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赛鸽文化》连载(19)


  
《世界赛鸽文化》连载(19) 
作者:大田诚彦 

--------------------------------------------------------------------------------
 
  距今大约120年前,在19世纪末的赛鸽界黎明期,亚历山大.韩森系的鸽子所创造出来的成绩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从鸽子的品质到其飞行技巧,无一不令人啧啧称奇。

  看到“古利凯”和“圣维仙”的飞行记录让我想到,据说比利时国内最先发展长距离竞赛的地区是和法维斯相邻的列日地区。受到亚历山大.韩森的薰陶,次年在列日地区又出现了叱吒风云的华普利(Fabry)。列日地区对于长距离竞赛的爱好就像是传统一样,一直流传到现在。

  法维斯和列日、北部的安特卫普与首都布鲁塞尔是比利时赛鸽的三大据点,其中安特卫普和列日为比利时边界上的屏障,法维斯和列日则是比利时长距离赛的朝圣地。

  19世纪末期的赛事将重点集中在归巢性上,而速度只是次于归还率的第二要项,有过赛鸽经验的人应该很容易就理解,亚历山大.韩森活跃的法维斯和列日地区,在当时比利时鸽界的领导潜力有多高是不言而喻的。

  由于比利时国家爱鸽人协会成立于1910年,推测自1911年之后全比利时的养鸽者才开始统一使用该协会发行的脚环是较为正确的,所以当时的“古利凯”并没有戴脚环。其实那个时候也没有为专门针对竞赛使用而设计的计时设备,那个年代的鸽赛到底是怎么举办的呢?很遗憾,并没有详细的记录。不过那个时候的竞赛方式不用怀疑:等参赛鸽回巢之后鸽主立刻将它带到审查中心,由审查员认定无误之后再依照审查顺序排列名次。现在比利时举行的国内赛和国际赛都是如此,参赛鸽必须在主翼上盖参赛证明的戳记,可能是为了防止作弊事件发生所采取的措施吧!

  在没有使用脚环的那个年代,每个参赛鸽的特征都会被详细地画下来,包括眼睛的颜色和构造、脊椎骨、嘴巴、颈部等身体各部位的特色等,另外,姿势、体态、体重等也用文字叙述加以记录以有利于辨别。

比利时鸽界历史性的一页

  “古利凯”出生的那一年,公元1876年,也就是明治九年,日本国内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就是举办从京都到奈良之间的鸽赛--虽然只有 30公里的短距离,却是日本鸽界首次举行的赛鸽活动。将通信鸽当作赛鸽使用让近畿地区的爱鸽前辈们跨出了纪念性的第一步,“竞翔”这句行话是近畿地区爱鸽人士们发明的新词。

  就说是哥伦布手上的蛋吧!我觉得伟大的才能是产生新构想的力量。我在这一回的一开始就说到古代文明从开始发展到灭亡的历史过程,人类运用其聪明智慧述说的同时,还要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这段时间,比利时人发明了依照分数记录(MARK)来颁奖的制度,在多佛海峡对岸的英国也是,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引进这种竞赛体系,赛鸽也随之变得兴盛了起来。

  亚历山大.韩森声望最高的时候是比利时赛鸽的黎明期,也是竞赛体系相当完备的时代,据说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亚历山大.韩森为了要和鸽子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而花了很长的时间做个别训练,除了飞行技巧的练习之外,他在管理方式上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古利凯”和“圣维仙”这些名鸽大概就是他细心关注之下的产物吧!亚历山大.韩森的存在大大地刺激了比利时赛鸽的发展,我认为他的贡献让比利时鸽界史上出现了第一位超级巨星。

  赛鸽活动不仅在比利时本地发展,同时也逐渐向世界各地扩散,这都要归功于爱鸽人士们的贡献了。英国知名富豪罗刚(J.W.LOGAN)即致力于推广这项运动,而他的朋友柯林.奥斯曼等人出版了名叫《竞赛与鸽子》(RACING.PIGEON)的鸽类杂志,也让赛鸽活动得到社会上普遍的认识和接受。

  法维斯、列日、安特卫普等地方上具有号召力的团体主办各种鸽赛,也是让这项运动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随后成立的比利时国家爱鸽人协会以事务单位的身份,主要担任成绩管理相关的工作,也是能够被理解的事情。这一点和日本赛鸽协会中央集权式的体质就有明显的差异。

  亚历山大.韩森于20世纪一开始的时候就去世了,不过,在数名爱鸽人士的继承之下,他所确立出来的著名血统仍流传至今。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从英国迁居至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巴卡 (Barker)和与亚历山大.韩森同住在法维斯的雷尼尔.古鲁内。

  爱鸽人古鲁内可以说是亚历山大.韩森门下最得意的弟子了。依照裘利斯.加利兹(Jules Gallez)的著作所记, 20世纪70年代,才十几岁的古鲁内就已经在当亚历山大,韩森的小跟班负责跑腿了,他担任的工作就是把回巢的赛鸽装在篮子里面送到竞赛的审查中心去。爱鸽少年与时代巨人的交流,对他日后非凡的成就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古鲁内于20世纪30年代去世(依照裘利斯.加利兹的著作记载,其死亡年份为1939年),详细的情况则不清楚。我是唯一一位参观过他60多年前使用过的鸽舍的日本人,那是在1991年,我去拜访帮我培育出我的种鸽--波品纳国际赛 (Perpignan International)冠军“喜弥子”(Himiko)--的亨利.莫内(Henri Mornard)先生时的事情。

  亨利.莫内先生是古鲁内的追随者,也是其血统的正统继承人,我们在愉快的气氛下相谈甚欢,那时候我才知道他买下了古鲁内生前住的房子和他所使用的鸽舍,虽然那间鸽舍是在60多年以前建造的,但是被整修过,而且维护得很漂亮。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选手鸽鸽舍的构造,鸽舍内部巢房的结构设计配合隔离异性策略的需要,而分房策略正是现在比利时赛鸽训练方式的主流。

  我虽然读了许多与鸽类相关的书籍,而且深入研究了比利时鸽界的历史,这次还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原来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为赛鸽施行隔离异性的分房策略了。比利时鸽界历史性的一页在此获得证实。 
  
 
标签: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关注赛鸽资讯网微信
鸽友评论
该信息禁止评论
赛鸽资讯网声明:
1.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及评论仅代表赛鸽资讯网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赛鸽资讯网的立场。
2.凡本站注明“原创”字样的所有稿件,未经赛鸽资讯网及作者本人同意,不得剽窃、篡名、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若经本站或作者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署上作者的名字,同时注明“来源:赛鸽资讯网”字样,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仅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剽窃、抄袭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的监控能力,他人在我站的任何剽窃行为,所引起的法律纠纷,概由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谩骂、污蔑、诽谤。
5.网友应自觉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国家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则。
6.网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信息内容;对于严重违反发布条款的网友,网站管理人员有权屏蔽其账号。
7.网友应对所发布的信息承担全部责任。
8.网友发表文章或评论即表明已阅读并接受以上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