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我的藏经阁

特殊的训练法--夜间家飞

发表时间:2007-10-26 1:13:30   浏览数:30215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凡养鸽的人都知道,赛鸽的家飞训练极其重要。要想取得好成绩,只有好的品种还不行,必须每天坚持不懈地进行严格的家飞训练,就象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一样,即使是放假期间,也不能中断每日的训练。

    可是有的鸽友,由于工作繁忙,再加上冬季的到来,天短夜长,每天早晨7点钟还没亮,下午5点钟天就黑了。早晨天黑出门,下班时也已是华灯初放,每日早晚两次的家飞训练无法进行。只有采取敞棚饲养法。但是敞棚饲养赛鸽乱飞乱拉,影响环境卫生,招来邻居的不满;并且容易造成失鸽,令人痛心。笔者就是处于这种情况下。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我尝试了赛鸽的夜间家飞训练方法。每天早晨天不亮,我就将赛鸽全部轰出鸽棚,一直飞到天亮;晚上6-7点钟回家后,再让赛鸽飞一个多小时,通过一个冬季的实践,效果极佳,真没想到赛鸽夜里家飞会飞得这样好,完全达到训练的目的。赛鸽的夜间家飞训练有以下好处:飞行时间长,训练效果显著。由于是夜间飞行,赛鸽不容易降落,所以能飞很长时间,并不用你轰赶,训练效果好。我的这一群赛鸽,以前白天家飞时,非常爱落在对面的楼房上,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不好解决。赛鸽的夜间飞行,由于视线不好,赛鸽不会轻易降落,一下子改掉了这一习惯,这真是意外收获。

      另一方面赛鸽不会到田里寻食,造成失鸽。赛鸽到田里寻食,极易被人猎杀或网到,造成失鸽。白天家飞的时间一长,赛鸽就会飞走田里,夜里就不会出现这一问题,飞时间再长,赛鸽也不会离开,只会环绕鸽舍一圈圈地飞行。 另外,赛鸽夜间家飞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一、鸽棚内一定要点灯,灯光一定要照射在起落台上,使赛鸽看得见,落得下。

     二、起落台尽可能大一点,有利于赛鸽降落,因为赛鸽在夜间飞行降落时,只降落鸽棚上或起落台上,不往别处落。

     三、刚出棚的幼鸽不适宜进行夜间飞行训练,最少要在白天家飞一两周以后再进行,否则容易造成失鸽或出现其他意外事故。

     四、鸽棚附近不要有电线或其他不易看见的绳索,这些东西极易给夜间飞行的赛鸽带来伤害。

    五、鸽棚地势太低不易进行夜间飞行训练。地势太低,赛鸽降落难度大,容易在外过夜,不归巢。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07-11-06 11:07:45
夜间训练有好处也有弊端,我们不能片面的说其是好还是坏。这里我结合自身的经验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夜训对于上班族或者工作比较繁忙的鸽友来说,确实是加强家飞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再者,对于每年的全国联赛以及750公里左右的赛事来说,夜训也可以锻炼鸽子在傍晚顽强归巢的本领。 夜训的关键在于鸽舍的位置,鸽舍周围应该无其它高大建筑物或者电线等等,防止鸽子夜间撞伤以及影响其降落。夜训的必须循序渐进,待鸽子一步一步熟悉后,放飞的时间慢慢往后推移,家飞的时间也慢慢加长。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夜训必须要有耐心,操之过急会造成赛鸽误入它棚,甚至丢失的危险,另外也会造成赛鸽的恐惧感,一羽没有恋巢感的赛鸽,只会影响整个鸽舍的竞翔。 另外,夜训还必须结合当地的赛事,比如广东地区春季一般放到750公里,秋季放到1000公里,冬季放到500公里左右,所以适当的锻炼鸽子黄昏归巢的毅力,争取当天归巢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我们湖北的一些平原地区来说,决赛一般都只放到550-700公里左右,因此没有必要过多的去强调夜训。对于公棚来说,更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其赛程决定了大部分鸽子应该下午就归巢。 夜训应该因鸽友以及当地的赛事而异,操作得当可以增强自己鸽子的飞行能力,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
    2007-11-04 16:20:24
夜间要区分黄昏还是黑夜,黑夜中鸽子能飞行30分钟以上的请举手。鸽子不是毛头鹰,我们不能想当然而违背客观存在。没有光线鸽子不可能会飞,否则鸽子不会已经在家门口还隔日早晨归巢。推广夜间训练如果是经验,欧洲人、台湾人,甚至全世界的鸽友早已应用,请大家辨是非。
    2007-11-04 10:48:13
这样的方法其实并不是创新,夜训早己是老话题了,以前流行超远程比赛时,夜训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具体是将赛鸽在月亮较好的夜晚,带到一两公里外训放,然后逐步增加训放距离,另外在夜晚利用鸽棚较高优势,在鸽棚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和电线等阻碍物的情况下,开灯训放赛鸽,确实能为超远程赛鸽归巢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赛鸽在野外过夜创造条件,为赛鸽“摸黑”归巢,打下良好基础。但是这种方法对于短距离比赛来说,无疑是致命的,短距离比赛讲究的是速度,而不是摸黑归巢的能力,300-500公里的比赛只需几个小时,因此没有必要训练这种能力。虽然作者的意图是更有效的训练家飞,但是从以前养鸽前辈总结的经验来看,黑夜训鸽,鸽子容易丢失,或因体力不支在外停留过夜,对今后比赛快速进棚不利,鸽子容易产生对鸽舍不安全的感觉,破坏与鸽主的亲和性,给比赛带来不利的一面。从另一角度来说,这种做法影响了赛鸽休息,破坏了赛鸽体内生物钟的运行节奏,赛鸽长期处于紧张应急状态,没有体息好的赛鸽,白天没有精神,晚上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实践证明这样训练赛鸽不会取得好成绩,而且浪费时间和精力,搞得人和鸽子都休息不好,真是劳民伤财,因此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如果是早晨天亮前半小时训鸽,效果肯定会不错,但是这样的训练不是夜训,而是晨训。
    2007-10-28 22:06:26
不可盲目模仿!!!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弊多利少!!!却不说有什么好处!坏处是一大堆!让赛鸽养成烂脾气,您休想进奖,违背自然的训练方法,虽然可以让赛鸽训练出一些特异功能来,但对于以后的鸽会比赛是毫无帮助的。
    2007-10-28 20:45:14
我个人也试飞过。城里面有灯光一两公里可以,再远一点就不行了。
    2007-10-28 19:24:19
夜间家飞确实能解决因工作关系无法解决赛鸽家飞的问题,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鸽子夜间家飞违背了自身的飞翔天性,本能不免产生应激型紧张反应,由此产生快速的翅膀搏动,使赛鸽的心肺功能到极强锻炼,经历过的鸽友都知道,赛鸽夜间的迅疾飞翔与白天的正常家飞相比,在体力的消耗上强度会更大,所取得的效果也应该更好.这点利于短程赛需要的爆发力锻炼.夜间家飞也有一定的制约性,对鸽棚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首先地势要高出周围建筑物,周围也不能有太多的的电线,天线等杂物,不然很容易引起赛鸽撞伤.赛鸽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动物,在夜间家飞时,刚开始因恐惧一般不会乱落,一但适应后,也会存在乱落的现象,这点更要注意,防止无谓丢失.我个人倾向于日出前的黑暗家飞,冬季工作忙时也经常这么做,鸽子在夜幕中飞上几十分钟将迎来灿烂的日出,既与赛鸽的自然本能不太违背,也起到了相应的锻炼效果.
    2007-10-28 1:39:35
对于现在的普遍赛事,进行夜间训练,这大家可能都是很少关注,也很少这样做,究竟好不好,又要怎样训练才有效果?大家都说在长距离可能好些,但也可能在短距离的赛事上进行夜间家飞,或者进行白天与夜间训练相结合,只要训练得法,效果很好也都不一定.还是不要一味地否定,试试也不错.
    2007-10-26 23:52:50
是有鸽子能在夜里飞行的,有的能放十几公里,我试过了
    2007-10-26 21:22:56
鸽子一般不适宜在黑时放飞,如果哪家的鸽子平时不肯飞,可以采取此种办法。它们经常不敢落下,越飞越厉害,有时候,甚至有一部分在外面过夜,并经常有损失。不过,如果坚持下去,它们就习惯了。习惯以后,一般不会有损失。习惯后的夜飞,飞行时间比白天长,对鸽子很有利!夜飞的首要条件是鸽舍位置开阔,周围无电线等障碍物。其次,训练应循序渐进,即起训时间要根据日落时间慢慢调整,家飞持续时间也逐步调整。感觉夜飞时速度明显快于白天。但夜飞总是违背鸽子的自然规律,对如今流行的当日赛影响不大,或许在超远程上有些效果,可以提高鸽子夜间躲避人和其他天敌的攻击。
    2007-10-26 15:27:29
我觉得这样的训练的方法只适合与1000公里以上级别的比赛,目前1000公里当日归已经不再是鸽友的奢望,1000公里不能当日归,这样再谈大奖也是毫无意义,而我目前的赛事主要以500公里为主打项目,700公里的比赛在北方也是寥寥无几.所以我工人认为用这样的训练的办法有的时候会弊大于利,毕竟人和鸽子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夕。长时间坚持这样的训练会有两个不好的结果,一是鸽子会感到不安全,因为夜间训练的时候我们要在天即将黑的时候把鸽子轰出去,开始夜间训练,多次这样的训练会让鸽子感到不安全,或是找个能安全落脚的地方,如过在以后的比赛归巢后。鸽子不再认为鸽窝是安全的地方的话,那么鸽子还会第一时间进巢吗?当然不会,如果鸽子找到临时的落脚地的话,那就更可气了,赛鸽归来后,打电话报道是第一个,鸽子站在临时的落脚地久久不能进窝,那个时候主人是什么感受?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鸽子很容易受伤,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我们都不想看到。如果是像文章中提到的情况我们没有时间做好鸽子家飞的可以用短距离的训放起到家飞的作用。这也是一个好的办法。不过这样的夜间训练还是对远距离的比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007-10-26 13:03:57
曾见过有这样的文章,写有关部队的军鸽训练会采取这样的夜间训放课程,目的就是让鸽子具有全天候飞行归巢的本领,使得紧急的军事情报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传送出去。现在鸽友也采取类似的方法,我想若是鸽友的鸽子去参加长距赛应该效果明显会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