庭信步,“最多的时候,这里养了200来羽信鸽,目前也有170多羽,包括种鸽和赛鸽。”陈利说。

  鸽舍外的小桌上摆了13个奖杯,全是陈利带着鸽子参加比赛得来的,“只是一部分,这10多年参加过多少场比赛已经记不清了,至少得有上百场吧。”

  直接从国外引进原始鸽
  陈利和鸽子的缘分15年前就开始了。2000年,陈利认识了一个养鸽子的朋友,“我自己去解放碑人民公园买了十羽幼鸽。”最初,陈利只想养着玩,但他后来认识了一些鸽友,每个星期都会和他们喝茶逛鸽市,对鸽子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现在,陈利都是直接从欧洲引进品种高的原始鸽,“我的鸽舍里现在有20几羽原始鸽,包括英格斯兄弟(比利时)、速霸龙(比利时)等。”

  既像教练又像父亲培育鸽子
  陈利把他的一百多羽信鸽圈养在顶楼平台上,每天早晨天一亮,陈利就得将他的信鸽全部放飞,让他们绕舍飞行1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这个时间里他清理鸽棚,到时间后再吹响鸽哨唤鸽子们回家,“我的鸽子要么在天上飞,要么在鸽棚里,基本不会影响到邻居。”陈利说。

  一方面,陈利就像一个教练一样,享受鸽子们通过参加比赛带给他成就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陈利又像是一个父亲,他为鸽子们提供最好的条件,尽心饲养它们,“每只鸽子的特征我都记得,包括它们的父母是谁。定点放飞、定点喂食,每个星期还要为他们洗一次澡。”

  每当鸽子生病或者受伤,陈利都会亲自为它们治病包扎。“我把它们从小养到大,鸽子从我手中飞走,从我眼前飞过,我都是有感情的。”

  养鸽子15年,陈利一点都不觉得厌倦,也没有想到这成了他的职业,“我感到惊喜又意外,觉得自己会一直养下去吧。”

  揭秘信鸽比赛:
  每羽信鸽都有脚圈,赛后一扫描就分高下
  作为“教练”的陈利,在每个赛季之前,他都会让参加比赛的信鸽强制加飞一段时间,“早晚都要强制加飞一个半小时,目的是让鸽子的身体机能适应高强度运动。”信鸽能够稳定加飞之后,陈利会将他们用车拉出去进行“路训”,“我会根据自己鸽舍的地理位置,把它们拉到10公里外,20公里外,这样循序渐进增加距离进行训练。”

  陈利介绍,现在的信鸽比赛越来越科技化,每羽信鸽脚上都有一个脚圈,这是它们在幼鸽四五天的时候就会套上去的,脚圈是每只信鸽的身份识别,包括它们的出生年份区号以及身份号码。脚圈里的电子扫描环录入了每只信鸽的身份数据,每个鸽舍的入口处有一个扫描板,鸽子飞回来一踏在鸽舍上,这个信息就会立即传到主机直播平台上,那么每只信鸽每分钟的飞行速度也会立即计算出来,再根据这个分速进行排名。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