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月必知====阳春三月出好鸽 。
何时出鸽好?众说纷坛,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理由。本人经过多年的观察,得出结论是:"阳春三月是繁育赛鸽的最佳时节。
俗话说;抓住三四五,公棚不落伍。
意思是说:抓住3--5月育种的最佳时机,将此时育出的幼鸽打公棚,其获奖的概率将较高。由于3--5月,其日照和气温适宜,幼鸽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各项指标也能符合公棚赛的条件。3--5月份出的早熟品种的幼鸽倒条也会在10底完成。
据所掌握的数据表明:多数公棚赛前名次鸽子,其出生在3--5月份的占多数且雌鸽多于雄鸽。望有意于公棚赛,特比环的鸽友们莫失良机!!
看斑鸠--鸽子的近亲,现今仍保留着迁飞习性,每年春天到达北方后,即噙草筑窝,产蛋育雏。到了仲秋以后,换羽完毕,正好展翅南飞过冬。而所出幼鸟,常常返飞在父母的前面。
"翩翩堂前燕,冬去春来见"。屋檐下的小燕子,归巢定位性能极佳。无论冬季迁徙到广东、海南、东南亚等地,次年返回仍归旧巢,修补或重建巢窝,即开始繁殖后代。为保证当年幼鸟能迁徙南下,燕子不象麻雀,自春天开始,一窝窝产下去,而是只育一、二窝幼鸟,使当年生小燕秋季有足够的月龄和体力南飞。如此说来,家燕繁殖的季节性很强。鸽子家化了,产蛋能力较野生时明显增强,繁殖的季节性却不明显了。春、夏、初秋和冬季,均照产照孵不误,模糊了繁殖的最佳季节。
鸽子被人工驯养以后,改变了其野生祖先在自然状态下的繁殖规律。一年四季均可产卵,冬季亦能正常孵化。可实践证明,不同季节出生的幼鸽,其体质和竞翔力有着明显的差别。
夏季出生的幼鸽,体弱不善飞,适应性差,成活率低于其它季节出生的幼鸽。
由于赛鸽有汗腺,体内热量只有通过呼吸系统才能维持体温的平衡。此时育种呕雏,必使津气暴脱。由于津液的缺乏,鸽乳的分泌不畅,幼鸽无法满足营养的需求,机体消瘦而抵抗力降低,而且会直接影响到种鸽下一阶段的换毛。况且夏天又是寄生虫繁殖的高潮,对鸽体侵害最大,并大量传播疾病,是一年中最不理想的繁殖季节。
秋冬季节育雏也好不到哪里去。
随着天气渐趋寒冷,种鸽体内性激素日益减少,难以产生最佳的基因组合。幼鸽受到寒冷天气影响,经脉气血凝滞,肌肉生长缓慢,且出窝时间长,智商发育受影响,造成幼鸽体小毛厚,反应迟钝。秋冬出生的幼鸽,体内生物钟的启动和千百万年来所形成的截然不同,与远祖遗传下来的迁飞习性不甚吻合甚至完全相反,造成幼鸽内分泌紊乱,羽毛更换缓慢,有许多幼鸽甚至整整一个冬季根本不更换主翼羽。可想而知,先天不足,后天又不够,又没有一根为长途飞行作准备的强健的大条。,来年春赛的成绩能好到哪里去呢?!
而春天是鸟类发情求偶的最佳季节。
大地复苏,阳气上升,春暖花开,万物充满生机。此时所出的幼鸽体壮聪明,骨架硬、爱飞翔,换羽迅速,中秋以后大条更换完毕,羽翼强劲,体魄健壮,状态全面上升,体内生物钟随着迁徒季节的到来而全面启动。秋赛中夺金揽银自然不在话下。另一方面,春生幼鸽生物钟的运转和每年春秋两季迁飞本能同期同步,大大延长了其竞翔寿命。
许多有经验的鸽友在秋赛结束后拿到来年大奖赛的足环,并不急于出鸽,而是对种鸽精心调养,到春季合笼,集中出雏,秋赛成绩斐然。欧美赛鸽名家,亦多在春季批量作出幼鸽,统一注射疫苗,省时省力,幼鸽换毛整齐,便于观察淘汰,既有利于管理又能兼顾种幼鸽质量,两全其美。
欧、美竞翔先进国家的竞翔家,冬季总是将种鸽雌雄分养,春季二、三月份重新配对合笼,适时批量出幼鸽,幼鸽鸽龄整齐,给管理带来很大方便。20多天,可以将许多同龄幼鸽集中于"幼儿园"饲养,幼鸽相互诱导,饮水进食,生长整齐。各组种鸽同时育雏,后代一致,可比性强,良莠立现,当年夏秋训放时也方便操作,不必顾虑哪几只太小,不能上路。秋赛时汇成集团军,成梯队,兵精将良,阵容齐整,月龄适宜,状态颇佳,潜质可得到充分发挥。翌年春季,飞过上年秋赛的鸽子满一周岁了,正可以在千公里以内级赛程中大显身手。
明末张万钟先生在《鸽经》中说道:"秋鸽力软,夏鸽毛稀,春生者得震类之气,乃能乘风凌霄汉。"我们的先辈早已注意到这一现象,难道我们还不该重视"春生更长,积收冬藏"这万物生长的普遍规律吗。。。
总之,春季批量出幼鸽优点很多,还可以控制鸽棚存鸽数量,避免一年之内总在育出,老是有"养不完的鸽子"那种尴尬局面。我总在想,种、养、训养鸽"三字经"之外,是否还应加上一个字,这就是"时"。
三月赛鸽小提示
要出早春鸟,配对准备好。
种鸽要打虫,月初不算早。
吃药过七天,二打不能不少。
清虫保健康,母壮出好苗。
北方冬长往后推,南方春早可提前。
阳春三月,赛前准备。订好计划,有利比赛。
下旬私训,间隔莫远。寻序前进,专放晴天。
公训开始,做好记录。幼鸽上房,打虫一次。
初赛上笼,观察鸽儿状态。记录赛绩,注意鸽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