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信鸽常识

信鸽各方面训练方法(值得一看)

来源:互连网   发表时间:2010-03-11 13:46:09   浏览数:903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信鸽训练项目之一。家飞训练。有两种方法:一是定时放飞(俗称“关棚”);一是自由放飞《俗称“通棚”》。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因地制宜地采用。定时放飞,每天规定二三次,就目前来说,多数鸽友采取每天早晚两次放飞方式。早晨7时左右开棚,放飞鸽群,鸽主开始做鸽舍的清洁工作与加食换水,大约半小时到1小时,也有2小时的,鸽子归巢。下午再按上午方式进行一次。如果每天放飞三次,就在中午增加一次。自由放飞,每天早晨开棚以后,直到晚止才关棚,让鸽子整天时间在舍外自由飞翔或休息。好处是鸽舍比较清洁,因为鸽子的粪便都拉在外面,日晒充足,鸽群经常飞往野外去觅食,飞翔运动量比较多一些,身体素质也比较好,同时由于习惯野外觅食生活,对超远程比赛是极其有利的;但缺点是往野外吃食容易被人枪杀、网捕或误食农药中毒,鸽子整天在棚外游荡,进棚意识较差,在比赛中归巢鸽停在棚外迟迟不肯进棚,无法及时报到,在中、短程比赛时可能影响成绩,因此只能采用雌雄单只参赛,归巢时把配偶关在窠格里引诱对方进棚。国外赛程一般都较短,而且使用鸽钟计时,争夺冠军往往在分秒之间,所以他们绝少用自由放飞的方式。定时放飞的鸽子在绕棚飞行时,游失的现象相对减少,在比赛归巢时与自由放飞相比能及时钻进活络门争取报到时间,特别在中短程比赛中是很有利的,所以为多数人所采用。缺点是运动量较少,弥补的办法是强迫飞行,驱赶鸽群不让它们随意降落,直到连续飞行1小时以上,才让它们停落进棚。经过多次强迫飞行以后,鸽子即可养成长时间飞行的习惯。(2)信鸽训练项目之二 培养信鸽和鸽主(或教练员)的亲近感情的训练。一般多以食物作诱饵。在喂食时发出信号,吹口哨或摇动食瓶,形成条件反射引起鸽子的食欲。最初可将食物撒远撒开些,以后逐步移近,使鸽子习惯到鸽主(或教练员)身边争食。经过一段时间后,鸽主(或教练员)把食物放在手掌中,让鸽子能到鸽主(或教练员)手中取食,这时可以边喂食、边发出亲切的招唤声,同时用手轻轻地抚摸它,养成鸽子对鸽主(或教练员)亲近、听话等习性。这样,即使在不喂食的时候听到招唤,也能招之即来。
(3)信鸽训练项目之三。目的是使中短程赛鸽在比赛归巢时迅速进棚。这对今后的比赛中争取尽快报进,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幼鸽出棚后,一般喜欢在棚外逗留游玩,为培养其迅速进棚的习惯,应及时加以训练。具体方法为:出棚放飞前不要给以吃食让其饿着肚子飞行,等它们停飞落于棚顶时,就可吹哨子或摇动食罐,诱发其迅速入棚进食。一支训练有素的鸽群,当它们正在飞翔时,只要哨子一响或摇动食罐,就争先恐后进活络门。相反,未经训练的赛鸽,尽管凌空而降,可是迟迟不进棚,自顾自梳理羽毛,对鸽主的呼唤无动于衷。鸽主无可奈何爬上屋顶 去捉,它却因受惊而向高处飞去。最后功亏一篑。因无法及时报进而名落孙山。(4)信鸽训练项目之四。目的是从小培养它的飞行和认棚能力。“从娃娃抓起”能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幼鸽在28日—30日时,羽毛已基本上长齐,要极早给它出棚上房,同时抓 紧训练。此时它的记忆力处在最佳状态,韧带也较松,具体首先应教会它进入活络门,接着进行开家训练、家飞训练等。专家认为,如果幼鸽到41天还没有参加家飞训练,将来很难成为一只好的赛鸽。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