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我的藏经阁

归巢理论谁是谁非

来源:<奥运赛鸽>   发表时间:2006-03-30 13:31:45   浏览数:37360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我在40年代曾养过几只土鸽,也不时提到离家三五十里的地方去放,能回来就算满意了。而今“年老始着经”,前几年又开始养鸽,其宗旨及是一种爱好和情趣。养鸽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养出符合当代潮流的优秀鸽子,务虚是必要的,于是也看一些有关书籍和杂志等等,同时也向有识之士学习。养鸽最终目的是要参加竞翔。检验一下自己的主观意识是否符合预测。到底如何种、养、训。多年来我对信鸽归巢之谜一直存在一种神秘感,有的为什么能归巢?有的则丢失了。从外表上看它们没有什么根本的差别,但是它们内在差异确在于质。
  现今有的鸽子已发展到距离、速度都相当高的水平,随着科学养鸽的不断进取,不知今后要达到何等水准,简直无可预料。不管人们在过去的年代里曾不懈努力研究,但信鸽归巢之谜至今尚未破解。某地区放新疆近4000余羽(3000km),一个多月过去了,只归近40羽,其余可能也无甚指望,先例岂止一桩,归来者可谓战将勇士,那些未归者不就成了孬种了吗?这不应简单地作出评价,否则是不公平的。

  关于信鸽为什么能归巢?到目前为止有关理论大约有十余种(有的有科研记录,有的的纯属猜测和估计),有磁场论定向、按太阳方位定向、声学理论、恋巢欲……等。本刊前期有文已对“特异功能”论点提出了异议,本人也认为此论点是不能成立的。如果正确的话,放远程不归有可能(如因身体素质不佳,无耐力等)。那么放三五十公里就丢失了何因?特殊的情况也出人之所料:据悉一鸽主一日将自己放700km 的归巢鸽,提到离家约二公里的地方给鸽友鉴赏后,随即放出,结果鸽主回家再也没见着他的“宝贝”了。这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谁能说出个所以然?这个故事决非虚构,也不是“无稽之谈”。

  当今都知道选种的重要性,有道是“好种出好苗”科学地选种可以说还不到时候,大多只能凭赛绩、外观、品系来决定取舍,比较直观的莫过于观察眼睛了,动物学家也解剖过鸽眼、试图从构造方面作为突破口,但结果并非如愿。他们从一羽远程归巢鸽与普通鸽比较后,并未得出什么惊人的结论,有的人则从另一方面进行力所能及的投入。如修造成较豪华的鸽舍,从卫生条件、食物结构诸方面给以优越、节衣缩食,保驾护航、“望子成龙”,但鸽子是动物,并非是人。当把它们送上征途时,心情难以言表,但回报率仍不尽人意。一些有条件的人也走出国门去看了外国的“月亮”,带回了“洋孩子”来培养长大,但收效仍不是很大,如果带回的是“洋垃圾”更是悔之莫及。

  有人称自己有“纯种”是不客观的,信鸽的发展史已有几千年,现在只能是杂了又杂,难道自古以来就在应用“克隆”技术和应用DNA技术了吗?纯的程度更不能用百分之多少来定。

  社会在前进,科学在进步,我认为人们对信鸽归巢的理论研究,将会有使人信服、符合科学的结论。到那时,人们也不会用会战的方式去打“人海战术”,更不会效法“韩信用兵”的战术了。“试一试再说看它是骡子是马。如果不回来,我将它前三代一起送上美食家的餐桌”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看法,并无伤及任何人积极性意图,有不妥之处,诚望予以批评指证。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该信息禁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