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有一鸽友,平时300公里左右飞得还可以,因为鸽协刚刚恢复不久,大多数鸽友都飞得不好,很多鸽友都没有300公里归巢的,所以这位鸽友很高傲,自己觉得自己是高手,平时也是以高手自居,鸽友们虽然看不惯,但也拿他没办法。
其实这位鸽友在鸽协刚刚恢复的第一年,在十几只鸽子比赛300公里时拿了个冠军,第二年又在十多羽鸽子参赛的情况下,得了第一名、第三名,第三年300公里归巢几只,出成绩的鸽子父母是鸽市上15元钱买回来的,因此他经常吹他会看鸽子、配鸽子,要不怎么能从市场挑中这对鸽子呢?有的鸽友相信,有的不相信,更多的鸽友认为是运气好。他自己认为并不是运气,因为他虽然以前没有参加鸽协,但是养鸽都十几年了,经验总比我们才养鸽几年的要丰富吧?我也常告诫他,我说:“这种靠运气,种鸽又不过关,只会是昙花一现,你的经济不错去引进点好的鸽子来,加上你不错的养功和训放,今后成绩一定比现在好。”但是他不听,他说:“不一定,鸽子只要成绩好,也用不着引进鸽子,我觉得现在的鸽子已经不错了,今后十年都不需要引进鸽子了。”我说:“你取得的成绩没有什么了不起,现在鸽协才恢复,以后这样的成绩提都不要提,眼光要看远一点, 不光要和本县鸽友比,还要和州鸽协比,只有在全州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才值得高兴,我们现在取得的成绩和人家最差的鸽友比起来也差一大截。”后来他说:“引进的鸽子也不一定飞得出成绩。”
经过和鸽友的争吵,不但没有说服鸽友还伤了鸽友,彼此说了一些不愉快的东西,想起来就后悔,本来我想站在鸽会的角度,引导大家少走弯路,提高我县的竞赛水平,在全州有一席之地,但是鸽友却不领情,还产生误会,因此我觉得是工作方法有问题,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后来我想既然鸽友要走弯路,那就让他们去走走弯路,走过弯路以后,才会认识到这个问题,否则再怎么说也没有用。
几年过后,那个鸽友再也没有取得好成绩,最多就是300公里归巢,再也没有了以前的骄傲,有鸽友到他鸽舍去看鸽子的时候,他终于说:“300公里回是要回来,就是不稳定。”这几年他采用的是多出鸽子,以大兵团作战,每年训放要掉上百只鸽子,最后只剩下几只鸽子从300公里回来,在没有取得好名次的情况下,他认为速度还是挺快的。我说:“你是班车师傅,平时只要出车你就训放鸽子,训放是最好的,而且你用的饲料和鸽药也是最好的,这么好的训放和养功,这些鸽子都不能取得好成绩,说明鸽子就是不行,该换换鸽子了。”
这一次,他好像没有话说了,因为这几年的比赛说明了当初我给他的忠告是正确的,十年不进种的话再也说不出口,后来他悄悄引进种鸽,我们也就再也不好提这件事了。
我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种鸽差。种鸽来源于市场鸽,竞赛肯定不稳定,虽然也有取得成功的时候,但是比例极低,我认为不是一种成功的好方法,因此我觉得不值得效仿。
2、 那种认为引进优秀鸽子也不一定飞得出来的思想是错误的。有的鸽子引回来后,由于不适应本地或引进时就上当受骗,没有飞出来的情况是不少,但是本地成绩优秀的鸽子都是从外地引进的,特别是以前从上海引进的鸽子,现在还在不断发挥,不引进优秀品系,只有死路一条,引进优秀品系成功的机会才会更大,当然引种是有风险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引进了,我们只能在引种时多动脑筋,严把引种关,减少风险,走向成功。
3、 眼光太低。只能看见眼前偶然取得的成绩,岂不知其比赛的羽数和分速在全州比起来是最差的,就更不要说和全省、全国相比。我觉得养鸽起点就要高,要比就要和发达地区比,要比就要和高手比,不要局限于本县。
其实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有些鸽友不要在走弯路了,那些处于山区不学习、不看书、不上网的鸽友,不要再执迷不悟,这种方法养鸽是要失败的,看着不少鸽友训放大量失鸽,成绩不理想,从而产生不想养鸽的念头时,真的令人心痛,但是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换换观念,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只有知道原因,改正错误观念,才会在今后的比赛中更上一层楼。
通过这次帮助鸽友寻找失败的原因,希望那些走弯路的鸽友,认真吸取教训,少走弯路,这才是我们帮助鸽友寻找失败原因的目的和初衷,真的希望对这些鸽友有所帮助,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