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鸽病

教你辨别 鸽新城疫

来源:转载自暮色聊人   发表时间:2014-04-20 14:05:11   浏览数:875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教你辨别 鸽新城疫
 

       百科名片

鸽新城疫也称鸽禽Ⅰ型副粘病毒,是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在鸽群中有时呈流行性爆发,有时则零星发生,其特征有下痢、震颤,单侧或双侧性腿麻痹,后期病例为头颈歪斜,死亡率20%-80%。本病病原是鸽禽Ⅰ型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相类似,不同年龄、品种的鸽都易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和眼结膜及创收。

2概述

神经症状

  神经症状

鸽新城疫是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在鸽群中有时呈流行性爆发,有时则零星发生,其特征有下痢、震颤,单侧或双侧性腿麻痹,后期病例为头颈歪斜,死亡率20%-80%。本病病原是鸽Ⅰ型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相类似,不同年龄、品种的鸽都易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和眼结膜及创收。[1]

3病原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具有与鸡新城疫病毒类似的特性,同属禽副粘病毒属,能凝集多种动物(包括人)的红细胞,亦可致死鸡胚。禽Ⅰ型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在鸽和鸡之间能否相互感染的问题,尚无一致意见。据报道,鸽Ⅰ型副粘病毒接种鸡不易引发感染,而鸡新城疫病毒则可使鸽子感染发病并传给鸡。
从各地发病鸽群中分离到的毒株,其抗原性、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力等方面有些差异,其中,基因Ⅵ型的强毒株最常见。本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对阳光和紫外线敏感,100℃1分钟、55℃180分钟,即可将之灭活,但较强耐低温,在—20℃中最少可存活10年;多种杀病毒消毒剂均能使之失去感染性。

4流行病学

不同品种、龄期的鸽均有易感性,鸽龄越小,敏感性越高,其中以乳鸽的敏感性最高,5~15日龄的乳鸽最易发病死亡,新疫场得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一般来说,乳鸽、童鸽的发病率可高达50%-80%,有的甚至高达95%以上,死淘率为10%~80%;老疫场多见种鸽散发,死亡率低,但乳鸽和童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较高。信鸽发病较少,多见于3年龄以下的信鸽,而4年龄以上者少见发病和死亡。本病易与鹅口疮、毛滴虫病、大肠杆菌病、副伤寒、鸽出败、鸽痘等疾病中的一种或几种并发或继发,并因此而造成死淘率升高。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广东以冬春季节多发。

5临床症状

排污绿色稀粪

  排污绿色稀粪

潜伏期1~10天,一般1~5天,有的长达28天。发病初期,少数鸽子在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继而大部分鸽子陆续表现体温升高,神疲羽松,翅膀下垂,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全身震颤,闭目呆立,张口呼吸,倒提时有多量黏液从口腔流出。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鸽缩头闭眼,食欲废绝,不愿走动,全身震颤更为明显,粪便由水样渐变为黄绿色。发病2~7天后,阵发性痉挛、头颈扭曲、颤抖和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的病例增多;个别有张口呼吸或结膜炎,眼睑肿胀。后期出现腿麻痹,不能站立,常蹲伏或侧卧,排污绿色稀薄或糊状粪,最后衰竭死亡。病程一般为1~7天,转为慢性者,可见进行性消瘦和贫血。

6剖检病变

肠道粘膜弥漫出血

  肠道粘膜弥漫出血

鸽尸明显脱水,眼睛下陷,皮肤及胫部干皱,羽毛尤其肛周及后腹区羽毛常粘有黄绿色或污绿色稀粪。剖检时因皮肤失水干燥而较难剥离,颈部皮下广泛性淤斑性出血,色紫红或黑红,有的呈弥漫性红色;颅骨顶端常有出血斑,脑膜充血、针尖大点状出血;肝肿大、斑状出血,脾有淤血斑,胰腺色泽不均及有充血斑;腺胃、肌胃交界处条纹状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下斑状充血或出血;小肠浆膜充血,粘膜弥漫性出血;心冠状沟及心肌间小点状出血;少数病例喉头、气管粘膜充血或出血,有的官腔内充满黏液或干酪样物。

7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症状(腹泻、震颤、腿麻痹、神经症状)及剖检病变(颈部皮下广泛性淤斑性出血、颅骨顶部有出血斑)有特征性,据此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进行相关血清学试验或病毒分离鉴定。
临床诊断时,主要应与有类似临床神经症状的疾病相区别,颈部皮下广泛性淤斑性出血是本病重要特征。

8防制

在搞好日常饲养管理、清洁卫生和消毒的基础上,对鸽群进行有计划的疫苗接种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这对处于疫区或本病多发的鸽场更为重要。
本病可由鸽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也可因鸡新城疫病毒感染所致,因此疫苗的选用应加以考虑,结合本地区和本场的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目前常用疫苗有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和鸡新城疫弱毒疫苗等。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使用安全,适于皮下或肌内注射接种,鸽子免疫后7天左右即可获得对本病的抵抗力,如于首免后7~10天加强免疫1次,可显著提高其抗体水平和免疫力,以后建议每隔6~9个月定期接种1次。
新城疫弱毒疫苗(主要是Ⅳ系弱毒疫苗和克隆30弱毒疫苗),因其与鸽禽Ⅰ型副粘病毒可能存在的抗原性差异,现场的免疫效果不一,为此常与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灭火苗结合使用。应注意的是,为防止其在鸽体内毒力不断增强,在无本病发病史的鸽场慎用此类弱毒疫苗。
此外,还有以采集死于本病的新鲜鸽脾、胰、肝、脑和肾等脏器,经一定程序制备的灭活组织苗。其适于肌内注射接种,多用于感染初期或可疑的鸽群接种。

9流行特点

主要传染来源是病鸽和带毒鸽,通过呼吸道、眼结膜以及 消化道等感染途径侵人。当健康鸽与病鸽或带毒鸽直接接触, 或间接摄入被鸽呼吸道或消化道排泄物污染的垫料、饲料、饮水时,本病即在鸽群中传播开来。被污染的运输工具、鸽舍、饲养用具等也能传染本病,病死鸽的尸体、内脏及下脚料处理 不当,也可碑为本病的传染来源。野鸟、鼠类和昆虫亦可将本 病带人鸽群;引起本病的蔓延。此外,天气突变、长途运输等 应激因素也是本病的常见诱因,从疫区引入种鸽是发生鸽新城疫的重要原因。

 鸽新城疫也称鸽禽Ⅰ型副粘病毒,是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在鸽群中有时呈流行性爆发,有时则零星发生,其特征有下痢、震颤,单侧或双侧性腿麻痹,后期病例为头颈歪斜,死亡率20%-80%。本病病原是鸽禽Ⅰ型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相类似,不同年龄、品种的鸽都易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和眼结膜及创收。
神经症状
鸽新城疫是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在鸽群中有时呈流行性爆发,有时则零星发生,其特征有下痢、震颤,单侧或双侧性腿麻痹,后期病例为头颈歪斜,死亡率20%-80%。本病病原是鸽Ⅰ型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相类似,不同年龄、品种的鸽都易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和眼结膜及创收。[1]
病原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具有与鸡新城疫病毒类似的特性,同属禽副粘病毒属,能凝集多种动物(包括人)的红细胞,亦可致死鸡胚。禽Ⅰ型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在鸽和鸡之间能否相互感染的问题,尚无一致意见。据报道,鸽Ⅰ型副粘病毒接种鸡不易引发感染,而鸡新城疫病毒则可使鸽子感染发病并传给鸡。
从各地发病鸽群中分离到的毒株,其抗原性、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力等方面有些差异,其中,基因Ⅵ型的强毒株最常见。本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对阳光和紫外线敏感,100℃1分钟、55℃180分钟,即可将之灭活,但较强耐低温,在—20℃中最少可存活10年;多种杀病毒消毒剂均能使之失去感染性。
流行病学
不同品种、龄期的鸽均有易感性,鸽龄越小,敏感性越高,其中以乳鸽的敏感性最高,5~15日龄的乳鸽最易发病死亡,新疫场得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一般来说,乳鸽、童鸽的发病率可高达50%-80%,有的甚至高达95%以上,死淘率为10%~80%;老疫场多见种鸽散发,死亡率低,但乳鸽和童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较高。信鸽发病较少,多见于3年龄以下的信鸽,而4年龄以上者少见发病和死亡。本病易与鹅口疮、毛滴虫病、大肠杆菌病、副伤寒、鸽出败、鸽痘等疾病中的一种或几种并发或继发,并因此而造成死淘率升高。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广东以冬春季节多发。
临床症状
排污绿色稀粪
潜伏期1~10天,一般1~5天,有的长达28天。发病初期,少数鸽子在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继而大部分鸽子陆续表现体温升高,神疲羽松,翅膀下垂,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全身震颤,闭目呆立,张口呼吸,倒提时有多量黏液从口腔流出。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鸽缩头闭眼,食欲废绝,不愿走动,全身震颤更为明显,粪便由水样渐变为黄绿色。发病2~7天后,阵发性痉挛、头颈扭曲、颤抖和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的病例增多;个别有张口呼吸或结膜炎,眼睑肿胀。后期出现腿麻痹,不能站立,常蹲伏或侧卧,排污绿色稀薄或糊状粪,最后衰竭死亡。病程一般为1~7天,转为慢性者,可见进行性消瘦和贫血。
剖检病变
肠道粘膜弥漫出血
鸽尸明显脱水,眼睛下陷,皮肤及胫部干皱,羽毛尤其肛周及后腹区羽毛常粘有黄绿色或污绿色稀粪。剖检时因皮肤失水干燥而较难剥离,颈部皮下广泛性淤斑性出血,色紫红或黑红,有的呈弥漫性红色;颅骨顶端常有出血斑,脑膜充血、针尖大点状出血;肝肿大、斑状出血,脾有淤血斑,胰腺色泽不均及有充血斑;腺胃、肌胃交界处条纹状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下斑状充血或出血;小肠浆膜充血,粘膜弥漫性出血;心冠状沟及心肌间小点状出血;少数病例喉头、气管粘膜充血或出血,有的官腔内充满黏液或干酪样物。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症状(腹泻、震颤、腿麻痹、神经症状)及剖检病变(颈部皮下广泛性淤斑性出血、颅骨顶部有出血斑)有特征性,据此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进行相关血清学试验或病毒分离鉴定。
临床诊断时,主要应与有类似临床神经症状的疾病相区别,颈部皮下广泛性淤斑性出血是本病重要特征。
防制
在搞好日常饲养管理、清洁卫生和消毒的基础上,对鸽群进行有计划的疫苗接种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这对处于疫区或本病多发的鸽场更为重要。
本病可由鸽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也可因鸡新城疫病毒感染所致,因此疫苗的选用应加以考虑,结合本地区和本场的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目前常用疫苗有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和鸡新城疫弱毒疫苗等。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使用安全,适于皮下或肌内注射接种,鸽子免疫后7天左右即可获得对本病的抵抗力,如于首免后7~10天加强免疫1次,可显著提高其抗体水平和免疫力,以后建议每隔6~9个月定期接种1次。
鸡新城疫弱毒疫苗(主要是Ⅳ系弱毒疫苗和克隆30弱毒疫苗),因其与鸽禽Ⅰ型副粘病毒可能存在的抗原性差异,现场的免疫效果不一,为此常与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灭火苗结合使用。应注意的是,为防止其在鸽体内毒力不断增强,在无本病发病史的鸽场慎用此类弱毒疫苗。
此外,还有以采集死于本病的新鲜鸽脾、胰、肝、脑和肾等脏器,经一定程序制备的灭活组织苗。其适于肌内注射接种,多用于感染初期或可疑的鸽群接种。
流行特点
主要传染来源是病鸽和带毒鸽,通过呼吸道、眼结膜以及 消化道等感染途径侵人。当健康鸽与病鸽或带毒鸽直接接触, 或间接摄入被鸽呼吸道或消化道排泄物污染的垫料、饲料、饮水时,本病即在鸽群中传播开来。被污染的运输工具、鸽舍、饲养用具等也能传染本病,病死鸽的尸体、内脏及下脚料处理 不当,也可碑为本病的传染来源。野鸟、鼠类和昆虫亦可将本 病带人鸽群;引起本病的蔓延。此外,天气突变、长途运输等 应激因素也是本病的常见诱因,从疫区引入种鸽是发生鸽新城疫的重要原因。 

只要彻底治疗好了  有价值的  



新城疫的治疗方法步骤 
新城疫(副粘病毒)的症状:有少数鸽子不见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继而,大部分鸽子陆续表现出精神沉郁、羽毛粗乱、翅膀下垂、闭目呆立,呼吸困难、张口喘息、自口腔有多量黏液流出等症状。发病鸽子大量喝水,食欲减退或绝食,部分鸽子排白色稀便、绿便或血便。有的鸽子腿麻痹,站立不稳,头向前伸,经2天~3天死亡。

新城疫防治:
    一、对发病鸽子肌注新城疫卵黄抗体进行治疗,每只0.5毫升。同时对全群鸽子采用Lasota系疫苗滴鼻滴眼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二、用百毒杀对舍内环境、饲槽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
    三、为了补充水和电解质,提高鸽子的抗病能力,给全群鸽子饮用口服补液盐(ORS)。每200克用10公斤清洁饮水稀释,并加入10毫升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让其自由饮用,连饮7天。
    四、加强饲养管理,饲料中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用量加倍,连用5天。
采用以上防治措施4天后,发病鸽子停止死亡,症状减轻,疫情得到控制。大部分病鸽子7天后基本恢复正常,60%的鸽子得到保护。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