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名人名鸽

幼鸽之王--艾迪.夏拉肯

发表时间:2009-08-08 19:42:18   浏览数:496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艾迪.夏拉肯简历
出生于二次大战期间。荷兰人。
自幼周遭亲友都玩赛鸽,当年赛鸽是全民运动。
19岁时成为鸽会中的强豪。
1969 与密雅小姐结婚。后来移居巴里纳索,遂将原先饲养的好鸽都送与母亲,自己离家另起炉灶。
1974 迅速茁壮成为冠军鸽主,同时觅得教职。首度为NPO撰稿,并和詹森兄弟初次见面。
1979 成为赛鸽杂志编辑。
1980 创办赛鸽杂志《De Vredesduif》
1984 写下《詹森兄弟传奇》一书,该书轰动全球,被翻译为7种语言在各国发行。
1991 成为荷兰《NPO》每周专栏作家。
1997 辞去教职,成为专业作家。
1999 被荷兰鸽友票选为“鸽界历史上最佳作家”。
2000 被德国杂志及鸽友评选为“欧洲最杰出的行家和使翔者”。

同时已成为9本赛鸽杂志之特约作者,其中包括受邀担任台湾《赛鸽运动》杂志之特约撰述。

用翔续写下人生传奇

2000年3月,初春的荷兰还有几分冷冽,各式花卉却不畏寒地争先绽放,路旁的林子也透露出即将勃发的讯息。《赛鸽运动》杂志的采访组伙伴满怀期待地前往荷兰,此行的主要目的,正是希望为读者们介绍该国最杰出的鸽坛名家——艾迪·夏拉肯。

  当车子驶过比利时边境,来到荷兰的巴里纳索,采访组在一条小河道的附近,找到艾迪·夏拉肯先生的家。那是一座外观看似平凡的房子,然而庭院整理得很雅致,而它最最特别之处,是有一位享誉国际鸽坛的主人,因此,注定它要门庭若市,访客下断。

  在夏拉肯夫人蜜雅的招待下,采访组在夏拉肯的工作室里进行第一阶段的访问与沟通,随即再安排第二阶段的祥谈。这次的荷兰之行,我们顺利邀请到欧洲最知名的鸽界作家夏拉肯,担任《赛鸽运动》杂志的特约撰述,并在杂志上开辟专栏,发表他封鸽界的观察和养鸽心得。

热爱赛鸽自幼薰陶

  曾任教职,曾是欧洲数家鸽报主笔,又是荷兰知名作家的夏拉肯,浑身洋溢著文人的优雅气质;然而当他谈起赛鸽活动、配封作育的种种,他眼中散发出的豪情与睿智,仿佛变成了另—个人。但不管是哪一个夏拉肯,都令全球赛鸽媒体大感兴趣,就在采访组抵达的前後,分别有来自亚洲及美国的记者来探访他。因为对大家而言,夏拉肯谈起荷兰及比利时,乃至於整个欧洲的赛鸽运动,他仍然就是一部活百科,从任何话题、角度切入,他都能侃侃而谈,分析精辟。

  出生在二次大战期间的艾迪·夏拉肯,在他还是个小小孩时就开始养鸽,当时在荷兰,赛鸽是全国风靡的全民运动。据夏拉肯回忆,当年他的舅舅、伯叔、邻居、他的朋友和朋友的父母全都玩赛鸽,小镇里出现的话题,除了赛鸽,还是赛鸽。

  在那个年代中,光是比利时就有将近25万名鸽友。像是知名的杰夫·胡本先生(JefHouben)所居住的小城伊特郡(Itegem),不过才400户人家,其中300户都养了鸽子。同样的盛况也出现在夏拉肯家乡的邻近小镇提尔堡(Tilburge),那儿的鸽友竟有1800位之多。而在靠近布鲁塞尔的小城市夏比克(schaerbeek),当时鸽会居然多达29个。

追求胜利的颠峰

  夏拉肯从小就确知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他唯一要追求的,是至高的荣誉和胜利的颠峰。人小志气高,正是这一番抱负成就了他日後在赛鸽及写作上的地位。

  10岁左右,夏拉肯一度是足球会里的顶尖球员,很多大人曾以为他长大后必将叱吒於球场,不过当外地的足球职业联盟来到球队里挑选明日之星时,出乎意料的,夏拉肯并没有被选上,脱颖而出的是他的队友。你想,夏拉肯会如何来看待此事?他会自暴自弃地排斥足球?还是拚命练习准备卷土重来?不,都下是。这个10几左右的小男孩很认真地想清楚一些事实:他察觉自己充其量只是踢得不错,但要成为足球界翘楚恐怕不太可能,而这事实已经悖离他对自己的期许!所以他决定从足球场上抽回一些时间,将更多的心力放在学习语文和赛鸽运动上,因为他深信自己在这两个领域最有机会闯出一片天。事後证明,正是这两项超群的能力,使他享受到最高荣誉和胜利颠峰的滋味。

有实力不怕重新出发

  19岁那年,夏拉肯已经稳坐鸽会的第二把交椅(唯一能羸他的只有他的邻居),1969年,夏拉肯赢得蜜雅的芳心,共同组织家庭,而且在结婚後不久,夏拉肯将所有的鸽子送给母亲参加兢翔,自己则带着新婚妻子搬到巴里纳索这个小镇,重新建构鸽舍,一切从头开始,希望藉此来考验自己的真正实力。

  5年後,夏拉肯交出漂亮的成绩单了!他夺下了冠军宝座,成为荷兰鸽界瞩目的新星,同时,他也顺利成为中学教师,以及受邀为《NPO》写下第一篇报道。紧接下来,夏拉肯成为鸽报编辑、创立过鸽报,更在10年後写下鸽界永远的巨著——《詹森兄弟傅奇》(JanssenBrothersArendonk),这部被鸽坛誉为“白色圣经”的书籍,奠定了夏拉肯无可取代的地位。此外,夏拉肯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他在语文学及行销学上的造旨,使他成为广受学生、各阶层和各年龄层欢迎的知名作家。

  双线成功发展终於到了抉择的时刻。夏拉肯早已成为《NPO》的专栏作家,在今年,他一共成为9本赛鸽杂志的作家,其中包括比利时最大的《DeVredesduif》和德国最大的《DieBrieftaube》,这两家杂志是全世界拥有最多订户的两大赛鸽杂志。光是撰稿和赛鸽养鸽,已占去夏拉肯绝大多数的时间,而他也谦虚地说稿酬还足以维持家庭开销,因此1997年起,夏拉肯已经辞去教职,成为真正的专业作家。

男女读者一样痴狂

  夏拉肯的文章是欧洲鸽报、赛鸽杂志争相邀约和刊载的封象,有了夏拉肯的文章往往是票房保证。此话怎说呢?

  夏拉肯的立论因有他杰出的翔绩做为支持,鸽友们自然十分信服,但最难得的是,他还拥有广大的女性读者,他那幽默温和、观察入微、逐步引导思考的文风,任谁读后都能有所收获。尽管参舆赛鸽活动的男性远多於女性,但若没有家人、妻儿的支持,赛鸽之路走来势必漫长而艰辛。为此,擅长创作、懂得以文笔掌握读者情绪的夏拉肯,颇有机会藉著笔锋教化鸽友的家人,让赛鸽运动可以成为全家人共同的话题与兴趣。

跟自己赛跑的人

  自1980年起,艾迪·夏拉肯毫无间断地每年赢获他所属区域的冠军宝座。在1985年的《NPO》赛鸽杂志中,他被冠以“奥尔良市长”(MayorofOrleans)的称呼,因为他是荷兰境内奥尔良(Orleans)国家赛的最佳强豪。

  同时,夏拉肯的鸽子在荷兰变得难以置信地抢手。远在1992年,他在爱尔顿(Elton)镇筹办了晚生鸽的拍卖会。报道上说,参加此次拍卖会的鸽友人数是绝无仅有的热烈。当时他的每羽晚生鸽平均以美金500元售出,刷新了记录。请注意:这个价格并不是夏拉肯所订出,而是枪标者兢相喊价而来的。

  但夏拉肯也因自己所缔造的成功佳绩而成为受害者。三年前,他被禁止插组,因为他每战皆胜,被认为会破坏了当地的赛鸽运动。他是荷兰境内唯一被禁止插组的鸽友,只因他实在是强豪中的强豪,让人难以舆其竞争。自此,艾迪·夏拉肯不再参加巴里纳索的幼鸽兢翔了,当他想参加幼鸽赛时,只好挂名在位於圣威廉波德的贺伦先生(Mr.Heeren)名下的鸽舍,继续向自己的成就挑战。

媒体赞誉的英雄

艾迪·夏拉肯本身是多本杂志、报纸的专栏作家,诚如他自己所说的,赛鸽作家异於其他作家之处在於不只要有看法且笔下功夫了得,最重要还必须有赛鸽的真本领,让优异的成绩做为佐证,否则所写的东西怎能打动鸽友?

  关於夏拉肯,欧洲媒体经常对他的轰动成绩予以报道我们收集整理的资料。

《NPO》

  “中布拉邦省鸽会主席说,自他任职16年来,他不记得有其他任何人能像艾迪.夏拉肯如此这般称霸武林。有另一版本说艾迪夏拉肯是“奥尔良无冕王”。”

  “无数鸽友因获得夏拉肯鸽族而扬眉吐气。”

《De Duif》

  “夏拉肯鸽子的优良素质无人能比,他的优异翔绩更是无可匹敌。”

《OnsWeekblad》

  “还有谁能像艾迪.夏拉肯这般年复一年缔造佳绩?未来还有谁的成绩能舆他匹敌?”

《Taubenmarkt》

  “艾迪·夏拉肯,来自荷兰的超人。”

《DeVredesduif》

  “荷兰境内还有谁能比他飞得更好?”

  “奥尔良之雄再度发威。”

  “艾迪·夏拉肯再次打破所有记录。”

《DeDUif》

  “1999年艾迪·夏拉肯的成绩再度出类拔萃。”

  “1998年艾迪·夏拉肯再次向全世界证明了他的鸽子有多忧秀。”

《DUivenkrant》

  “艾迪·夏拉肯,中布拉邦省的枭雄。”

《PigeonSport》


  “空前优异赛绩!”


《DUifkeLacht》


  本人亦为伟大冠军强豪的安德烈·鲁道夫(AndreRoodhooft)在《DuifkeLacht》(1998年10月版)里写道:

  “就我个人的意见而言,艾迪·夏拉肯是最伟大的幼鸽之王。”

《Die BrieftaUbe2000》


  “艾迪·夏拉肯,可称为荷兰中距雕赛之王。”

《TaUbenSportInternatiOnal》

  “艾迪·夏拉肯是荷兰中距雕顶尖高手。”

《DeVredesdUif》

  凡吉尔先生(Mr.Van Gils)在2001年1月版里写道:“如果夏拉肯表示“我给我的鸽子使用某某产品”,马上会掀起全国至少一半鸽友的追随,因为他们认为这就是夏拉肯的秘密武器。

  如今他们发现真正的秘密:他们引进夏拉肯的鸽子,而鸽子们绝大部分的赛绩好得令人惊讶;这表示除了鸽子优秀的素质外,没有其他秘诀可言。”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该信息禁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